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7 19:00:20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词五首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C.《赤壁》是一首状物诗,通过写“折戟”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的豪迈气概,使李清照的《渔家傲》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4.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5.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你) B.浑欲不胜簪(简直)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蓬舟吹取三山去 听取蛙声一片
B.星河欲转千帆舞 过尽千帆皆不是
C.老大徒伤悲 徒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平 潮平两岸阔
7.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B.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C.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D.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温庭筠——唐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9.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处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________。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耸,被太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崖。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10.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zhù) B.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C.布衾多年冷似铁(qīn D.风掣红旗冻不翻(zhì)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2.下列诗句朗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3.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是谁呢?)
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14.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宋代卢梅坡的《雪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
A.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C.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D.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15.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携玉龙xié 塞上燕脂zhǐ
B.车马喧xuān 相与还huán
C.润如酥sū 一帆悬xuán
D.人在天涯yá 绝胜烟柳jué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17.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意:相见的时候十分痛苦,离别的时候更加痛苦,风轻轻吹抚,百花已经凋零。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仙山离这儿本不太远,青鸟啊,你何不多多地飞来探望呢。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18.下面对《春望》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能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故千古流传。
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1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20.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解释。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A.文章 B.布帛 A.落 B.碎
江入大荒流    白头搔更短   
A.荒凉 B.原野 A.稀疏 B.不长
21.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在唐军强大打击压力下,叛军内部发生兵变,生擒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降唐。至此,延续为祸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流离在梓州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省北部。阅读、体味下面的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蜀地听到唐朝军队收复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蓟北,兴奋、激动得泪流沾衣。
B.颔联写诗人看妻子儿女已无愁容,自己卷着诗书高兴得像要发狂。
C.颈联写自己要尽情歌咏饮酒庆祝,恢复了青春和大家一起回中原家乡。
D.尾联写诗人设拟出蜀归乡路线,以最迅捷地回归故乡。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痛苦,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其中“忽”、“满”、“漫”极富感彩,写出了对佳讯的渴盼、激动兴奋之情。
B.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则衬写出路途艰难和遥远之感。
C.诗人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染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
D.和诗人以前的《春望》诗句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联系比较,诗人的悲喜都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忧国忧民之情打动人心。
22.对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B.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对着他哭)
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D.家书抵万金。(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2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选择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但使龙城飞将在
 
A.只要 B.然而 C.仅
(2)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兵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得悲壮但不凄凉。
24.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1)今日听君歌一曲(  )
A.唱一首歌 B.谱一首曲子 C.吟诵一首诗
(2)自将磨洗认前朝(  )
A.将要 B.拿起 C.将来
(3)何事长向别时圆 (  )
A.为什么 B.什么事 C.怎么能
(4)干戈寥落四周星(  )
A.周围的星星 B.四颗星星 C.四年
25.下面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 当窗理云鬓
B.君问归期未有期 随君直到夜郎西
C.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郭相扶将
D.我寄愁心与明月 东风不与周郎便
二、多选题
2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使宣叩头谢主:向公主谢罪。
B.由是搏击豪强:与豪强激烈搏斗。
C.与人不苟合:随便,随意。
D.国破山河在:国家。
三、判断题
27.判断下列内容的正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虽然沦陷,但山河依旧,林木苍翠的美好景色。
28.判断下列内容的正误。
《春望》一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想望亲人,充溢离情。
2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刘禹锡的《秋词》的可贵在于他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昂扬的立志高歌。
(2)《赤壁》是一首怀古诗,从题目就可看出是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诗中的“二乔”属于曹魏统治阶级中的贵妇人。
(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绝不新鲜”中的“李杜”指的是李贺和杜牧,他们都是唐代大诗人。
四、填空题
30.默写。
(1)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31.《渔家傲》中“   ,   ”,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32.“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了   的《   》中的诗句,原句为   ,   。
33.《雁门太守行》中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
3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5.《春望》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极力渲染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   。
36.根据原文填空。
(1)《望岳》中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2)《春望》中“   ,   ”的诗句运用拟人修辞,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感伤。
37.默写诗句。
(1)《春望》中刻画一个忧国思家的典型形象的细节诗句是:   ,   。
(2)感时花溅泪,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诗人陆游写出了自己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5)《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   ,   。
38.默写:
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39.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春望》一诗中描写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语句是   ,   。
40.《赤壁》中重新评价赤壁之战的诗句是:   ,   。
41.《赤壁》一诗中借古议论的两句是   ,   。他的一首《江南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前两句是   ,   。
42.在下面句中空白处,填写与《赤壁》内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①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如不统筹安排,往往会出现   ,   的情况。
②1971年林彪乘三叉戟客机叛逃,摔死在蒙古国的沙漠中。报称“   ”。
43.在《赤壁》中,能够突出二乔不幸结局的一个字是   。
五、阅读题
4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4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4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0.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51.古诗文阅读。
[甲]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诗)
[乙]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诗)
(1)杜牧、王安石两位诗人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的观点不同,请各找一句表达他们不同观点的诗。(用原诗作答)
(2)①甲、乙两诗涉及的人物是谁?
②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详细记载的是哪部书?
③这部书的作者是谁?
④鲁迅对这部书有两句精辟的评价,请写出来。
5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①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③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④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试体会“不完全正确”这一词语的准确性。
(3)第④段中划线词语“这种教育”指的是什么?
(4)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文摘卡上,并写上自己的感悟。
(5)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吧,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向你所在学校的领导或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陈述理由。
53.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2)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5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结庐在人境   
②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55.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劳作为了获得好的收成。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后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十分自然恬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3)填空。
将《饮酒》与《归园田居》比较可知,前者说明   的道理,表现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后者写   的乐趣和   的心情。
(4)本诗中“   ,   ”两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
5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挑灯细看
曲有源
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归来挑灯细看 原来是四五十年前 我在上小学的路上 随意丢的 空悲切三个字 因为当时不明白 便留在口袋里 今日翻出来 本想合在一起重新品味 不料想那悲切二字 在情急时用了 只剩一个空字
(1)本诗化解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古典诗意。这句话出自   (朝代)   (人名)的词作   。
(2)本诗读后给人新奇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运用了出人意料的句子。请你找出来。
(3)本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谈谈你读本诗的感想。
57.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至   
②不见水端 端   
③欣然自喜 然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3)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5)这则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58.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怀着建功立业的大志,曾几次出仕做官,但动乱的社会,黑暗的现实使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他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终于在他41岁时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过起了躬耕田园的隐居生活。这期间,诗人创作了《归园田居》五首,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三首。读后请回答诗后的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草盛豆苗稀    A.chéng B.shèng
②晨兴理荒秽    A.xīng B.xìng
(2)选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9.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2)“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4)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60.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又名   ,生活在   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   ,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6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在原文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诗句。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
①结庐在人境:   
②心远地自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话应怎样理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
(6)请你写出陶渊明另一首我们学过的饮酒诗中两句来。
6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黑云:   
②金鳞开:   
③临易水:   
④声不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敌人众多和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
B.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6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况?
(2)诗人“僵卧孤村”可为什么“不自哀”?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   ,另一层是   。
(4)诗中哪一句是虚写的呢?又是怎样同前面的现实描写衔接起来的呢?
64.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当时什么样的形势?
(2)诗句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哪些?写出来,体会一下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精妙之处。
65.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原文横线填上所缺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2)全诗由   字统领全篇,全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   
(3)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找出诗中与“国”相同意思的一个词。
(5)诗的前四句主要写   ,有什么作用?   
(6)“感时花溅泪”的“时”是什么意思?
(7)找出诗中运用互文修辞的句子,并进行翻译。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7.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的名相   。他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是《   》
(2)“锦官城”指的是   ,杜甫的《   》一诗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也曾提到了“锦官城”。
(3)“三顾”的意思是:   ,指的也就是   这件事。
(4)本诗中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68.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又以“望岳”为题呢?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之称。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
6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判断题。
①《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律,它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开阔的胸怀和轩昂的气概。   
③第一句诗交代了瀑布所在地,为瀑布描绘出广阔的背景。   
④第二句扣了题目“望”字,但是“挂”字用得不准确,“瀑布”不是布,怎能用“挂”呢?   
