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备课参考--7.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教案+学案+知识要点+素材+同步练习,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备课参考--7.3 人类文明的引擎(课件+教案+学案+知识要点+素材+同步练习,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18 14:43:23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你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科技成果?
假如没有两次工业革命,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样?课标第3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㈡棉纺织技术的创新1、发明⑴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人力“珍妮机”⑵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⑶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⑷1785年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2、意义: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并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㈢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1、原因⑴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⑵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瓦特
之前⑴(法)巴本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⑵(英)塞维利发明蒸汽泵,无法普及⑶纽可门等人研制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只能用于矿山抽水。3、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意义1769—1782年完成蒸汽机的改良⑴被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力”。⑵推动工厂的建立,人类跨入“蒸汽时代”。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2、发明⑴1803年(美)富尔顿制成汽船⑵1814年(英)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㈤机器制造业的诞生2、历程3、意义:⑴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1、原因:蒸汽机的出现和传动结构的改进,使生产部门对车床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激增,手工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⑵19世纪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技术体系最终建立LSLX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㈡电力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2、影响:⑴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原理⑵1838年(俄)雅可比制成实用电动机⑶1867年(德)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⑷1873年(比)格拉姆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⑸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推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㈢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1、发明2、影响⑴18世纪80年代前期,(德)卡尔·本茨、戴姆勒各自制成汽油内燃机。⑵1887年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⑴推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⑵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㈣化学工业的建立⑴无机化学工业⑵有机化学工业⑶1887年(瑞)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LSLX三、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积极经济:政治:世界格局: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消极:带来殖民侵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问题(提示:复习时参考必修2专题五的第三、四课)本课内容小结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其他部门也纷纷采用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动力史的一场革命,标志人类生产和生活进入到“蒸汽时代”。 19世纪下半叶,随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动力机器的革命和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丰富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棉纺织业织布飞梭纺纱珍妮纺纱机
1765年骡机水力织布机采矿、冶金业动力工业纽可门蒸汽机交通运输业富尔顿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瓦特改良蒸汽机骡机水力织布机二、“电气时代”的到来电力的广泛运用理论前提: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技术突破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发电机:西门子爱迪生:电灯、发电站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内燃机:卡尔·本茨、戴姆勒柴油机:狄塞尔影响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D. 采矿业
2. 造成英国全国性的纱荒的发明是
A. 飞梭 B.“珍妮机” C. “骡机” D. 水力织布机
3. 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 A. 阿克莱特 B. 巴本 C. 纽可门 D. 瓦特 AAC4.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后的蒸汽机 D.蒸汽机车
5. 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于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6. 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CCC7.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8.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9.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DDC10.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C. 比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11.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C. 爱迪生 D. 狄塞尔
1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CDD13.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4. 下列哪一项发明或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A.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B. 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C.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D. 诺贝尔发明炸药
15.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A. 1900年 B. 1901年 C. 1902年 D. 1903年BDB16、以下生产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畜力 ②水力和风力 ③蒸汽 ④电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17、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AB18、瓦特能够成功改良蒸汽机的最重要因素是
A. 熟悉蒸汽机的构造 B. 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C. 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 D. 科学家的指导B材料一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 2、说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家。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成为了什么人?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工业革命。 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到资本家的工厂里成为雇佣工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者的人才素质、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分组讨论学习(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渐发展到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在多国进行。(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主要在重工业部门展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骡 机水力织布机 1785年,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机,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
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克莱蒙号”试航成功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法拉第(1791—1867)西门子(1816—1892)爱迪生和电灯卡尔·本茨(1844—1929)卡尔·本茨和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柴油机车不仅效率高,且只需蒸汽机车20%的燃料费,还能制造数马力至数万马力大小不同的引擎.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使用柴油机的国家日益增多,并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的地位. 诺贝尔(1833—1896)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人类文明的引擎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 B、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C、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D、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骡机”
2、最早发明蒸汽机的是( )
A、瓦特 B、格拉姆 C、麦克斯韦 D、纽可门
3、18世纪人们可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 B、风 C、电 D、煤
4、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 D、使机械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
5、第一辆蒸汽机的发明者是( )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莫兹利 D、西门子
6、下列对电磁学的发展起过决定意义的科学家是( )
A、伏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爱迪生
7、发电机由谁最早制成( )
A、法拉第 B、西门子 C、格拉姆 D、雅可比
8、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瓦特 D、爱迪生
9、爱迪生最大的贡献是( )
A、发明了电这种新能源
B、使人们将电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发明电话 D、发明电灯
10、下列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创立力学体系 ②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成功 ④电灯发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年—1919年
1920年—1944年
1945年—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年—1974年
1948年—1973年
1947年—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D 5、B 6、C 7、B、 8、D 9、B 10、A
二、非选择题:
答:⑴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⑵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人类文明的引擎
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果。
2、通过人类升潮力提高过程中,从经验型到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型,概括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线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教具:教学案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填空
二、预习提示
1、棉纺织业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发明?
