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某同学在流感开始大规模流行前接种了流感疫苗,可是没过一两个月,她患流感了;而她听说接种过一次麻疹疫苗,终生就不会得麻疹了。她对此很困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讨论
为什么注射的流感疫苗没起到预防作用呢?
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该同学注射的流感疫苗所预防的流感与她所患的流感可能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所以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思考讨论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1.通过预防接种的调查和讨论,阐明疫苗的作用原理和特点,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通过疫苗的应用及疫苗研究进展的学习,强化崇尚科学的意识。
3.通过讨论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解释器官移植面临的免疫排斥问题,认同器官捐献,尝试提出器官移植面临的器官短缺解决方案。
4.概述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学习难点:
1.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2.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一、疫苗
资料:疫苗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挽救了无数生命。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根除了天花。目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还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人乳头瘤疫苗等多种疫苗。2018年5月,我国首DNA疫苗用于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
疫苗的作用机理
一、疫苗
思考
抗原;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2.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
不是。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等)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上使用。
1.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什么成分?疫苗的作用是什么?
一、疫苗
几种常见疫苗的作用
拓展
疫苗种类 作用
卡介苗 预防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
流脑疫苗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脊髓灰质炎疫苗 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百白破疫苗 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乙脑减毒疫苗 预防乙型脑炎
一、疫苗
种痘防天花
麻疹补充接种
儿童预防接种
新冠疫苗自愿试种
一、疫苗
1.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热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
接种的疫苗作为外来抗原可激发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有些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能引起可感知的反应。
接种疫苗时遇到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疫苗接种经历,讨论以下问题。
一、疫苗
2.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能否接种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为什么?
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患者,对是否接种疫苗,可以接种哪种疫苗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但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因为这些儿童的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一、疫苗
3.有人认为: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应该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这种想法可行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可行。因为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不同疫苗可以引发不同的免疫过程,产生不同的记忆细胞。理论上,制备联合疫苗时要保证其中含有不同的有效抗原成分。临床上已有不少联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是否能够设计出针对许多种疾病(具有与它们相关的多个抗原决定簇)的一种疫苗,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会遇到很多困难。
一、疫苗
总结
1.免疫反应规律:当给机体输入外源抗原时,免疫系统能够产生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特异性,除此之外免疫系统还有记忆性,免疫力能维持较长时间。
2.疫苗的应用:是根据免疫反应规律设计的,可以促进对机体的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对抗传染病的有效预防措施。随着技术的进步,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
一、疫苗
若被一条毒蛇咬伤,最有效地治疗方法是什么?
尽快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拓展思维
一、疫苗
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2.意义: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
二、器官移植
讨论
可能主要是没有考虑免疫排斥问题。
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2.在进行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为什么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呢?
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越一致,在进行移植时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就越低,移植的器官就越容易存活。如果配型不合适,发生排斥的可能性就大,就不适合移植。
阅读教材P83思考·讨论: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二、器官移植
3.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有何优点?
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的移植,和自身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
4.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因而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如何解决?
需要在用免疫抑制剂药物与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或通过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器官移植
总结
器官移植易失败的原因
免疫系统攻击移植器官原理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会把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
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有组织相容性抗原(简称HLA),正常时白细胞不会攻击自身细胞,若将他人的组织器官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
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及希望
1.问题一:免疫排斥
二、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器官移植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使用免疫抑制剂,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二、器官移植
2.问题二:供体短缺
自体干细胞培养组织器官
器官捐献
科研人员培育出的人工心脏(红色为心肌细胞,绿色环是一类结缔组织)
科技的发展及更多的爱心,给器官移植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二、器官移植
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
分配方法:
捐献器官必须通过器官分配系统进行分配。
以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由计算机自动分配。
患者排序:
优点:以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预。
拓展
二、器官移植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预防
免疫诊断
免疫治疗
主动免疫(注射抗原)
被动免疫(注射抗体)
检测病原体
检测肿瘤标志物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类
事例
事例
免疫学的应用
是指通过预防接种,在患病前将各种人工制备的免疫制剂(如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增强人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免疫增强疗法,对于有些疾病则使用免疫抑制剂疗法。
由于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诊断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器官移植
课堂小结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