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新课导入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一一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一刻。
学习目标
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01
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02
了解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意义,感受作品中体现的家国深情。
03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 《人民海军报》。有改动。2012年9月25日上午,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航。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正式交接入列后还不到两个月的11月23日,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向舰载固定翼战斗机驻舰并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天上午,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背景简介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轮船上悬挂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
凛冽:刺骨地寒冷。 镌刻:雕刻。
浩瀚:水势盛大。 娴熟:熟练。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文中形容发动机的轰鸣声。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知识链接
通 讯
消息、特写、通讯的区别
消 息
报道新闻事件
特 写
描绘新闻瞬间
通 讯
讲述新闻故事
蔡年迟,湖北浠水人,海军大校,某报主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先后随同我国舰艇编队出访18个国家,发表新闻、文学、摄影作品2千余篇(幅),28篇在全国获奖,其中《一着惊海天》一文入选全国中学语文教材(八年级);6次荣获中国新闻奖,1次荣立二等功,13次荣立三等功。
蒲海洋,四川射洪官升镇人,海军某报社首席记者,海军上校军衔。与蔡年迟合作撰写的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刊登于 2012年12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
整体感知
再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新闻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
整体感知
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准备;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意义;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第二部分(5-19)
第一部分(①-④)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三部分(20-25)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一部分(1—4段)
精读品味
研读课文
结合你们了解的航母的相关知识,说说下面两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研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展现指挥监控台和飞行员的对话?试简要说明。
一方面通过对话交代着舰的动作。
另一方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对话一般,增强了现场感。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第二部分(5—19段)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研读课文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表现出军事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
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衬托出此次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
研读课文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神态和心情。有何作用?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第三部分(20—25段)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深入探究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承载着中国人和海军官兵的强军梦想,破解了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深入探究
作为一篇新闻,本文是如何打动读者的?
(1)通过反复渲染、蓄势,让读者感受当时人们从期待到紧张再到彻底释放的心理过程,从而受到情感上的冲击。用多种方法表现舰载机着舰的困难,增强情感冲击力。用较多笔墨描写舰载机着舰后人们情感的爆发,以感染读者。
(2)明确舰载机着舰对于中国海军的意义,对于近代以来长期落后的中华民族的意义。通过深化读者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激发读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之心,将读者的“个人情感”升华到“民族情感”的层面,从深层次打动读者。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主旨
无数的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地劳动是为了她——我们的祖国!一个民族要独立,要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还需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需要一种更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