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2.学业要求
(1)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2)识别和描述叶片的结构与功能,通过绘制或模型等形式呈现各个结构的特点。
(3)运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5)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关于植物生活的影响因素。
3.教学策略建议:
(1)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组织学生识别生物的特征,尝试开展分类活动。
(2)通过列表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生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等多种途径,探究和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和运输等生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史等资料,了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众多科学家经过长期探索、共同努力的结果。
(5)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命活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践,设计简单的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植物生理过程的相关知识、跨学科知识等,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单元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类群的代表植物,认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列表比较各植物类群的异同点,说明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物、实验等,说出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结构与功能观).通过观察红墨水在植物中的运输,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并说出植物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开展探究性实验,利用对照实验原则,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过程。
3.通过举例分析、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说出水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阐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物质与能量观)运用列表法比较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描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说出三大作用的原理,描述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
4.结合实例,能够说明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出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生态观)
5.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逐步认识光合作用等过程的本质和探究历史,梳理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树立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能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
6.通过认真规范地实验探究,做到爱护仪器,规范操作,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
【情境入项】
潍坊是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示范城市,你作为本市农科院科技助农项目负责人,需全面了解本市各地农业所种植物的类型,深度调研寿光等地种植并先进种植技术,总结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促进水果蔬菜生长发育的原理面向全市推广。
【任务分级】
大任务 子任务 课时内容 课时
全面了解本市各地农业所种植物的类型,深度调研寿光等地种植并先进种植技术,总结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促进水果蔬菜生长发育的原理面向全市推广。 整体感知 1.通过观察各种类群的代表植物,认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列表比较各植物类群的异同点,说明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1课时
深化探究 2.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说出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制作临时切片,明确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现象。 蒸腾作用的意义。 1课时
迁移应用 3.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通过观察黄豆种子的呼吸现象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合作用的原料 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2课
重构拓展 5.结合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学习,能说出绿色植物对整个生物圈的意义。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3.天然的“蓄水池” 1课时
【评价方式】
单元整体学习正式开始之前,还有明确单元学习评价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
1.过程性评价标准:根据积☆制,任务推进自评,达标测评生评特别奖励师评,积☆换算成分数,计入综合素质评价。
任务推进——根据具体评价任务3☆合格1☆不合格0☆。
跟踪测评 达标检测——做对 1 题得 1 颗☆
特别奖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凡是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展示,且作答正确,有出色表现者,根据问题难易和展示效果,可获得老师的特别奖励 1—3☆。
2.总结性评价:过单元过关检测完成。
按照实际所得分数排序,位次居前 1/4 的为 A 等级,位次居中间2/4 的为 B 等级,位次居后 1/4 的为 C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