⑤第三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瀑布的气势、动态写了出来。   
⑥最后一句借助想像,写出了诗人的思想,表现了诗人的惊诧和赞叹。   
(2)诗人观察庐山瀑布的视角是什么?
70.阅读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是一首   (体裁),写于   之后,表现了作者   的情况。
(2)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诗的尾联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对于这个艺术形象,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写出诗中对仗的诗句,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71.诵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中写的是早春的景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请你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写在下面,并说说你的理解。
7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   省,“岱宗”指五岳中的   。
(2)诗中“   ”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   ,更表明诗   。
73.读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根据该诗填空。
①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   之景。
②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   之情。
(2)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帆一片日边来 B.白发三千丈
C.感时花溅泪 D.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B.“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C.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
D.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
7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杜甫带领妻儿逃到鄜州。后来,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即北上,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启程不久,杜甫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请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及所学过的《春望》一诗,说说本诗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又贯穿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诗中并不写自己,而写远在鄜州的妻子,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7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小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副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   ,   ,   ,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7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2o):指蝉。③陂(b5i):池塘。④持: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   ,   。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78.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答题。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在结构、顺序上与一般的绝句不同,它是先   ,后   。
(2)诗中描写了六月西湖在   这个特定时间里满湖之荷红叶碧辉映的奇异之景
79.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解释划线的字。
①东皋薄暮望   
②山山唯落晖   
(2)表现作者彷徨无依的苦闷心情的诗句是   。
(3)哪句诗体现出作者的避世之意?
(4)“望”的宾语(或内容)有哪些?
80.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是   在为   送行,   写了这首《赠   》的诗,以示留别。
(2)这首诗的格律形式为   ,写得自然而情真,空灵而有余味,诗中“   ”四字,从诗中提炼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3)这首诗的写作层次为(  )
A.一,二句叙事,三,四句抒情
B.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
C.一,二句叙事,三句写景,末句抒情
D.一,二,三句写景,末句抒情
(4)第二句从   觉来写送行,用“忽闻”而不用“遥闻”、“渐闻”表示   。
(5)第三句从   觉来写送行,以水深千尺来衬   。
六、简答题
81.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陶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82.填空。
(1)陶渊明,   著名的田园诗人,号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杜甫,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   ”之称,著有《昌谷集》。杜牧,字牧之,号   ,唐代诗人。李清照,号   ,宋代   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饮酒》(其五)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   ,   。《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   。《雁门太守行》中用了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   ,   。《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   。《渔家傲》中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感情的句子是:   ,   。
83.读下面的每句话,都会令人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将它们填写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朵黄花。
84.默写。
(1)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
(2)世事纷繁也多彩,在熙来攘往的人境中,如何排除干扰、保持定力?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给出的“   ”的回答值得我们借鉴。
(3)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4)生活是多变的,人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安定时常怀“   ,   ”的豪情;战乱时则易生“   ”的亲情之念。(依次用杜甫《望岳》《春望》中的诗句填空)
8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进入了一种怎样的心态?“此中”到底有什么“真意”呢?
86.品味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形象。你能根据诗意,描述一下诗人的形象吗?
(2)后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远景和近景,一片宁静,同人的活动融成一体,构成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描写景物,这同前两句描写人物有什么联系?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改成“突然”,“见”改成“望”,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过零丁洋》一诗后的感受。
88.诗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89.你认为《天净沙·秋思》所配的插图好不好?谈谈你的看法,还可以说说你心目中的画面。
9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两首都是律诗,但甲诗是   律,乙诗是   律。
(2)两首诗的内容相同,都是写秋天的景色,但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也不同,甲诗的整体基调是   ,乙诗的整体基调是   。
(3)对甲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描绘了一幅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D.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对乙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之绪。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句点明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增多,于是便终日借酒浇愁,对生活失去信心。
(5)乙诗中成为千古名句的是:   。
(6)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91.《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92. 《饮酒》 《次北固山下》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这五首诗词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3.把下列诗句译成白话文。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9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
9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对这句你如何理解?
96.赏读古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97.阅读诗歌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景物的特点。
98.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小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99.根据下面例句的立意与表达形式仿写句子。
例句: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穿衣。
100.背诵《诗词五首》中的五首诗词,用原诗句回答下面问题,并稍作分析。
文学评论家说,陶渊明的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饮酒》一诗中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选择其中典型诗句稍作分析。
101.读下面每句话都会使人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与之对应的名句。
①陶渊明的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②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③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④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⑤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10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寄   于   ,表达了   ,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0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欲辨己妄言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天街小雨润如酥   
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104.仿句式写两个句子。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105.唐代的两大诗人,一个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世人合称其为“李杜”。你更喜欢谁的诗歌?向同学们陈述一下你的理由。
106.怀古咏史诗往往是诗人以怀古咏史为契机,抒发自己久已郁结的情怀。杜牧的这首《赤壁》也不例外。试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暗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七、写作题
107.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展开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50字的写景散文。
108.以《春望》所表述的内容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将诗歌改写为一个故事。围绕诗歌的中心,注意材料的详略取舍。写完后检查作文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是否正确。
109.读李白《早发白帝城》及相关资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李白因水王磷案遭贬,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遇大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速返江陵。诗中寓情于景,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欢快心情。
假若:时间倒流,你就是当年的李白,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必须用第一人称;可以合理想像,补充相关人物和情景;可以参考并运用其他的资料。
110.展开想像,合理增补一些情节,将《赤壁》改写成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结构完整,情节合理。(2)人物形象鲜明,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3)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理解错误,《赤壁》是诗人杜牧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而不是状物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概况。
2.【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我报”和“路长”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应该停顿,这句诗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项,“搔”应读“sāo”;
B项,“重”这里应读“zhòng”;
C项,“朝”这里应读“cháo”;D注音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4.【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A表述不正确,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而非范仲淹。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5.【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A理解不正确,“尔”在这里是“如此,这样”的意思。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6.【答案】B
【知识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两个“取”都是“得”的意思。
B.虚指,无数,形容很多;上千只。
C.这两个“徒”都是“白白地”的意思。
D.这两个“平”都是“与岸平”的意思。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词不离句,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去识记、理解,效果更佳。
7.【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A搭配有误,《渔家傲·秋思》作者应为范仲淹,朝代应为北宋。BCD搭配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这里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这里使用正确。这里使用正确。
C.屡见不鲜: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这里使用正确。
D.悄无声息: 悄悄地、没有一点声息,从意义上看它是不能修饰“气候”的。 故选D。
【点评】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其意义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意,再试着揣摩它“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同时,对一些特殊成语应从感彩、结构类型、适用对象等方面加以分类梳理,以便于比较、理解。
9.【答案】B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语境是描写“破碎”、“寂静”的冷色调,A、C、D描述的意境与上文不协调,最佳答案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0.【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分析】ABC注音正确,D注音有误,“掣”应读作“ch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11.【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停顿正确。C.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此题上句是二、二、三,因此“满皇都”不能划开,此句正确朗读节奏应为: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能力。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12.【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错误,此句的朗读节奏应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很鲜明,划分朗读节奏时不能把诗句的意思割裂开。如果不顾诗句意思、内容,机械她划分节奏,往往会造成混乱,失去了朗诵的意义。
