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备课参考--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教案+知识要点+同步练习,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备课参考--2.2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件+教案+知识要点+同步练习,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8 14:28:10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中国古代的艺术何谓书法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汉字的起源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
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
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称为“文字图画”。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会觉得她更为可爱。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 书法主要字体草书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历代书法名家历代书法名家一览表秦代东晋唐代北宋朝代元代明代书法家李斯 篆书家王羲之 “书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擅长草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 赵体文征明、董其昌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是比较成熟
的文字。已经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线条。金文、铭文 钟鼎文、籀文西周毛公鼎铭文 金文是刻或铸在
在青铜器上铭文,
字体整齐遒丽,
古朴厚重,小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东汉《曹全碑》(隶书)
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楷体也称真书、正书,字型方正,规矩严整。“书圣”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工整清晰,飞洒活泼。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张旭?《肚痛帖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怀素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赵孟? 《与中峰和尚书》局部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法度有余、文雅严谨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董其昌 草书扇面兼工楷、行、草书,笔法自然秀雅各抒己见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的古代艺术 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学号 等第 批改日期
一、选择题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2、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3、《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 )
A、绘画题材广泛 B、商品经济繁荣
C、结束割据状态 D、人民生活需要
4、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是最大的两点 D、元明清文人画盛行
5、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6、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下列地方戏曲中,属于安徽是( )
A、黄梅戏 B、昆曲 C、评弹 D、吕剧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
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
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9、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杂剧 ②昆剧 ③传奇 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0、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二、材料题
材料一 南宋初,画有变,风俗画,题广泛;有大师,张择端,上河图,成长卷。北宋朝,汴梁城,百工业,最繁荣;人物众,前后拥,车马船,尽集中。有酒铺,有茶棚,有铁匠,有木匠,有木工;卖花女,算命翁,桥上下,俱畅通。建筑群,起楼层,熙攘间,笔画清;杂不乱,步步精,古都市,入眼中。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的繁华景象?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从绘画的发展史和风格上看,《清明上河图》属于什么画?这类画在北宋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清明上河图》所描写的人物有哪些?
(4)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清明上河图》对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改革开放以来,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占该市国民经济收入的10.9%,成为开封的“兴市之本”。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DBCD BADBB
二、材料题
(1)北宋,东京
(2)张择端;风俗画;城市兴起,商品经济繁荣。
(3)骑马的官员,做车轮的木匠,卖剪刀的铁匠,还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
(4)市街、城郭、货郎、杂戏、仕女、车马、耕织以及村学、村牧、运粮、航船等
(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题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时间
班级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光大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第28页)学习思考:“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
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以上这段材料反映了书法艺术的高超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知识。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前预习】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______________文义为内容,以__________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从中国殷商时代的 、 ,经过秦始皇时的 ,发展出 、 、 、 ,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文字。
3.中国书法艺术史绵延三千多年,名家代有所出。秦代是__________。东晋是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 、 、 ,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北宋四大书法家是 、 、 、 。元代书法家首推 ,创赵体。明代以 、 声誉最高。
4.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 、 、 三大画科。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 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 两大类型。
5. ,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是中国画的精粹。
6. 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 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 时代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丰收期。
7. 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 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至 ,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8. ,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 ,隋代的 ,唐代的 ,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明代 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四大声腔。
教学: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起源:(了解一下)
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称为“文字图画”。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通常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隶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和狂草)。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秦朝
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真、正)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
起源于汉初
成熟于东晋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
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颓,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拓展延伸: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
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画中有诗;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即中国画)。
1、中国画: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3、山水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其他: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
延伸拓展: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
2)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3)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1)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2)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3)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的音乐;
1)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2)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3)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乐器繁富,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的音乐;
1)戏曲音乐繁荣;
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3)产生出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延伸拓展: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3)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1)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3)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4)鼎盛: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族乐舞,创造出许多新作品,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5)衰落:明清时期的宫廷舞蹈在内容上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代:《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2)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
3)南北朝时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舞》。
4)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5)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延伸拓展: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宫廷舞蹈:
1)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2)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
3)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民间舞蹈:
1)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
2)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3)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杂剧的兴盛;
——兴盛的原因:
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②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代的精华。
——衰落:①科举制的恢复;②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
4)明:传奇剧的繁荣;
①形成:宋元南戏+元杂剧的艺术成分。
②四大唱腔: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①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②推广: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③特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表演艺术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延伸拓展:为什么戏曲产生之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1)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
2)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
3)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探究活动1: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
探究活动2: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1、政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探究活动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1、总: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2、具体: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
总结:书法风格的因素。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书法材料的进步。
学习思考:
在当今汉字输入电脑化、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值何在?