2、蒸汽机的发明运用有何影响?
3、在交通运输方面出现了哪些重要的交通工具?
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磁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三、新授过程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提问:棉纺织业技术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发明?
(1) 发明飞梭.造成全国性的纱荒。
(2)哈格里夫斯发明“ ”。
(3)阿卡莱特发明了 ,并在 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
(4) 吸取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 ”。
(5)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2.棉纺织技术创新的意义
(二)“万能的原动机”
  1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1)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法国工程师 ,他发明了 。
(2)1705年
(3) 改良了蒸汽机。
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蒸汽机的影响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蒸汽时代交通运输技术的改进和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1)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①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②表现:
1803年
几年后又在美国造出一艘新汽船“ ”,在哈得逊河上试航成功。他被人们看做是汽船的发明人。
1814年
1825年,他亲自驾驶新设计的“ ”机车试车成功。
(2)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过程:l794年.英国人 发明了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到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床和汽锤等机械加工设备相继问世,一个以 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发明
①到来:
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 ”。
②发明:
1831年
1838年
1867年
1873年
1882年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①发明;
19世纪80年代
1887年,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②影响:内燃机的发明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相继出现,石油开采业飞速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
四、总结本节内容:让学生归纳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五、作业
人类文明的引擎
一、课 标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学习要求:
㈠知识与技能
1、识记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理解“蒸汽时代”概念。
2、识记电力的发现与发展,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理解“电气时代”的概念。
3、识记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
1、可收集历代科学家对电探索的音像资料,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几国几代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结果,激发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
3、用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电力的发现与发展是几代科学家努力的结果,树立继承发扬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
4、用历史比较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工业机器和动力的发明应用的学习,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
四、自主学习
㈠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8世纪,英国的 ① 出现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②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771年, ③ 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座用水力纺纱机装备的纺纱厂;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 ④ ,使棉纱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1785年,牧师卡特莱特研制出 ⑤,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 ⑥ 的过渡。
㈡“万能的原动机”
1769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大大提高。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 ⑦ ”,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 ⑧ 。
㈢“科”“技”结合的典范
1、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纺纱织布、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技术进步。1803年,美国人 ⑨ 制成一艘汽船,几年后,制成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试航成功,他被视为汽船的发明人;1814年,英国人 ⑩ 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初步成功,他的火车的鸣叫,召唤着“  ”的到来;1794年,英国人莫兹利发明了 ,促进了一个新的行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2、1831年,英国的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67年,德国工程师  制成发电机;1882年,美国人  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
3、1887年,瑞典人  发明了无烟炸药,因为他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办了生产炸药的工厂,因而发了大财,按照其遗嘱,用他的一部分遗产作为基金,用其利息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  、文学以及  有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  奖的由来。
答案:①棉纺织业 ②珍妮机 ③阿克莱特 ④“骡机” ⑤水力织布机 ⑥机器大工业 ⑦万能的原动力 ⑧蒸汽时代 ⑨富尔顿 ⑩史蒂芬孙 铁路时代 移动刀架 法拉第 西门子 爱迪生 诺贝尔 医学 和平事业 诺贝尔
五、知识结构
1、棉纺织业
①凯伊——飞梭
②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③阿克莱特——水力纺纱机
④克隆普顿——骡机
⑤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2、动力蒸汽机
①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
②概况:
巴本:实验型汽缸
塞维利:蒸汽泵
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万能的原动机”
3、交通运输
①富尔顿:“克莱蒙特号”汽船
②史蒂芬孙:火车
4、电 力
①法拉第:电磁感应
②雅可比:实用电动机
③西门子:发电机
④格拉姆:直流电动机
⑤爱迪生:发电站
5、内 燃 机
①卡尔·本茨:内燃机
②狄塞尔:柴油机
③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陆续出现
④石油开采业和化学工业产生
六、重难点分析
1、蒸汽机与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将蒸汽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它的出现引起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随着英国采矿业的发展,人力和畜力无法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在1698年取得标名为“矿工之友”的英国专利,利用蒸汽冷却和大气压力来提水。其汲水深度不得超过6米。1705年纽可门及助手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独立的提水泵,称纽可门大气式蒸汽机,可汲出10米深处的水,但它的热功效低。1764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降低了煤耗。蒸汽机在工厂生产和铁路交通中广泛使用。
2、科学技术创新与尊重权威的关系
在技术领域中瓦特和爱迪生是在尊重先哲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才有这样伟大的发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瓦特的蒸汽机的应用和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导致生产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使人类从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人类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爱迪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在电气时代的生产和生活。
七、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 B、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C、1771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D、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骡机”
2、最早发明蒸汽机的是( )
A、瓦特 B、格拉姆 C、麦克斯韦 D、纽可门
3、18世纪人们可利用的新能源是( )
A、水 B、风 C、电 D、煤
4、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 D、使机械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限制
5、第一辆蒸汽机的发明者是( )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莫兹利 D、西门子
6、下列对电磁学的发展起过决定意义的科学家是( )
A、伏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爱迪生
7、发电机由谁最早制成( )
A、法拉第 B、西门子 C、格拉姆 D、雅可比