13.【答案】A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不正确,“何人”意思是“什么人”。这句话的大意应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BCD理解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4.【答案】D
【知识点】赤壁;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注意诗句中的“逊”和“输”,这两个字说明雪梅各有短缺,因此D项与中心统一,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15.【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注音有误,“脂”应读作“zhī”。BCD注音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16.【答案】C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比喻;夸张;对偶;用典
【解析】【分析】ABD判断正确,C判断错误,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因此,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用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7.【答案】C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B.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C.理解正确。
D.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诗句的能力。诗句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8.【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忧国忧民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首联写出了诗人无比沉痛的思想感情。故A表述有误。
答案为A
【点评】要结合诗的感彩、主题、内容加以分析。
19.【答案】C
【知识点】句号;问号;引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并非独立使用。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同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故答案为C。
【点评】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答案】B;A;B;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①“章”:布帛。故选B。②“零”:落。故选A。③“荒”:原野。故选B。④“短”:稀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词语,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1.【答案】(1)C
(2)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1)颈联意为: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故C表述有误。
(2)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写出了诗人欣喜欢快之情。故B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理解诗句的含义,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
22.【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理解。B项意为: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A、C、D无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而理解全句。
23.【答案】(1)A
(2)B
【知识点】词义理解;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但”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应为“只要”。
(2)ACD分析正确,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 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话意在言外: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阅读诗歌多方面的能力:理解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能力,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能力以及积累文学常识的能力。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语言、意境等进行分析。
24.【答案】(1)C
(2)B
(3)A
(4)C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赤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1)“歌一曲”这里是吟诵一首诗的意思。故选C。
(2)“将”这里是拿起的意思。故选B。
(3)“何事”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故选A。
(4)“四周星”这里是四年的意思。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25.【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应该、能够;面对着。
B.您,指自己的妻子;您,指王昌龄。
C.拿起;助词,不译。
D.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6.【答案】B,D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AC理解正确;B.搏击:搏斗、击杀;D.国:国都。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春望
【解析】【分析】这两句诗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林木苍苍、满目凄然的景象。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解答。
2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安史之乱,自己滞留长安,家人分离,看到长安受到战火之后破败景象,由此抒发对思念亲人的情感,整首诗歌变现诗人忧国思家之情。在结构上,前四句描写长安春景,感叹都城的破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后四句以夸张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所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的判断,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诗歌应该掌握的要点。
29.【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刘禹锡《秋词》思想情感的理解。刘禹锡在《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表明自己对待秋天的态度---喜爱。确实与他人“逢秋寂寥”不同。末句“便引诗情到碧霄”更是体现诗人在秋天美景时诗兴盎然的情趣。所以,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对诗歌文化常识的理解。《赤壁》中“二乔”指的是孙策和周瑜的夫人,属于东吴统治中的贵妇人,而非曹魏。故说法错误。
(3)本题考查诗句鉴赏中人物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人物所指。“李杜”有大小李杜之分。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本诗句“李杜”指大李杜。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错误
【点评】(1)对诗歌鉴赏的说法进行辨析时,考生要针对提法,联系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判断。要注意平时对诗词知识的积累。
(2)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歌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要理清,不能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3)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不要张冠李戴。
30.【答案】(1)举杯消愁愁更愁
(2)黑云压城城欲摧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一般性默写。考生要注意平时加强朗读和记忆。
(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要求考生在平时加强背诵和记忆,此题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诗句的再创造。在杜甫的《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诗人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雁门太守行》中典故是诗句中的“黄金台”,《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仕,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才。
故答案为:(1)举杯消愁愁更愁;(2)甲光向日金鳞开;(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1)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书写,不写错别字,漏字,添字。
(2)考生在平时就应该熟读诗歌,储存厚实的诗歌,在书写时注意错别字,完成该题不是难事。
(3)考生在平时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对与诗歌本身有关的内容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掌握。
(4)考生要对诗句意思进行理解,并且要懂得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在学习诗歌时注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31.【答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积累,熟读且记诵诗歌。根据提示写出对于的诗句。
故答案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点评】考生在平时注意诗歌的记诵,对诗歌的内容要注意理解,在完成此题时注意提示的要求,此外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2.【答案】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饮酒(其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对诗句的意思要理解,要学会联想,做到由此及彼。由“此中有真意”自然联想到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此句化用陶渊明的《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评】考生要熟读诗歌,对提供的句子能够产生联想,在平时注意积累完成本题不难。
33.【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本题来源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诗歌开篇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来加强此种势态,“欲摧”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故答案为:黑云压城城欲摧
【点评】考生对诗歌的内容在平时要注意理解把握,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提示,按照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
34.【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杜甫的《春望》开篇即是对国都长安的描写,经过战乱,国都沦陷杂草丛生。
故答案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点评】考生在平时要熟记诗歌,理解诗句的内容,要根据提示性语言来作答。
35.【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对诗歌熟记,能根据题干提示来回答。《春望》中“花溅泪”“鸟惊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诗人内心因忧国思家的痛苦。
故答案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考生要熟记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提示,准确书写,不写错别字。
36.【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根据题干要求完成。杜甫在《望岳》中,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作家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蓬勃向上的朝气。众山的小与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阐述了:只有不畏艰难的人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杜甫的《春望》中“花溅泪”运用拟人手法,花也为之落泪;“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鸟儿也为之惊心。借以表达作者的感伤。
故答案为:(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1)考生要熟记诗歌,对诗歌的内容和蕴含的哲理都要理解。
(2)考生对诗歌要理解性背诵,理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的运用,注意书写正确,不能写错别字。
37.【答案】(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恨别鸟惊心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杜甫在《春望》因忧国思家而深深忧虑,其情感在诗末以稀疏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上的动作升华诗人忧愤之深广。
(2)本题考查考生的一般性默写,对考生来说并不难。
(3)本题为一般性默写,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来作答。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积累。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开篇以“不自哀”“戍轮台”表达自己虽处凄凉的环境但不自哀,这是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忘我的程度,是诗人雄心壮志的体现。
(5)本题是诗歌默写的常规考点,考查考生对名句的默写和识记能力。
故答案为:(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恨别鸟惊心;(3)烟笼寒水月笼沙;(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1)考生要熟记诗歌,对诗歌的内容要理解,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2)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难度不大。
(3)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背诵和识记,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考生要熟读记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注意不写错别字。
(5)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书写的准确,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38.【答案】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考生在平时要对诗歌积累,不要混淆了所背内容。
故答案为: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点评】考生做题时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注意不写错别字。
39.【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这是理解性默写,考生要读懂要求,杜甫在《春望》中以夸张手法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难得。
故答案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点评】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做此题时读懂要求,不要张冠李戴或者随便乱写。
40.【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 在《赤壁》中杜牧表达了机遇对人的重要,诗人假设周瑜没有借助东风,历史将会改变。
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考生要读懂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不写错别字。
41.【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背诵和默写的能力。考生要熟读诗歌,注意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的理解。《赤壁》中杜牧借三国时周瑜巧借东风而战胜曹操的历史故事而抒发感慨:机遇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在《江南春》中诗人对田园景色也有经典的描写。