有。
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的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
补充:中国画的发展史。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早在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此外在岩石等上面刻画来反映当时的情况。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思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孔子:《礼记·乐记》
孔子认为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同意。
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举例说明: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补充:除京剧外,中国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居和黄梅戏等。
学习思考:
为什么中国戏曲表演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的戏曲表演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的文化联系。
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课后作业:
1、被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献之 B、王羲之 C、王夫之 D、王律之
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3、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
A、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4、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油画
5、《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苏轼 D、蔡襄
6、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
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楷书 B、隶书 C、小篆 D、金文
9、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是(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10、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B、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D、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11、苏轼的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的是下列哪类画的特点( )
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宗教画
12、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是( )
A、湖北随县出土的青铜编钟 B、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C、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埙 D、唐墓壁画女舞图
13、我国古代宫廷乐舞的鼎盛时期是( )
A、周代 B、汉代 C、隋唐 D、宋元
14、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不包括( )
A、教坊司 B、梨园院 C、太常寺 D、乐府
15、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地区民间舞蹈形式的作品是( )
A、《诗经》 B、楚辞 C、《武林旧事》 D、《西凉乐舞》
16、对京剧影响最大的声腔是( )
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昆山腔
17、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
18、明传奇由以下哪种艺术发展而来的( )
A、杂剧 B、南戏 C、昆曲 D、诸宫调
19、除京剧外,我国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 )
①秦腔;②越剧;③杂剧;④黄梅戏;⑤川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0、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生 ②净 ③旦 ④丑   B、①净 ②生 ③旦 ④丑  
C、①旦 ②生 ③丑 ④净    D、①生 ②净 ③丑 ④旦
21、汉字形体演变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
22、关于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觉阶段;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发阶段;
③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少有追求审美功能;
④魏晋以后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 )
A、隶书 B、草书 C、楷书 D、甲骨文
24、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 由图画到符号
25、下列属于草书大家的是( )
①王羲之;②欧阳询;③苏轼;④怀素;⑤王献之;⑥张旭;⑦颜真卿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   D、①③⑤⑥
26、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27、《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出现的前提条件( )
A、绘画题材广泛 B、商品经济繁荣 C、结束割据状态 D、人民生活需要
2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 B、隋唐时期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
C、两宋时期山水画是最大的两点 D、元明清文人画盛行
29、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30、中国的戏曲是从下列哪项发展而来( )
A、原始乐舞  B、原始歌舞   C、诸宫调 D、皮影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A
B
C
D
C
B
D
B
A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D
C
A
D
C
B
C
D
B
C
B
B
中国古代的艺术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二、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P28学习思考:“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
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答案:“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以上这段材料反映了书法艺术的高超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书法
1.含义、特点及起源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起源: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称为“文字图画”。
2. 汉字形体的演变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简表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楷(真、正)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总结:书法风格的因素:(1)社会环境 (2)个人性格 (3)书法材料的进步
4.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5.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 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睿?戳⒄蕴?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6、P28学习思考:在当今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价值何在?
