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7 10:00: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ò)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C: 磨(mò)洗应读作“磨(mó)洗” 。
故答案为: C。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应为”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篷”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   ,   
【答案】谩;漫;空、徒然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 谩 ”同”漫”,意思是:空、徒然
故答案为:谩;漫;空、徒然。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每篇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数量并不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课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4.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相与还(相伴)
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C.浑欲不胜簪(全部)
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 浑:简直 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甫——唐代
B.《赤壁》——杜牧——唐代
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结庐”,建造房舍。“日夕”,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结庐在人境”的意思是“在人世间居住”,结庐:构筑房舍,这里可以理解为“居住”;“山气日夕佳”就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日夕”就是傍晚的意思。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从而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结构句子,基本能将意思解释出来;
⑵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其实就是意境的赏析,用自己的语言。运用合理的想象再现画面即可。
参考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
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指   。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答案】(1)作者生活的年代之前的朝代,即东汉末年,具体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2)①这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分析】(1)从题目赤壁、周郎、二乔,可以判断“前朝”是赤壁之战时期。
(2)《赤壁》这首诗作为咏史诗的特点特别典型,前两句写赤壁景物,后两句抒发感慨,通过东吴两个美女二乔的命运来反映风云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
故答案为:⑴作者生活的年代之前的朝代,即东汉末年,具体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⑵①这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古战场遗物-沉沙的“折戟”,咏叹历史,抒发现实情怀,感概曹操兵败赤壁实则天不作美。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答案】(1)咏史(或“怀古咏史”)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古诗词的分类。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都是通过对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典型的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句可以得出作者的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故答案为:(1)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点评】⑴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⑵本题考察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   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
(2)下列有关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答案】(1)沉睡、酣睡、深睡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浓睡不消残酒”意思: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浓睡”是沉睡,酣睡,深睡意思。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法的把握,通读全诗,揣摩选项内容是否正确。“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儿繁茂、花儿凋零的景象。故选:D。
故答案为:(1)沉睡;酣睡;深睡;
(2)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的哲理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11.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①不少于130字;②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的能力。
改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是翻译这首诗。
②可以对该古诗进行第二次艺术创作,但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要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点评】《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12.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答案】(1)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饮酒(其五);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⑴考查学生对主题学习内容、专题学习任务的设定。因为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一是酒,二是菊花,我们可以选取菊花来回答此题。
⑵考查学生补充对联的能力。补写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
故答案为:⑴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⑵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点评】⑴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是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
⑵对联要求相同位置词性相同、结构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 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ò)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   同   ,   
4.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飞鸟相与还(相伴)
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
C.浑欲不胜簪(全部)
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
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甫——唐代
B.《赤壁》——杜牧——唐代
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指   。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   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
(2)下列有关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11.改写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要求:①不少于130字;②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③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C: 磨(mò)洗应读作“磨(mó)洗” 。
故答案为: C。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应为”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篷”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谩;漫;空、徒然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 谩 ”同”漫”,意思是:空、徒然
故答案为:谩;漫;空、徒然。
【点评】本题考查通假字,每篇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数量并不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课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 浑:简直 的意思。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6.【答案】(1)“结庐”,建造房舍。“日夕”,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结庐在人境”的意思是“在人世间居住”,结庐:构筑房舍,这里可以理解为“居住”;“山气日夕佳”就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日夕”就是傍晚的意思。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从而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1)构筑房舍;傍晚
(2)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此题难度不大,只要结构句子,基本能将意思解释出来;
⑵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其实就是意境的赏析,用自己的语言。运用合理的想象再现画面即可。
参考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7.【答案】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
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8.【答案】(1)作者生活的年代之前的朝代,即东汉末年,具体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2)①这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分析】(1)从题目赤壁、周郎、二乔,可以判断“前朝”是赤壁之战时期。
(2)《赤壁》这首诗作为咏史诗的特点特别典型,前两句写赤壁景物,后两句抒发感慨,通过东吴两个美女二乔的命运来反映风云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
故答案为:⑴作者生活的年代之前的朝代,即东汉末年,具体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⑵①这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借古战场遗物-沉沙的“折戟”,咏叹历史,抒发现实情怀,感概曹操兵败赤壁实则天不作美。
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9.【答案】(1)咏史(或“怀古咏史”)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了古诗词的分类。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都是通过对古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典型的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句可以得出作者的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故答案为:(1)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点评】⑴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⑵本题考察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10.【答案】(1)沉睡、酣睡、深睡
(2)D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浓睡不消残酒”意思: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浓睡”是沉睡,酣睡,深睡意思。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写法的把握,通读全诗,揣摩选项内容是否正确。“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与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儿繁茂、花儿凋零的景象。故选:D。
故答案为:(1)沉睡;酣睡;深睡;
(2)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的哲理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11.【答案】略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改写成现代文的能力。
改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是翻译这首诗。
②可以对该古诗进行第二次艺术创作,但不得曲解原诗所描写的景物与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要改写为散文,必须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可以合理想象,使文章生动形象。
【点评】《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12.【答案】(1)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知识点】活动设计;文化特色;饮酒(其五);补写对联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⑴考查学生对主题学习内容、专题学习任务的设定。因为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一是酒,二是菊花,我们可以选取菊花来回答此题。
⑵考查学生补充对联的能力。补写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
故答案为:⑴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⑵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点评】⑴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是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
⑵对联要求相同位置词性相同、结构一致、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