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点评】考生对诗歌要注意积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同一诗人的名句名篇的归类和理解,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42.【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折戟沉沙
【知识点】赤壁;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考生在平时要熟读诗歌,背诵诗歌,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折戟沉沙
【点评】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诗歌的理解,利用平时的知识对应要求,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张冠李戴。
43.【答案】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从“铜雀春深锁二乔”可以理解到二乔的命运是东吴被曹操所破,二乔被掳掠到曹魏。
故答案为:锁
【点评】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根据诗歌意思来完成此题,难度不大。
44.【答案】(1)破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春望
【解析】【分析】⑴本题难度不大,由“首联”“触目惊心”的提示极易想到“破”字。
⑵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尾联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意思是说“白发愈搔愈稀,簪子简直插不上了”。“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使人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故答案为:⑴破;⑵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点评】⑴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对诗句中重点字的用法要进行思考,掌握其用法和作用。
⑵考生要对诗歌写作背景,诗句的含义,重点字词的用法作用进行理解,综合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准确概况。
45.【答案】(1)“结庐”是“构筑房舍”的意思;“日夕”是“傍晚”的意思。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⑴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日夕,指近黄昏时,即傍晚。
⑵飞鸟,傍晚时归巢的鸟;相与,相伴。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成群的鸟儿正结伴飞回山中。这种自然的平静与完美,是一种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完美境界,是诗人摆脱官场、自由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的写照。
故答案为:⑴“结庐”是“构筑房舍”的意思;“日夕”是“傍晚”的意思。⑵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想写作背景,对作者人生经历等都应该有所了解。这样回答此题难度就不大。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包括诗句锁描绘的景象即意象,诗人的情感。考生要联系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从而正确概况出作者的情感。
46.【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不被重用的愤懑情感。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理解句意是基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般按“四三”拍划分,但以不破读为原则。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后两句是议论——诗人认为周瑜的获胜凭借的是偶然的机遇,不是安邦定国之策。诗人托物咏史,在议论赤壁之战的同时抒发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视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⑵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不被重用的愤懑情感。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对基本的文化常识要掌握。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完成。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诗歌的积累,通过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诗句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就能准确作答。
47.【答案】(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再运用联想,发挥想象进行描绘。
⑵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要对诗歌上下内联系起来,找准答案所在。回答的诗句紧承问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诗句中“嗟日暮”是诗人的感叹,感叹人生迟暮;“惊人句”意为自己才华出众。由此表现诗人在现实面前空有才华,对现实的不满。
故答案为:(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点评】⑴考生做此类型的题时要充分理解诗句内容,发挥想象,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
⑵考生要结合诗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此外要联系诗人的处境,仔细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48.【答案】(1)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
(2)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⑴描绘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在忠实于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符合情境的想象。描绘时要将敌军压垮一切的阵势和守城将士高昂的士气表现出来。
⑵赏析诗句可从用字、修辞、意境、用典等角度入手,再结合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思想主旨进行分析。古时燕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诗人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故答案为:⑴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⑵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点评】⑴考生在做描绘画面题时不能脱离诗歌原句的意思,抓住句子要力求表现的方面,展开合情合理的符合意境的想象。
⑵对诗句的赏析,考生要学会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运用,思想情感等要点来进行赏析。
49.【答案】(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解析】【分析】⑴“大漠”指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指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醒目,“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写出黄河的蜿蜒;一个“圆”字让本给人以感伤的“落日”有了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总之,这些景物营造了雄奇、苍凉的意境。
⑵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来思考。本诗是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写出了塞时沿途的景色。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诗人单车问边,虽不无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⑵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使至塞上》是杜甫因受排挤,出塞慰边时写的一首五律。留下千古名句。对名句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考生要结合诗句,展开符合语境的想象,用流利的、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尤为重要。
⑵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考生在平时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诗人的处境进行作答。
50.【答案】(1)夸张
(2)爱国热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此句找到相关诗句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手法方面判断,“城欲摧”为夸张。第二题,根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的“报君”“为君死”即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点评】赏析古诗,要从诗歌的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入手,评价其特点。学习时要多我练习赏析方法。
51.【答案】(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与君王卷土来?
(2)①项羽;②《史记》;③司马迁;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赤壁;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中所表达的观点的理解能力。考生可用此句推敲的方法来解答。甲诗中杜牧表达的是江东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会支持、拥戴项羽,项羽回到江东,卷土重来与刘邦一决胜负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乙诗中王安石却从实力的对比和人民的厌战角度点明项羽即使回到江东,江东的人民也不会再跟着项羽打仗。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学常识和历史常识。考生可用常识回顾的方法来解题。
故答案为:(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与君王卷土来;(2)①项羽;②《史记》;③司马迁;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点评】⑴本题中诗句意思比较浅显,考生容易理解,关键在于考生要抓表明观点的关键句。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于文学常识、历史知识都要掌握,积累多了,慢慢吸收,在答题时就不会感到茫然。
52.【答案】(1)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思考精神和创造性的能力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诗词五首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C.《赤壁》是一首状物诗,通过写“折戟”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的豪迈气概,使李清照的《渔家傲》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理解错误,《赤壁》是诗人杜牧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而不是状物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概况。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我报”和“路长”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应该停顿,这句诗的朗读节奏正确划法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头搔(ná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chó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zhāo)
D.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项,“搔”应读“sāo”;
B项,“重”这里应读“zhòng”;
C项,“朝”这里应读“cháo”;D注音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4.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A表述不正确,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而非范仲淹。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5.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你) B.浑欲不胜簪(简直)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
【答案】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A理解不正确,“尔”在这里是“如此,这样”的意思。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汉语里有不少词语都是多义词,对于多义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另外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蓬舟吹取三山去 听取蛙声一片
B.星河欲转千帆舞 过尽千帆皆不是
C.老大徒伤悲 徒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平 潮平两岸阔
【答案】B
【知识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A.两个“取”都是“得”的意思。
B.虚指,无数,形容很多;上千只。
C.这两个“徒”都是“白白地”的意思。
D.这两个“平”都是“与岸平”的意思。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词不离句,放在具体的句子中去识记、理解,效果更佳。
7.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B.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C.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D.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温庭筠——唐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可知,A搭配有误,《渔家傲·秋思》作者应为范仲淹,朝代应为北宋。BCD搭配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这里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这里使用正确。这里使用正确。
C.屡见不鲜: 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这里使用正确。
D.悄无声息: 悄悄地、没有一点声息,从意义上看它是不能修饰“气候”的。 故选D。
【点评】对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关键是其意义的理解,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意,再试着揣摩它“比喻什么”或“形容什么”,同时,对一些特殊成语应从感彩、结构类型、适用对象等方面加以分类梳理,以便于比较、理解。
9.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处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________。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耸,被太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崖。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答案】B
【知识点】衔接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语境是描写“破碎”、“寂静”的冷色调,A、C、D描述的意境与上文不协调,最佳答案应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0.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zhù) B.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C.布衾多年冷似铁(qīn D.风掣红旗冻不翻(zhì)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析】【分析】ABC注音正确,D注音有误,“掣”应读作“ch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停顿正确。C.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此题上句是二、二、三,因此“满皇都”不能划开,此句正确朗读节奏应为: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诗歌朗读节奏的能力。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诗歌的一项必要步骤,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12.下列诗句朗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ABD朗读节奏划分正确,C.朗读节奏划分错误,此句的朗读节奏应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诗歌的节奏很鲜明,划分朗读节奏时不能把诗句的意思割裂开。如果不顾诗句意思、内容,机械她划分节奏,往往会造成混乱,失去了朗诵的意义。
13.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是谁呢?)