答: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仅有传递知识文化的功能,还有修身养性的价值。有助于提高人们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有助于潜移默化增加自身修养,提高品德的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的民族文化遗产。
二、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即中国画)。
1.中国画: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3.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其他: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5、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①书画同源。 ②写意传神。 ③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 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④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会觉得她更为可爱。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
三、音乐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①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②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③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的音乐
①秦汉设立乐府机构;②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③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3.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
①戏曲音乐繁荣;②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③产生出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舞蹈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萌芽→产生→发展→鼎盛→衰落:明清时期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代→两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① 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杂剧的兴盛。原因: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 ②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带的精华
衰落:①科举制的恢复 ②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
(4)明:传奇剧的繁荣:①形成:宋元南戏+元杂剧的艺术成分。②四大唱腔: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推广: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特点: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④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2、P32学习思考:为什么戏曲产生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答案提示:戏曲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因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市民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3、P32学习思考:为什么中国戏曲表演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的戏曲表演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的文化联系。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P32材料阅读与思考:“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孔子:《礼记·乐记》
孔子认为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同意。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会对当时的社会存在有所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举例说明:周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礼”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的象征。“乐”,也是政治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小结〗
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②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④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⑤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①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②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
【板书设计】
【作业】
《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
【课后反思】
中国的古代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
难点:书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的潜力,利用讨论、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板书设计】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2、文人画;
3、山水画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教学过程】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特点:①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②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2)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
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篆书——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知识链接】 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探究活动】之一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概念:“中国画”,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 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1、中国画(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
1)题材:
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表现技法: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艺术风格:
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文人画;
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3、山水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知识拓展】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富的装饰纹样。(绘画的起源)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探究活动】之二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答案提示:福娃;民间风情画。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⑴黄帝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⑵新石器早期: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汉、唐时期的音乐
1)秦汉: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2)东晋:南国“清商乐”。
3)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3、明、清时期的音乐
1)戏曲音乐繁荣;
2)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3)产生出一大批名曲,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指导学生看书归纳)
萌芽(新石器时代)、产生(夏商时代)、发展(周代-汉代)、鼎盛(隋唐-宋元)、衰落(明清)。
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指导学生看书归纳)
(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
思考: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宫廷舞蹈
民间舞蹈
内容
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形式
华丽工整
结构严谨
瑰丽多彩
其它
具有一定的
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与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有密切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朝:传奇的繁荣。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探究活动】之三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答案提示:宋代时,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 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②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代的精华。
【探究活动】之四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样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品味。
对以上的不同观点,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提示:如同意第一种观点,主要针对京剧能否反映当前生活这一说法评论分析;如果同意第二种观点,则主要从“国粹”“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分析;如同意第三种观点,则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提示: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小结】
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由于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等原因,中国古代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和繁荣。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
□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艺术
【课前思考】
你知道我国古代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现在还有哪些依然存在?
?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提高
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热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
【重难点突破】
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 ,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书圣”的是( 2 )
A 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D王律之
2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是( 2 )
A ?赵孟? 《秋郊饮马图》 B展子虔 《游春图》
C文征明 《春深高树图》D朱耷 《荷石水禽图》
3元曲由下列哪些剧种组成( 4 )
稽戏(2)讲唱戏(3)传奇(4)杂剧(5)散曲
A (1)(2)(3) B(3)(4)(5) C(1)(2) D(4)(5)
4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3 )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D 楷书
5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1)
A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 有人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他著名的诗篇。
请回答:
(1)????????? 料一提供的作品是什么体裁?
(2)????????? 这一体裁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人是谁?他的画大多属于哪种题材?
(三)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文人画?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兴盛的先后顺序年排列中国古代画种( 1 )
(1)风俗画(2)人物画(3)宗教画(4)山水花鸟画
A(2)(3)(4)(1) B (3)(2)(1)(4)C (4)(2)(3)(1) D(2)(4)(1)(3)
2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 1 )
A山水画 B 文人画C花鸟画D油画
3《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2 )
A颜真卿B柳公权C苏轼D 蔡襄
4至今犹存的,《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是(1)
A傩舞 B胡舞 C队舞 D盘鼓舞
5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这里弹奏的琴曲是(1)
A《高山流水》 B《阳关三叠》C《渔樵问答》 D《平沙落雁》
(二)材料解析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请回答:
(1)????????????? 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当时用什么字体写成的?
(2)?????????????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书法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3)????????????? 这篇文章的名字是什么?
(三)问答题
什么是书法?中国的书法有哪几种主要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