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19:5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国家公祭日
新闻评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5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本文是作者就此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背景透视
“ 钟声”,“ 中国之声”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署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作者简介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和网络上就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等发议论、讲道理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文体知识
杀戮 篡改 惨绝人寰 公祭 宝鼎 国殇 抵赖
颠倒 呓语 遁形 磅礴
辱没
自讨没趣
振聋发聩溃不成军
反馈
杀戮
戳穿
勠力同心
篡改
编纂
衰败
初衷
哀叹
检查预习
1. 初衷:最初的心愿。
2.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3.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4. 抵赖: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过失或罪行。
5. 妄图:狂妄地谋划。
6.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7. 呓语:梦话。
8. 遁形:隐藏形体。
检查预习
9.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10. 彰显:鲜明地显示。
11.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12. 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13.丑态百出:各种各样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检查预习
14.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15.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16.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圆圈。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整体把握
一个观点,两个对比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①针对新闻事件,提出观点
②-④爱好和平人士和日本右翼分子行为的对比
⑤-⑥今昔对比,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划分层次
在《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陷城之初,南京难民如潮,相率出逃,内有三万余解除武装之士兵暨两万多平民,避聚于燕子矶江滩,求渡北逃。讵料遭日舰封锁所阻,继之以机枪横扫,悉被杀害,总数达五万余人......”在《东郊丛遇难同胞地纪念碑(碑文)》记载:“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疯狂实施南京大屠杀,计于中山门外至马群镇一带,收尸三万三千余具......”
屠杀证据
国家公祭鼎
国家公祭鼎铭文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宣誓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只有人人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为什么要“国行公祭”?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话节选
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汉书·武五子传赞》
【译文】因此仓颉发明文字,“止”“戈”为“武”。圣人使用武力禁止残暴,平定动乱,止息战争,而不是为了残杀、毁灭对方而滥用武力。
【品格素养点拨】将“武”释为止战,既符合以形表意的汉字文化特质,也表现了中国人以武禁暴的军事政治观及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文明精神。现在每年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与古代崇尚和平的精神是一脉相成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节选自《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六段。
第二章 放弃战争
第九条 
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作者态度
本文就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一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指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共同的记忆。通过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与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顽固态度相对比,强烈谴责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行径,表达了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与磅礴力量。
本课主旨
新闻评论 新闻通讯 新闻特写 消 息
时效性 强 较弱 强 最强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内容错综复杂的大事件,过程完整 镜头特写 简练记叙完整事件
篇幅 灵活 长 灵活 短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综合运用 描写 记叙
文体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