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答案】A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不正确,“何人”意思是“什么人”。这句话的大意应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BCD理解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4.根据句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宋代卢梅坡的《雪梅》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
A.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C.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D.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答案】D
【知识点】赤壁;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注意诗句中的“逊”和“输”,这两个字说明雪梅各有短缺,因此D项与中心统一,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15.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携玉龙xié 塞上燕脂zhǐ
B.车马喧xuān 相与还huán
C.润如酥sū 一帆悬xuán
D.人在天涯yá 绝胜烟柳jué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声字字音;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A.注音有误,“脂”应读作“zhī”。BCD注音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16.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答案】C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比喻;夸张;对偶;用典
【解析】【分析】ABD判断正确,C判断错误,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因此,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应是用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7.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意:相见的时候十分痛苦,离别的时候更加痛苦,风轻轻吹抚,百花已经凋零。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仙山离这儿本不太远,青鸟啊,你何不多多地飞来探望呢。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答案】C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B.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C.理解正确。
D.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大意应该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诗句的能力。诗句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8.下面对《春望》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能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故千古流传。
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答案】A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忧国,伤时,念家,悲己,忧国忧民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首联写出了诗人无比沉痛的思想感情。故A表述有误。
答案为A
【点评】要结合诗的感彩、主题、内容加以分析。
1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答案】C
【知识点】句号;问号;引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项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因为全句为陈述语气。B项后引号里的句号去掉,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并非独立使用。D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同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
故答案为C。
【点评】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解释。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A.文章 B.布帛 A.落 B.碎
江入大荒流    白头搔更短   
A.荒凉 B.原野 A.稀疏 B.不长
【答案】B;A;B;A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①“章”:布帛。故选B。②“零”:落。故选A。③“荒”:原野。故选B。④“短”:稀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理解词语,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1.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在唐军强大打击压力下,叛军内部发生兵变,生擒史思明之子史朝义降唐。至此,延续为祸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流离在梓州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若狂,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省北部。阅读、体味下面的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蜀地听到唐朝军队收复被安禄山叛军占领的蓟北,兴奋、激动得泪流沾衣。
B.颔联写诗人看妻子儿女已无愁容,自己卷着诗书高兴得像要发狂。
C.颈联写自己要尽情歌咏饮酒庆祝,恢复了青春和大家一起回中原家乡。
D.尾联写诗人设拟出蜀归乡路线,以最迅捷地回归故乡。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痛苦,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其中“忽”、“满”、“漫”极富感彩,写出了对佳讯的渴盼、激动兴奋之情。
B.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则衬写出路途艰难和遥远之感。
C.诗人的情感充溢于字里行间,使读者强烈地感染了诗人的兴奋和愉悦。
D.和诗人以前的《春望》诗句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联系比较,诗人的悲喜都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忧国忧民之情打动人心。
【答案】(1)C
(2)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1)颈联意为:我忍不住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纵情高歌,开怀畅饮,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乡了。故C表述有误。
(2)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诗人无法抑制欣喜之情,以致“狂”态叠出;诗人设拟还乡之路,“穿”和“下”写出了诗人欣喜欢快之情。故B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理解诗句的含义,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2)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
22.对句子的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B.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对着他哭)
C.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董宣两手撑地,一直不肯低头)
D.家书抵万金。(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答案】B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理解。B项意为: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A、C、D无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而理解全句。
2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选择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但使龙城飞将在
 
A.只要 B.然而 C.仅
(2)指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兵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写得悲壮但不凄凉。
【答案】(1)A
(2)B
【知识点】词义理解;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理解词义,“但”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应为“只要”。
(2)ACD分析正确,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 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话意在言外: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阅读诗歌多方面的能力:理解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意境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能力,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能力以及积累文学常识的能力。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语言、意境等进行分析。
24.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1)今日听君歌一曲(  )
A.唱一首歌 B.谱一首曲子 C.吟诵一首诗
(2)自将磨洗认前朝(  )
A.将要 B.拿起 C.将来
(3)何事长向别时圆 (  )
A.为什么 B.什么事 C.怎么能
(4)干戈寥落四周星(  )
A.周围的星星 B.四颗星星 C.四年
【答案】(1)C
(2)B
(3)A
(4)C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赤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1)“歌一曲”这里是吟诵一首诗的意思。故选C。
(2)“将”这里是拿起的意思。故选B。
(3)“何事”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故选A。
(4)“四周星”这里是四年的意思。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25.下面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 当窗理云鬓
B.君问归期未有期 随君直到夜郎西
C.自将磨洗认前朝 出郭相扶将
D.我寄愁心与明月 东风不与周郎便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应该、能够;面对着。
B.您,指自己的妻子;您,指王昌龄。
C.拿起;助词,不译。
D.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多选题
2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使宣叩头谢主:向公主谢罪。
B.由是搏击豪强:与豪强激烈搏斗。
C.与人不苟合:随便,随意。
D.国破山河在:国家。
【答案】B,D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AC理解正确;B.搏击:搏斗、击杀;D.国:国都。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三、判断题
27.判断下列内容的正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国都虽然沦陷,但山河依旧,林木苍翠的美好景色。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春望
【解析】【分析】这两句诗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林木苍苍、满目凄然的景象。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意象,进行分析解答。
28.判断下列内容的正误。
《春望》一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想望亲人,充溢离情。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安史之乱,自己滞留长安,家人分离,看到长安受到战火之后破败景象,由此抒发对思念亲人的情感,整首诗歌变现诗人忧国思家之情。在结构上,前四句描写长安春景,感叹都城的破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后四句以夸张手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所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考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的判断,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诗歌应该掌握的要点。
2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刘禹锡的《秋词》的可贵在于他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昂扬的立志高歌。
(2)《赤壁》是一首怀古诗,从题目就可看出是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诗中的“二乔”属于曹魏统治阶级中的贵妇人。
(3)“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绝不新鲜”中的“李杜”指的是李贺和杜牧,他们都是唐代大诗人。
【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刘禹锡《秋词》思想情感的理解。刘禹锡在《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两句表明自己对待秋天的态度---喜爱。确实与他人“逢秋寂寥”不同。末句“便引诗情到碧霄”更是体现诗人在秋天美景时诗兴盎然的情趣。所以,说法正确。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对诗歌文化常识的理解。《赤壁》中“二乔”指的是孙策和周瑜的夫人,属于东吴统治中的贵妇人,而非曹魏。故说法错误。
(3)本题考查诗句鉴赏中人物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人物所指。“李杜”有大小李杜之分。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本诗句“李杜”指大李杜。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错误
【点评】(1)对诗歌鉴赏的说法进行辨析时,考生要针对提法,联系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判断。要注意平时对诗词知识的积累。
(2)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诗歌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要理清,不能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3)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不要张冠李戴。
四、填空题
30.默写。
(1)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答案】(1)举杯消愁愁更愁
(2)黑云压城城欲摧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一般性默写。考生要注意平时加强朗读和记忆。
(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要求考生在平时加强背诵和记忆,此题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诗句的再创造。在杜甫的《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诗人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气概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雁门太守行》中典故是诗句中的“黄金台”,《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仕,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才。
故答案为:(1)举杯消愁愁更愁;(2)甲光向日金鳞开;(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1)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书写,不写错别字,漏字,添字。
(2)考生在平时就应该熟读诗歌,储存厚实的诗歌,在书写时注意错别字,完成该题不是难事。
(3)考生在平时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对与诗歌本身有关的内容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加以掌握。
(4)考生要对诗句意思进行理解,并且要懂得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在学习诗歌时注意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
31.《渔家傲》中“   ,   ”,展现给我们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答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积累,熟读且记诵诗歌。根据提示写出对于的诗句。
故答案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点评】考生在平时注意诗歌的记诵,对诗歌的内容要注意理解,在完成此题时注意提示的要求,此外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2.“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了   的《   》中的诗句,原句为   ,   。
【答案】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饮酒(其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对诗句的意思要理解,要学会联想,做到由此及彼。由“此中有真意”自然联想到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所以此句化用陶渊明的《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评】考生要熟读诗歌,对提供的句子能够产生联想,在平时注意积累完成本题不难。
33.《雁门太守行》中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本题来源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诗歌开篇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来加强此种势态,“欲摧”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