8、一生的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把人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瓦特 D、爱迪生
9、爱迪生最大的贡献是( )
A、发明了电这种新能源
B、使人们将电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发明电话 D、发明电灯
10、下列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牛顿创立力学体系 ②达尔文创立进化论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成功 ④电灯发明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11、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1885年—1919年
1920年—1944年
1945年—1964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30年
16年
9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7年
8年
5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1929年—1974年
1948年—1973年
1947年—80年代中期
贡献率
31%
33%
40%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
巩固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D 5、B 6、C 7、B、 8、D 9、B 10、A
二、非选择题:
答:⑴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⑵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八、学习探究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等;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交通更加便捷,生活水平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许多方面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通过上网查询、查阅科技资料和报刊等方式搜集相关材料,谈一谈你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解。
提示: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社会财富增加;人们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等。
2、瓦特蒸汽机问世有何意义?
答案:第一,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第二,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第三,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九、资料卡片
首先,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电力支力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议会改革、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先后发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成为电力革命的政治前提。
其次,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对广大殖民地的掠夺,为电力动力革命提供了雄厚的资本。资本主义列强到处扩张,在亚非拉抢占殖民地,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巨额财富滚滚流向宗主国。电力动力革命是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产生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是难以支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数以千计万计的科学实验的。
第三,科研之风和取得科技成就是电力动力革命的直接推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要想生产更多的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在资本主义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能靠科学技术。单靠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是不可能长久的,并容易激化阶级矛盾,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因此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最重要出路就是依靠科学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学者、教授和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而资本主义经济实力就为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第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电力动力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到处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掌握了广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些都为电力动力革命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人类文明的引擎
[课标要求]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知识结构]
(一)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1.发明
①凯伊:
②哈格里夫斯:1765年,
③阿克莱特:
④克隆普顿:“ ”
⑤卡特莱特:1785年,
2.意义
①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棉纺织业在 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 的过渡。
(二)“万能的原动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1.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原因:
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蒸汽机的发明过程
① (法):实验型汽缸
② :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③ :1769——1782年改良蒸汽机
3.影响
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 ”;
②推动了工厂的建立,人类历史由此跨入了“ ”。
(三)“科”“技”结合的典范
1.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1)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发明:
① (美):“克莱蒙特号”汽船
② (英):火车。
2.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1)过程
① (英):1794年,发明移动刀架;1797年,制成车床。
②19世纪初,刨床、铣床、磨床、钻床和气锤问世
(2)意义:近代 体系最终确立。
3.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1)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2)理论:法拉第(英)——发现 现象
(3)发明:
①雅可比(俄):实用电动机
② (德):1867年,发电机
③格拉姆(比):直流电动机
④ (美):发电站。
(4)影响:
①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的发展;
②使世界跨入“ ”。
4.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发明
① 和 (德):分别制成汽油内燃机
② (德):柴油机
(2)影响:
①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 、 出现。
②推动 开采业的发展和 工业的产生。
5.化学工业的建立
①诺贝尔(瑞典):发明 ;
②诺贝尔奖的由来。
[共同探究一]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1)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
(2)超出一国范围,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开始
(3)许多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共同探究二]科技进步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1)积极
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政治:确立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世界格局: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城市兴起,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消极
带来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
[随堂练习]
1. 18世纪,在英国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的行业是( )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 D、机械加工制造业
2. 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发明是( )
A、电动机 B、火车机车 C、蒸汽机 D、汽船
3.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化学工业 B、电气业 C、机械加工制造业 D、交通运输业
4. 在电和磁关系的研究方面,最伟大的一次飞跃是由谁来完成的( )
  A 、雅可比 B、法拉第 C、西门子 D、爱迪生
提示:关键在于“关系”强调的是理论。
5.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发电机的创制
  C、电动机的发明 D、电能的广泛使用
提示:记忆选择题。首先可以排除 BC,二者是并列关系。
6.19世纪最后30年科技的重大成就有( )
①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②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③汽车的发明和使用 ④汽船的发明和使用
  A 、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而④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
7.19世纪末,引起世界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的是( )
A、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发明 B、 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 、发电机制造成功 D、 电力机车的运行
提示:关键是“引起”而不是革命本身。
答案:
1.A 2.C 3.C 4.B 5.D 6.A 7.B
