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1节 植物生长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胚芽鞘的任何部位接受单侧光照射后即弯向光源生长
B.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IAA的分布有关
C.向光性生长是由于单侧光引起了IAA在植物体内的重新分配
D.植物在没有接受单侧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弯曲生长
解析: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IAA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有关;单侧光引起了植物体内IAA的横向运输,出现了IAA的重新分配;如果将植物横置,将会出现茎的背地生长,根的向地生长。
2.生长素可以通过极性运输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下面关于生长素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
B.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才会出现极性运输
C.生长素只能通过极性运输将生长素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
D.极性运输的方向是从植物的上端运往下端
解析: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因此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极性运输与单侧光照无关;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极性运输,另外在成熟组织中,也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的方向是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3.对胚芽鞘的处理情况如图(图中旋转均为匀速),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图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B.图②中胚芽鞘向光生长
C.图③中胚芽鞘向小孔生长
D.图④中胚芽鞘的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解析:盆放在转盘的外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心侧生长素向背心侧移动,所以导致胚芽鞘向心生长,而胚芽鞘的向心生长不能体现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尖端生长起抑制作用,故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
重性。
4.学者拜尔(A.Paal)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D )
A.尖端能产生某种“影响”
B.合成“影响”不需要光
C.“影响”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应
D.有胚芽鞘一侧“影响”分布多
解析:拜尔将胚芽鞘尖端移到切口一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胚芽鞘尖端存在的一侧生长素多,生长快,从而说明有胚芽鞘一侧生长快是由于有胚芽鞘一侧“影响”分布多。
5.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琼脂切块上,实验处理如图所示,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含量如图下方说明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与b对照说明薄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B.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C.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D.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解析:该实验重点探讨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a与b对照说明有无光照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生长素的产生量。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而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能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由于没有增加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对照组,不能确定尖端以下不能产生生长素。
6.如图为某种植物的根和茎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示可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B.b和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根、茎表现出的效应是抑制生长
C.图示可体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
D.若甲为双子叶植物,则可用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杀死小麦田中
的甲
解析:据图可知:两种器官对于同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故图示可说明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甲曲线代表根,乙曲线代表茎,因此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表现出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e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表现出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图示可体现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如b点和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对茎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小麦是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若甲为双子叶植物,则可用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杀死小麦田中的甲。
7.图1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2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图1中丙处和丁处的生长素浓度最可能相当于图2中的哪一区间( C )
A.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Ⅲ~Ⅳ区间和Ⅰ~Ⅱ区间
D.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
解析:幼苗横放在地面,由于重力的作用,导致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生长素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丙处>甲处,丁处>乙处。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比茎高,所以图1中丙处的生长受抑制,相当于图2中的Ⅲ~Ⅳ区间;图1中丁处的生长是促进作用,相当于图2中的Ⅰ~Ⅱ区间,从而导致幼苗表现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如图为生长素作用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 a~b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a~b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率不同
D.O~c与b~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率不同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当生长素浓度大于d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据图可知,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a~b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a~b与a~c浓度不相同,但在最适浓度两侧,促进生长的速率可能相同;同理,O~b与c~d浓度不同,但促进生长的速率可能相同。
二、非选择题
9.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
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
在图示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不生长不弯曲的是 号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
③根据 号和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
解析:(2)胚芽鞘内有生长素,则表现为能生长,无生长素则不能生长;生长素均匀分布,则表现为直立生长,不均匀分布,则表现为弯曲生长。据此可知,1号向光弯曲生长,2号不生长、不弯曲,3号、4号和5号直立生长,6号向右弯曲生长。
(3)①1、3号单一变量是单侧光,两组对照说明幼苗向光性是单侧光引起的。
②1、2号单一变量是是否切去尖端,所以两者对照说明玉米向光弯曲与玉米幼苗尖端有关。
③1、4号单一变量是是否让尖端感光,两者对照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5、6号单一变量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的位置,5号的结果是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6号的结果是沿左侧向下运输,对照可说明玉米幼苗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左右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答案:(2)3、4、5 2
(3)①1 3 ②1 2 ③1 4 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左右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10.为研究吲哚乙酸(IA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其生理作用表现为 。
(2)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
(填序号);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 (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3)综合以上描述,极性运输是指 。
(4)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解析:(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则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①。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②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由于IAA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蛋白结合。
(4)因为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所以题目中的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可以保证IAA的适宜浓度,这样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有利。
答案:(1)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或两重性)
(2)① 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蛋白结合
(3)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
(4)有利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
解析:由图1可知都有单侧光,但盖玻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生长素均匀分布,胚芽鞘直立生长;由图2可知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1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AD )
A.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
原因
B.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
原因
C.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D.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解析:题干信息中给出了单侧光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两种原因。由图可知,若检测到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则可以判断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植物向光生长;若检测到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则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也可能与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因此不能确定。
四、综合探究题
13.关于植物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植物生长素研究非常有兴趣,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一
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下端的生长。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小块若干。
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1。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1不完善,缺少的是 ,你的具体改进是 。
(2)实验二
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1改进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示意图2。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 ,理由是
。
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2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3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该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相比,缺少的是
和⑥。
解析:(1)实验一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的有无,所以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故实验设计示意图1缺少的是对照组,具体的改进方案是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因为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对光不敏感,所以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的生长,导致右边的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左边,所以应该是向左弯曲生长。因为此实验是要探究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二的示意图中未体现单侧光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所以还应设置一组在单侧光照射下,选择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琼脂块作为对照,补充如图: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订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和⑥表达交流等过程,该同学及其他同学对生长素进行的上述探究过程缺少的是①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和⑥表达交流。
答案:(1)对照组 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
(2)去尖端的胚芽鞘不向光弯曲(或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一侧转移(或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实验设计示意图3
[注:甲方框把两琼脂小块分开,各标字母A、B,左(或右)侧光照射尖端;乙方框琼脂小块各标字母A、B,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放A(B)琼脂块的比放B(A)琼脂块的弯的角度大一些]
(3)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