故答案为:黑云压城城欲摧
【点评】考生对诗歌的内容在平时要注意理解把握,在做此题时要仔细阅读提示,按照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
3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杜甫的《春望》开篇即是对国都长安的描写,经过战乱,国都沦陷杂草丛生。
故答案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点评】考生在平时要熟记诗歌,理解诗句的内容,要根据提示性语言来作答。
35.《春望》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极力渲染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   。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对诗歌熟记,能根据题干提示来回答。《春望》中“花溅泪”“鸟惊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诗人内心因忧国思家的痛苦。
故答案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考生要熟记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提示,准确书写,不写错别字。
36.根据原文填空。
(1)《望岳》中有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2)《春望》中“   ,   ”的诗句运用拟人修辞,表达了作者对时事的感伤。
【答案】(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根据题干要求完成。杜甫在《望岳》中,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作家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蓬勃向上的朝气。众山的小与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阐述了:只有不畏艰难的人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默写能力。杜甫的《春望》中“花溅泪”运用拟人手法,花也为之落泪;“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鸟儿也为之惊心。借以表达作者的感伤。
故答案为:(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点评】(1)考生要熟记诗歌,对诗歌的内容和蕴含的哲理都要理解。
(2)考生对诗歌要理解性背诵,理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的运用,注意书写正确,不能写错别字。
37.默写诗句。
(1)《春望》中刻画一个忧国思家的典型形象的细节诗句是:   ,   。
(2)感时花溅泪,   。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诗人陆游写出了自己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5)《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是:   ,   。
【答案】(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恨别鸟惊心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杜甫在《春望》因忧国思家而深深忧虑,其情感在诗末以稀疏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上的动作升华诗人忧愤之深广。
(2)本题考查考生的一般性默写,对考生来说并不难。
(3)本题为一般性默写,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来作答。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积累。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开篇以“不自哀”“戍轮台”表达自己虽处凄凉的环境但不自哀,这是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忘我的程度,是诗人雄心壮志的体现。
(5)本题是诗歌默写的常规考点,考查考生对名句的默写和识记能力。
故答案为:(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恨别鸟惊心;(3)烟笼寒水月笼沙;(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1)考生要熟记诗歌,对诗歌的内容要理解,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2)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难度不大。
(3)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加强背诵和识记,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4)考生要熟读记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注意不写错别字。
(5)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书写的准确,做到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38.默写:
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答案】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背诵和默写。考生在平时要对诗歌积累,不要混淆了所背内容。
故答案为: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点评】考生做题时要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注意不写错别字。
39.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春望》一诗中描写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语句是   ,   。
【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春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这是理解性默写,考生要读懂要求,杜甫在《春望》中以夸张手法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难得。
故答案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点评】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做此题时读懂要求,不要张冠李戴或者随便乱写。
40.《赤壁》中重新评价赤壁之战的诗句是:   ,   。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人情感。 在《赤壁》中杜牧表达了机遇对人的重要,诗人假设周瑜没有借助东风,历史将会改变。
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点评】考生要读懂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不写错别字。
41.《赤壁》一诗中借古议论的两句是   ,   。他的一首《江南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前两句是   ,   。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诗歌背诵和默写的能力。考生要熟读诗歌,注意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的理解。《赤壁》中杜牧借三国时周瑜巧借东风而战胜曹操的历史故事而抒发感慨:机遇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在《江南春》中诗人对田园景色也有经典的描写。
故答案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点评】考生对诗歌要注意积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同一诗人的名句名篇的归类和理解,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42.在下面句中空白处,填写与《赤壁》内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①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如不统筹安排,往往会出现   ,   的情况。
②1971年林彪乘三叉戟客机叛逃,摔死在蒙古国的沙漠中。报称“   ”。
【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折戟沉沙
【知识点】赤壁;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性默写。考生在平时要熟读诗歌,背诵诗歌,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折戟沉沙
【点评】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诗歌的理解,利用平时的知识对应要求,注意书写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张冠李戴。
43.在《赤壁》中,能够突出二乔不幸结局的一个字是   。
【答案】锁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赤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从“铜雀春深锁二乔”可以理解到二乔的命运是东吴被曹操所破,二乔被掳掠到曹魏。
故答案为:锁
【点评】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根据诗歌意思来完成此题,难度不大。
五、阅读题
4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案】(1)破
(2)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春望
【解析】【分析】⑴本题难度不大,由“首联”“触目惊心”的提示极易想到“破”字。
⑵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尾联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意思是说“白发愈搔愈稀,簪子简直插不上了”。“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使人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
故答案为:⑴破;⑵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点评】⑴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对诗句中重点字的用法要进行思考,掌握其用法和作用。
⑵考生要对诗歌写作背景,诗句的含义,重点字词的用法作用进行理解,综合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准确概况。
4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结庐”是“构筑房舍”的意思;“日夕”是“傍晚”的意思。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⑴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日夕,指近黄昏时,即傍晚。
⑵飞鸟,傍晚时归巢的鸟;相与,相伴。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成群的鸟儿正结伴飞回山中。这种自然的平静与完美,是一种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完美境界,是诗人摆脱官场、自由闲适、悠然自得的心情的写照。
故答案为:⑴“结庐”是“构筑房舍”的意思;“日夕”是“傍晚”的意思。⑵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中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想写作背景,对作者人生经历等都应该有所了解。这样回答此题难度就不大。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包括诗句锁描绘的景象即意象,诗人的情感。考生要联系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从而正确概况出作者的情感。
4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不被重用的愤懑情感。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理解句意是基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般按“四三”拍划分,但以不破读为原则。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后两句是议论——诗人认为周瑜的获胜凭借的是偶然的机遇,不是安邦定国之策。诗人托物咏史,在议论赤壁之战的同时抒发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视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⑵抒发了诗人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不被重用的愤懑情感。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对基本的文化常识要掌握。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完成。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诗歌的积累,通过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诗句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就能准确作答。
4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再运用联想,发挥想象进行描绘。
⑵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生要对诗歌上下内联系起来,找准答案所在。回答的诗句紧承问话,“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诗句中“嗟日暮”是诗人的感叹,感叹人生迟暮;“惊人句”意为自己才华出众。由此表现诗人在现实面前空有才华,对现实的不满。
故答案为:(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点评】⑴考生做此类型的题时要充分理解诗句内容,发挥想象,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
⑵考生要结合诗句,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此外要联系诗人的处境,仔细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4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1)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
(2)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⑴描绘画面不能等同于翻译。在忠实于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符合情境的想象。描绘时要将敌军压垮一切的阵势和守城将士高昂的士气表现出来。
⑵赏析诗句可从用字、修辞、意境、用典等角度入手,再结合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思想主旨进行分析。古时燕昭王曾筑黄金台招贤纳士,诗人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故答案为:⑴迎面而来的敌军,就像乌云压境,城池马上就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⑵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点评】⑴考生在做描绘画面题时不能脱离诗歌原句的意思,抓住句子要力求表现的方面,展开合情合理的符合意境的想象。
⑵对诗句的赏析,考生要学会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运用,思想情感等要点来进行赏析。
4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解析】【分析】⑴“大漠”指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指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醒目,“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长”字写出黄河的蜿蜒;一个“圆”字让本给人以感伤的“落日”有了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总之,这些景物营造了雄奇、苍凉的意境。
⑵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来思考。本诗是诗人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写出了塞时沿途的景色。当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诗人单车问边,虽不无孤寂之感,但更多的是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故答案为:⑴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⑵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使至塞上》是杜甫因受排挤,出塞慰边时写的一首五律。留下千古名句。对名句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考生要结合诗句,展开符合语境的想象,用流利的、连贯的语言表述,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尤为重要。
⑵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体会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考生在平时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诗人的处境进行作答。
50.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2)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答案】(1)夸张
(2)爱国热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解析】【分析】第一题,根据“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此句找到相关诗句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手法方面判断,“城欲摧”为夸张。第二题,根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的“报君”“为君死”即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点评】赏析古诗,要从诗歌的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入手,评价其特点。学习时要多我练习赏析方法。
51.古诗文阅读。
[甲]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诗)
[乙]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诗)
(1)杜牧、王安石两位诗人对同一历史人物评价的观点不同,请各找一句表达他们不同观点的诗。(用原诗作答)
(2)①甲、乙两诗涉及的人物是谁?
②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详细记载的是哪部书?
③这部书的作者是谁?
④鲁迅对这部书有两句精辟的评价,请写出来。
【答案】(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与君王卷土来?