人类文明的引擎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
知识能力目标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
1.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部门。重要发明有: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卡特莱特研制出水力织布机。这些重要发明的意义: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 “万能的原动机”的发明及意义
(1)出现的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规模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建造起来,但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在这方面,有很多缺点,因为工厂都必须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的山谷等处。这些地区交通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人们都希望找到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不同机器。
(2)发明的过程:法国工程师巴本在1674年发明的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可以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算得上是动力机的大气活塞式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18世纪60—80年代,英国人瓦特研制成功“万能蒸汽机”。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3)瓦特蒸汽机问世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自此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第二,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瓦特蒸汽机应用于运输业中,导致蒸汽轮船和机车出现,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也日益密切。第三,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总之,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4)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
3.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4. 电气技术的应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电气技术的运用:1867年,运用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及原理,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影响:发电机等电气的发明和使用,使机器使用更加普遍,并且推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极大改善人们生活,电报电话的普及,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各种电气走进家庭,逐步代替了人类的家务劳动。电影、电视技术,帮助人们获取更多资讯,丰富了人类文化生活。
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6.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2)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速度非常快,几乎同时在欧美各国展开。(3)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与社会改造能力,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之大,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
A.棉纺织业 B.毛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 D. 采矿业
2. 造成英国全国性的纱荒的发明是
A. 飞梭 B.“珍妮机” C. “骡机” D. 水力织布机
3. 最先把制造蒸汽动力的设想付诸实施的是
A. 阿克莱特 B. 巴本 C. 纽可门 D. 瓦特
4. 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蒸汽机 D.蒸汽机车
5. 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首先突破于
A. 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6. 下列机器由美国人首先发明的是
A. 水力织布机 B. 改良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7.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C.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D.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
8.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人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9. 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出了理论根据的科学家是
A. 英国人吉尔特 B. 德国人西门子 C. 英国人法拉第 D. 丹麦人奥斯特
10. 实用意义上电动机的发明人是
A. 英国人法拉第 B. 德国人西门子 C. 比利时人格拉姆 D. 俄国人雅可比
11. 柴油机的发明者是
A. 卡尔?本茨 B. 戴姆勒 C. 爱迪生 D. 狄塞尔
12.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13.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迅速发展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4. 下列哪一项发明或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A.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B. 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C. 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 D. 诺贝尔发明炸药
15. 诺贝尔奖开始颁发是在
A. 1900年 B. 1901年 C. 1902年 D. 1903年
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材料解析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工、水利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引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引自恩格斯《致爱·伯恩施坦》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引自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到的史实称作什么?
(2)写出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上半期把热变成机械运动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家。
(3)大批手工业工人被“抛到街头上去”后,又到了何处?成为了什么人?
(4)分析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归纳科技的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
上海的部分交通线路上已开始使用“非接触式IC卡”。该卡应用到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持卡者只要将卡在车门口的一台小机器前一晃,机器就会发出通过信号。
(1)电磁感应现象是谁首先发现的?
(2)这一发现与哪次科技革命有关?
三、问答题
3. 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4. 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是世界变化的源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更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在发明创造的人才素质.成果质量.开展的范围及部门等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
答案详说
一、选择题
1.A 2.A 3.B 4.C 5.C 6.C 7.D 8.D 9.C 10.C 11.D 12.D 13.B 14.D 15.B
二、材料解析题
1. (1)工业革命。
(2)瓦特、富尔顿、史蒂芬孙。
(3)到资本家的工厂里成为雇佣工人。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 (1)法拉第;(2)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问答题
3. 相同点:具备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发明;经过长时间的探求;都是对前人探求成果的总结和升华。不同点:科技含量不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初步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则是在科学理论(电磁感应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范围不同:蒸汽机的发明在英国进行。而发电机的发明越过一国的范围,更具广泛性。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范围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表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速度加快。
4. (1)人员素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2)成果质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多数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属经验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自然科学突破的产物,属科研型,因而量多质高。(3)发生范围: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只限于英国,后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形成多元化局面。(4)发生部门: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后来也主要在轻工业部门展开;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以电力.交通.通讯.化工等几个行业同时发生,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为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