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4 22:2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授课学历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校: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及视频、进行实验操作等方式,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阐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能量转换的过程。(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并分析资料,设计光合作用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的探究实验,说出光合作用的原理。(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
3、通过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分析,能说出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其原理解释或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并说出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责任态度)
4、通过制作“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手抄报,整理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梳理崇高追求。(探究实践与责任态度)
【情境任务】
王大爷今年建设种植了两个温室大棚,但是 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乡镇原有的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有的被整合,有的被撤销,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 掌握栽培技术的创新型人才缺乏。王大爷仍沿袭传统 种植模式,种植技术保守落后,没有科学的管理经验。 你愿意作为农技人员来帮助王大爷解决他蔬菜种植中 遇到的难题吗?
王大爷最在意的是他大棚蔬菜的产量,而产 量的高低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光 合作用是蔬菜合成有机物的一个生理过程,呼吸作用 是蔬菜消耗有机物的一个生理过程。所以在给王大爷 出谋划策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要点 评价
任务一:重走光合作用探究之路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5☆ ) ( )☆
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并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代表小组发言(3☆ ) ( )☆
任务二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认真制定实验计划并开展实验(5☆ ) ( )☆
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5☆ ) ( )☆
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并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代表小组发言(3☆ ) ( )☆
任务三:认识光合作用 准确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3☆ ) ( )☆
准确表述光合作用的概念(3☆ ) ( )☆
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3☆ ) ( )☆
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并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代表小组发言(3☆ ) ( )☆
任务四:实践应用 准确概述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 ( )☆
能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并组织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代表小组发言(3☆ ) ( )☆
达标检测 每答对一道题记1☆ ( )☆
合计 共51☆ ( )☆
【任务推进】
任务一: 重走光合作用探究之路
小组展示光合作用发现历程手抄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人类认识光合作用只有三百年左右时间,但是植物早在30亿年之前就进化出这一功能,科学家通过观察南罗得西亚石灰岩中原始藻类的构造得到这一结 论。随后经过26亿年的水中生活和4亿年的陆地生活,现代生物进化出现在的光合系统。生物通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获得了这种神奇的能力,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
人们对植物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生命现象的发现以及对光合作用总反应式的认识,经历了由表及里的漫长过程,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迷茫期(17世纪之前):
1.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到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2.到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把一棵称过重的柳树种植在一桶事先称好重量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年后,他发现这棵柳树的重量竟是刚栽种时的33.8倍,增加了 80多千克,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62.2克。
发现期(18世纪-19世纪):
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最先用实验方法证明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养分,他还用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植物体的绿叶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同时指出这种能力是太阳光照射植物的结果,从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把空气变好。
1785年,随着空气组成成分的发现,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用。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这样,柳苗的生长之迷也终于被揭开了。
深入期(20世纪以来):
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 来自水;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最终探明了C0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光合作用所同化的太阳能约为人类所需能量的10倍。有机物中所存储的化学能,除了供植物本身和全部异养生物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供人类营养和活动的能量来源。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有更多的重大发现,将人类利用能源的能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验一:萨克斯实验
1.自主探究:
(1)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为什么实验选用天竺葵?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变量是什么?)
2.组际交流:
(4)为什么要脱色?为什么用酒精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脱色前后叶片和小烧杯内酒精的颜色变化是怎样的?
(5)脱去绿色的叶片遇到碘液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3.拓展归纳:
(6)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实验二:金鱼藻实验
1.自主探究:
(1)金鱼藻属于哪个植物类群?
本实验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气体?
2.组际交流:
(3)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①置于阳光下的绿植产生了什么?②带火星的细木条有什么变化?)
(4)如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呢?
3.拓展归纳:
(5)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实验三:海尔蒙特柳树实验
1.自主探究:
(1)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中减少的是什么?
(2)海尔蒙特为柳树生长提供了什么?
2.组际交流:
(3)使柳树增重的物质来自于哪里?
3.拓展归纳:
(4)海尔蒙特得出了什么结论?
(5)海尔蒙特的结论完善吗?
任务二 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是原料
资料助学:
1、氢氧化钠溶液性质: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溶液性质:碳酸氢钠溶液是一种二氧化碳缓冲液,当瓶内二氧化碳量减少时,碳酸氢钠溶液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它能保持瓶内二氧化碳量大致不变。
该实验的变量应该设置为什么?
氢氧化钠:
碳酸氢钠:
两种方案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4、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二:验证水是原料
问题导学:
1、植物运输水分的方向是什么?
2、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后,应该怎样处理叶片?变量是什么?
3、叶片可以离开植物体吗?
4、脱色滴加碘液后会有什么现象?
5、你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验证叶绿体是场所
问题导航:
如何选材来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变量是什么?
3、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4、得到了什么结论
任务三 认识光合作用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并且对整个实验进行了思考,那么同学们能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了吗?
1.自主探究
(1)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
2.组际交流
(2)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3.归纳总结
(3)总结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及实质
任务四 实践应用
分析新疆瓜果甜的原因有哪些?
十九届寿光菜博会,“黄皮9818 ”哈密瓜因其“皮薄、个儿大、鲜甜”等优点荣获“瓜王”称号,我国也由“非甜瓜初生起源国”变成了“全球最重要的甜瓜次生起源地之一” 。思考寿光人民是如何优化条件,通过“大棚两改”仿真哈密瓜生长环境,创收一年四季均可走向世界的“黄皮9818 ”的?
寿光圣城街道岳家庄村的郭涛利用“一边倒”棚植模式,实现樱桃12个月即可丰产,其培育的品种“库里南”樱桃个头正在挑战世界吉尼斯记录,他的操作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有哪些提高产量的做法?
【知识建构】
【当堂达标】
1、 苹果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果实内的淀粉会加速分解成糖类,致使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的出现标志着果实成熟达到了可食的程度,果皮的颜色也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或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时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
B. 果实内淀粉的来源是叶和果皮的光合作用
C. 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可延迟呼吸跃变的出现
D. 适当提高苹果的贮藏温度,可加速果实的成熟
2、(2022潍坊21)近年来,潍坊市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的富硒番茄,以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番茄种植和培育过程中,菜农常采取一些栽培措施影响番茄的生理活动,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1)番茄所含的微量元素硒等主要通过根尖的___________吸收。俗语说“有水即有肥,无水肥无力”,因此,在给番茄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以大田种植的番茄为材料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1所示,N点与M点相比,限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基于该实验的结论在栽培番茄时应___________。
(3)春季移栽时,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菜农常对番茄苗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夏季晴朗的白天,番茄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如图2所示,在10~12时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农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间隔种植不同作物,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现有某品种番茄及3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如下表所示。请从提高光照利用率的角度分析,最适合与该品种番茄间作套种的作物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