(2)①项羽;②《史记》;③司马迁;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赤壁;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中所表达的观点的理解能力。考生可用此句推敲的方法来解答。甲诗中杜牧表达的是江东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会支持、拥戴项羽,项羽回到江东,卷土重来与刘邦一决胜负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乙诗中王安石却从实力的对比和人民的厌战角度点明项羽即使回到江东,江东的人民也不会再跟着项羽打仗。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学常识和历史常识。考生可用常识回顾的方法来解题。
故答案为:(1)卷土重来未可知;肯与君王卷土来;(2)①项羽;②《史记》;③司马迁;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点评】⑴本题中诗句意思比较浅显,考生容易理解,关键在于考生要抓表明观点的关键句。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于文学常识、历史知识都要掌握,积累多了,慢慢吸收,在答题时就不会感到茫然。
5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活人服务的学校教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①学校向来是使传统的知识财富一代一代相传的最重要的机构。与过去相比,今天更是这样。由于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作为传统教育的承担者的地位已经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变成仅仅是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③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情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来开展工作。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培养出的是顺从的人。教师只有尽可能少地使用强制手段,教师的德和才才能成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
④要培养创造性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当然不如仅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如此,所以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于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认可。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成长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夹领受,学生就会对在学校时间比对放假时间还要喜爱。
(选自《科学画报》2003年第3期)
【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他的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因发现光电效应于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作者围绕学校教育问题,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试体会“不完全正确”这一词语的准确性。
(3)第④段中划线词语“这种教育”指的是什么?
(4)从文中摘录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文摘卡上,并写上自己的感悟。
(5)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少感受吧,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向你所在学校的领导或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陈述理由。
【答案】(1)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思考精神和创造性的能力。
(2)“不完全正确”,认为正确或不正确都是片面的,学样教育有传授知识的职能,但不仅仅限于此。
(3)培养创造性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4)略
(5)略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说明对象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阅读的概括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找准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进行概括,从而得出作者的观点。
⑵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运用的能力。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具有刚概括性和简洁性。在文中人们的说法,根据文段内容,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如果认为正确或不正确都是片面的,不完全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⑶本题考查议论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具体考查的是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考生要根据句意来进行判断。
⑷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考生的感悟要结合语句,从论证方法、论证内容来回答。
⑸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本文的论证内容,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阐述的理由要充分,合情合理。
故答案为:(1)学校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心理素质,独立思考精神和创造力的能力。(2)“不完全正确”,认为正确或不正确都是片面的,学样教育有传授知识的职能,但不仅仅限于此。(3)培养创造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
(4)示例:内容摘要: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志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他们把为社会服务看成是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
我的感悟:这两句话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5)建议: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奋发向上的精神,而不只是“小绵羊”,唯唯诺诺,唯“教科书之命是从”。
理由:缺少怀疑精神,认为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是正确的,只知被动接受,不会主动探索。
【点评】⑴作者观点的归纳,在本文段中没有集中的体现,需要考生阅读文本后进行归纳概括,考生要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不能有遗漏。
⑵考生要注意平时关于议论文语言的知识的积累,要对照语句进行辨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要加强训练,培养语感。
⑷本题虽是开放性试题,但也要与文本内容观点紧扣,要言之成理。
⑸本题虽是开放性试题,但也要与文本内容观点紧扣,说法要合情合理。
53.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2)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案】(1)梦境;现实生活
(2)这四个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舞”则将时间的转换传递给了读者。
(3)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来解答。“梦魄”指梦境;作者借梦境来表达作家怀才不遇,对现实的不满情感。
⑵本题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考查考生对字词的赏析,考生在炼字时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⑶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考生要由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
故答案为:(1)梦境;现实生活;(2)这四个动词用得尤为贴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舞”则将时间的转换传递给了读者。(3)表达了作者希望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缥缈的神山,寻找幸福的愿望。
【点评】⑴考生对诗歌内容要认真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诗词的鉴赏要注意方法的掌握。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⑶考生在赏析诗句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等方面来体会。
5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结庐在人境   
②亭亭净植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简陋的房屋;立或树立
(2)D
(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C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知识点】饮酒(其五);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词字词的理解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正确理解句子和字词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句子的停顿、断句能力。考生平时加强阅读注意断句的方法的掌握。D项,根据语意,前后表示转折的关系,所以应该在远观后停顿。故D划分不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翻译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要准确。如:“鲜”:很少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查了作品的内容、作家的思想情感、写作手法,对文章的比较阅读理解能力。C项中“牡丹”指的是荣华富贵,“牡丹之爱”指的是追求荣华富贵的人。而非象征准确高雅生活的人。故C说法不正确。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必须手法“象征”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指出其象征的含义在表达自己对此的认识。
故答案为:(1)简陋的房屋;立或者树立;(2)D;(3)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C;(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掌握,在学习时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加以理解。
⑵考生在断句时首先要弄懂句意,根据句意来划分停顿,其次借助文言虚词来判断,还要考研找动词来判断。本题句子表转折的意思,以“而”前后转折,故在“而”前一个停顿。
⑶对于翻译试题,考生要遵守翻译的原则,按照翻译的方法进行,讲究翻译的“信、达、雅”。
⑷考生要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描写对象的象征含义,注意对选项进行证券的判断。
⑸考生要理解本题的要求,所谈论的认识要具有时代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55.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劳作为了获得好的收成。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后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十分自然恬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3)填空。
将《饮酒》与《归园田居》比较可知,前者说明   的道理,表现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后者写   的乐趣和   的心情。
(4)本诗中“   ,   ”两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
【答案】(1)D
(2)B
(3)心远地自偏;田园劳动;宁静恬适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涉及诗歌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和情感。考生要联系壮志的写作背景来加以认识、理解诗歌。陶渊明弃官归隐而写作此诗,旨在表达自己不愿在官场同流合污,追求田园生活。所以“愿”指的是诗人的意愿、理想、追求。即隐居的生活,而非辛勤劳获得好收获。故D项说法错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诗句所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认识能力。B项是诗人劳作的场面描写,是一种朴实的生活写照,并不是辨析生活的艰难。故说法不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两首诗歌的比较能力。考生要注意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注意两者的区别。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做到根据语言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
故答案为:(1)D;(2)B;(3)心远地自偏;田园劳动;宁静恬适;(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评】⑴考生在回答此题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主要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情感。
⑵考生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注意平时的积累。
⑶考生在平时对诗歌的内容要准确认识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
⑷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要对诗句的内容和情感准确理解,书写时不要张冠李戴,不要写错别字。
5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挑灯细看
曲有源
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 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归来挑灯细看 原来是四五十年前 我在上小学的路上 随意丢的 空悲切三个字 因为当时不明白 便留在口袋里 今日翻出来 本想合在一起重新品味 不料想那悲切二字 在情急时用了 只剩一个空字
(1)本诗化解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古典诗意。这句话出自   (朝代)   (人名)的词作   。
(2)本诗读后给人新奇的感觉,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运用了出人意料的句子。请你找出来。
(3)本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谈谈你读本诗的感想。
【答案】(1)南宋;岳飞;《满江红》
(2)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便留在口袋里。
(3)形象、生动、幽默。
(4)岁月流逝,感慨无限。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境;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掌握能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首古诗词中的名句,是南宋时代岳飞的名篇《满江红》的一句。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赏析能力。开篇首句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诗人不说在课堂、在书本里,而说在路边,不说学到,而说捡来,意味深长,表达了在学习时不专心。不认真的态度,为后文奠定感情的基础。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本诗语言形象、生动、幽默
⑷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要联系诗歌来谈自己的感受。
故答案为:(1)南宋;岳飞;《满江红》;(2)昨日在路边捡来一句话;便留在口袋里。(3)形象、生动、幽(4)岁月流逝,感慨无限。
【点评】⑴这是很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应该知道,平时只要注意积累,完成此题不难。
⑵考生要细细品味诗歌,探索诗句的内容、写法,找到其新奇之处。
⑶考生要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去发现诗歌的语言特点。
⑷考生要读懂诗歌,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回答。
57.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至   
②不见水端 端   
③欣然自喜 然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3)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5)这则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答案】(1)到来;边,头;……样子
(2)①水径直涌流,看不清对岸的牛和马。②以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全在自己这里。
(3)因为“百川灌河”,“泾流之大”,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觉得自己渺小。
(5)略
【知识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句子,注意语境来进行理解。“秋水时至”译文:秋水到来的时候。故“至”:到来;“不见水端”译文:开看不到水的边(头)。故“端”:边、头;“欣然自喜”译文:(河伯)高兴的样子,沾沾自喜。故“然”:......的样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考生翻译时要有三种意识:一是得分点意识。找准关键词,特殊句式,句意通顺。二、整体把握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三是举例迁移意识。将课本内的知识运用于课外文本。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本的前三句可以辨析出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为尽在己”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也要读懂文本内容,才能准确回答。“(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河伯到了海边,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兴叹”
⑸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联系文本内容加以评述,写出自己的感悟。
故答案为:(1)到来;边,头;......的样子;(2)①水径直涌流,看不清对岸的牛和马。②以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全在自己这里。(3)因为“百川灌河”,“泾流之大”,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觉得自己渺小。(5)例:河伯见到大海,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改掉骄傲的性格。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是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点评】⑴考生对文言中字词的理解要在对文本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辨析,要考虑具体的语境,注意理解的准确。
⑵考生要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把握翻译的基本原则,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连,做到“信、达、雅”。
⑶考生能读懂文本内容,完成此题不难。
⑷考生对文本内容在翻译之后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回答。
⑸考生要联系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四,写出自己的感悟。
58.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怀着建功立业的大志,曾几次出仕做官,但动乱的社会,黑暗的现实使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他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终于在他41岁时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过起了躬耕田园的隐居生活。这期间,诗人创作了《归园田居》五首,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三首。读后请回答诗后的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草盛豆苗稀    A.chéng B.shèng
②晨兴理荒秽    A.xīng B.xìng
(2)选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B;A
(2)本诗表达了作者归田后的劳动感受及对乡间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中常见的重点字词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生要加强平时的积累,注意读准音节,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的辨析。1、B;2、A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本人的性格、理想、追求等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故答案为:(1)B;A;(2)表达了作者归隐后劳动的感受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表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辨析,在辨析读音时要主要字词的意义的理解,有时候可以通过意思来判断读音。
⑵考生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感悟,要结合诗句内容,要琢磨诗句中的意象,领会景物所蕴含的情感,要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59.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   、   、   、   、   
(2)“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4)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此句强调人的精神应超脱一些,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或较少受到外界烦乱事物的影响。
(4)悠然。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后完成此题不难。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南山的景色,山、夕阳、飞鸟等构成美丽的图画。诗人沉浸其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是诗人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
故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字词的鉴赏能力。“尔”在这里是代词,这样。指代上句的内容。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作者的写作情感来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赏析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中体现诗人陶醉自然的心情的词是:悠然。
故答案为:(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此句强调人的精神应超脱一些,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或较少受到外界烦乱事物的影响。(4)悠然
【点评】⑴考生要理解诗歌内容,正确回答,不要张冠李戴。
⑵考生要准确理解词义,明确其用法。
⑶考生对诗句的解读要紧扣诗歌的情感,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阐述时要做到言之有理,合情合理。
⑷考生在鉴赏诗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就能把我诗人的情感。
60.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又名   ,生活在   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   ,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答案】(1)潜;东晋末期;农村生活
(2)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干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
(3)不好。“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相关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情趣等方面进行分析。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自己摆脱世俗、悠然快乐的心情。
⑶摆脱考查鉴赏诗歌的字词的能力。考生要对本字和替换字进行比较,说出其优劣。首先要进行判断,“不好”,说出本字的好处:“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 。第三:替换字的表达效果:“望”有有意去看南山,不能体现作者的悠然之情。
故答案为:(1)潜;东晋末年;农村生活。(2)表现了诗人摆脱世俗干扰,归隐后悠闲欢快的心情。(3)不好。“见”更能突出目遇南山的不经意,若改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进行识记和积累。
⑵考生对诗人的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从诗句中去捕捉诗人的情感。如:心远、悠然等。
⑶考生对此题要注意答题模式:先判断,阐述本字的表达效果,替换字的含义和不足,。
6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在原文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诗句。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
①结庐在人境:   
②心远地自偏: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话应怎样理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5)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
(6)请你写出陶渊明另一首我们学过的饮酒诗中两句来。
【答案】(1)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
(2)建筑房屋;人们聚集的地方;偏远
(3)这里有人生的意义,想辨别出来去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4)表现诗人远离官场,超然尘世的纯朴自然的恬淡心情。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饮酒(其五);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默写和记诵能力。
⑵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重点字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联系句子的含义进行字词的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根据诗句的含义进行理解,“真意”:指认识的意义;“忘言”忘了用怎样的语言表达。
⑷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悠然”体现诗人的悠闲自得的情态。考生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弃官归隐,隐居农村,过的是田园生活。所以“悠然”体现诗人远离官场,超然尘世的纯朴自然的恬淡心情。
⑸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性的默写。考生要读懂诗歌的内容,理解每一句诗歌的意思。根据题干要求。
⑹本题考查考生的积累能力。陶渊明的另一首《饮酒》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故答案为:(1)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2)①建筑房屋;人聚集的地方;②偏远;(3)这里有人生的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4)表现诗人远离官场,超然尘世的纯朴自然的恬淡心情。(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评】⑴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诗歌的记诵要日积月累,注意书写时要正确,不能出现错别字。⑵考生在理解字词含义是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译句子后再审视重点字词的意思。在理解字词是要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敲判断。
⑶考生要对诗句内容有准确的理解,抓关键字,表达准确。
⑷考生要对重点字词的含义有准确的理解,同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抓住诗人的情感来进行分析。
⑸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诗歌的理解,注意积累,默写时要认真阅读要求,不要混淆了所记的诗歌。
⑹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试题的要求。
6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黑云:   
②金鳞开:   
③临易水:   
④声不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敌人众多和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
B.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答案】(1)像黑云一样的;像鱼鳞一样金光闪闪;抵达易水;声音不响,指鼓声低沉
(2)①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照耀铠甲,如鱼鳞熠熠生辉。②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而死。
(3)报效民族,效忠君主。
(4)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联系诗句内容来进行理解。诗歌开篇借黑云的描写表现敌军围城的危急情景。所以“黑云”指像黑云一样;“金鳞开”武器映着阳光展现的情景,所以意思是:像鱼鳞一样金光闪闪;临:临近、抵达;易水:地名;“声”:指鼓声,“声不起”:声音不响,指鼓声低沉
⑵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中的诗句意思的理解能力。理解时要遵从诗句的原意,注意句子的流畅。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考生要结合背景,联系诗歌中重点词语或句子来理解诗人的心情。“抱君”、“为君”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报效民族,效忠君主的心情。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鉴赏辨析的能力。考生要逐项进行判断,仔细阅读,不可马虎。C项中对诗歌五六句的赏析有误。写天气奇寒,是反衬的写法,衬托将士们面对重重困难,毫不气垒的精神。
故答案为:(1)像黑云一样的;像鱼鳞一样金光闪闪;抵达易水;声音不响,指鼓声低沉(2)①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摇摇欲坠,阳光照耀铠甲,如鱼鳞熠熠生辉。②为报答国君的赏赐和恩宠,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而死。(3)报效民族,效忠君主。(4)C
【点评】⑴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诗句的理解,词语的理解要做到“字不离句”,注意字词用法的变化。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注意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让句子意思准确。
⑶考生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时要注意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字词语句、使用的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辨析诗人的情感。
⑷考生对鉴赏的辨析要有整体性,要对选项逐一评判,注意联系诗歌内容进行辨析。
6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情况?
(2)诗人“僵卧孤村”可为什么“不自哀”?
(3)“夜阑卧听风吹雨”中的“风吹雨”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   ,另一层是   。
(4)诗中哪一句是虚写的呢?又是怎样同前面的现实描写衔接起来的呢?
【答案】(1)叙述他罢官后年老体衰,闲居荒僻故乡的情景和心情。
(2)因为诗人想的不是自身的衰老和无所作为,而是国家的兴亡。
(3)眼前的现实生活;含有象征意义,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被倾覆的危险
(4)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从“风吹雨”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联系起来,使梦境与壮志巧妙融为一体,借此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