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人教版)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
1.(2014·汕头一模)读2007年部分沿海城市人口净流入数量(单位:万人)表(下表),表中说明沿海城市。
城市
天津
南通
宁波
绍兴
台州
深圳
江门
中山
上海
杭州
嘉兴
舟山
广州
珠海
东莞
惠州
人口净
流入量
156
-48
125
22
4
650
25
106
479
114
82
7
232
49
524
75
A.人口总量都在增长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C.人口流入量与城市规模呈正比
D.人口增长差异明显
解析: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吸引劳动力流入量就有差异。
答案:D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部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3.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山西、新疆 B.江苏、黑龙江
C.新疆、广东 D.贵州、广西
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目前,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完成4~5题。
解析:第2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应为人口净迁出区;西北地区迁入大于迁出,应为人口净迁入区;东部地区迁入大于迁出,也有迁出大于迁入;东北地区迁入和迁出相当。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该省区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资源丰富,结合图和备选项可以得出山西和新疆符合题意。黑龙江资源丰富,但人口以迁出为主。江苏人口以迁入为主但资源较为缺乏。广东、广西没有什么资源。
答案:2.A 3.A
4.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
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
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
5.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
A.由甲处迁移乙处,是乡村到城市
B.由甲处迁移到丙处是由温带地区迁移到亚热带地区
C.由丙处迁移到乙处是由西南地区迁往东北地区
D.由甲处迁移到乙和丙处,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解析: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出甲是四川、乙是上海、丙是广东。其次要清楚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答案:4.C 5.D
2013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7题。
6.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
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
C. 人口迁移量大
D. 国际人口迁移过快
7.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①人口数量 ②人口年龄构成 ③人口合理容量 ④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随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常住在某一地区人口减少了,流动人口太大;当然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年龄构成及城市化人口多少,也就了解城市化水平。
答案:6.C 7.B
8.(2013·佛山检测)读下图,美国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
A.人口净迁入多 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生育率高
答案:A
9.(2014·佛山一模)据报道,201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读下图,造成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宜居环境比城市好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C.乡村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出
D.城市退休老人大量迁出
解析:乡村的青壮年人口都外出务工,有很多就常住打工地,甚至在外地购房、与外地人结婚等,剩下老弱病残的在乡村。
答案:C
10.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解析:从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材料中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陕西省政府的决定,其属于政策扶持。
答案:C
11.下图为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下列因素中与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解析:1985年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因为户籍制度的放松,为人口流动松绑,使得流动人口迅速增加,而1985年以前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人口流动量较少。
答案:C
二、综合题
12.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2007年人
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
1995年
1995-
2000年
2000-
2005年
2007年
中国
13.21
1.10
0.91
0.75
0.51
美国
3.03
1.00
0.83
0.71
0.9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一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4)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较重。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劳动力资源,增强了经济活力。
(2)工业发达,大城市集中,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集聚 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又易受冷空气的影响,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并且环境污染严重。
(3)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①对流入区:造成交通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②对流出区:部分人才流失。
(4)广东 上海 北京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13.读下列图和表,完成(1)~(3)题。
流出
省(市)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
省(市)
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
占总量比
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2009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1)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说明2009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最少。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第一产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出现。(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3)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因素。
课件48张PPT。地理 · 必修2(人教)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栏目链接一、当代国际人口和我国人口迁移基 础 自主 梳 理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________________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国际或本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从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定居移民减少;________的人口增多欧洲变为________,拉丁美洲变为迁出地,______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欧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期流动迁入地 西亚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 3.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迁移三种。
4. 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________、频繁的战争、________的影响而迁移。科技移民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分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________制度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______,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户籍管理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增大 栏目链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基 础 自主 梳 理1.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最主要的。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主要的因素。
(3)__________________ 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气候、水、土壤和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政治、文化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2.综合分析。
(1)__________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政治因素:有______、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________________因素。经济因素政策人口迁移的决定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人口迁移互 动 释疑 解 惑1.人口迁移判断的方法。
人口迁移判断的三个重要标准,即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和居住地变更,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1)空间位移。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一般以“行政区域”来界定。
(2)时间限度。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如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出差等都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移、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3)居住地变更。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的含义。通常用是否超越某种特定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如下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由A1到B1、由B2到C1、由C1到A1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2.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亚洲→美洲,中、日、印→东南亚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地区→未开发地区拉美→北美,东南亚→西亚,南欧→西欧(欧洲人从美洲回迁,使欧洲变成人口迁入区,且欧洲移民减少,拉美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政治性人口迁移激增;流向发生很大变化“二
战”
前“二
战”
后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征。古代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东部人口稠密区→东北、西北等地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 至今山区→ 平原,农村→城镇,贫困区→发达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以自愿为原则;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栏目链接探究活动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1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如图所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北美、北非和亚洲向欧洲核心区域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的区域
(2)图中能表示其他大洲移民迁移方向的是( )
A.由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
B.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
C.由西北向东南和由东向西
D.由东南向西北和由西向东 栏目链接第(1)题,图中没有信息显示人口由北美和亚洲向欧洲核心区域迁移;相对于欧洲核心区域的中欧而言,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第(2)题,抓住关键词“其他大洲”。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的箭头表示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C (2)B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1.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表完成(1)~(2)题。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河南 安徽 其他6.1 16.1 10.6 8.6 8.3 10.6 39.7福建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广东 其他5.6 5.6 7.2 5.6 8.9 35.5 31.6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
(2)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CA 栏目链接第(1)题,对比表中人口流出和流入省市可以判断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从中西部到沿海。第(2)题,为了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量的人口由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迁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互 动 释疑 解 惑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1.自然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并通过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往往表现为政治迫害、战争、国家组织移民等由于受民族歧视、宗教迫害等,很多人不得不成群结队,集体迁往别处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人口迁移的效应。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栏目链接探究活动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2 读以下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⑤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第(1)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第(2)题,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主要原因是部族之间的战争和内战,使该地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批民众为躲避战乱,不得不远走他乡。(1)C (2)D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2.下图是我国某铁路枢纽某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据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旅客流量最大月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 )
A.山区与平原之间 B.乡村与城市之间
C.内地与边疆之间 D.南方与北方之间
(2)诱发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 B.政治、经济
C.生态环境 D.自然灾害BA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旅客流量最大的月份为2月,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都在这个月份,人们有返乡回家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城里打工的大量农民工返乡,形成铁路运输旅客的高峰。第(2)题,该月人口流动量大是人们回家过春节所致,所以诱发2月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历史文化。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2014·汕头二模)“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指一定区域内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数量之比,下图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负担系数空间分布图,该图反映出( )D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A.东部省区和中部省区的养老负担均大于西部省区
B.中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最多
C.人口负担系数大的省区,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快
D.广东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小,与人口的迁入有关广东省轻工业发达,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引外来年轻人就业,所以老年人比重少。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读以下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第2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2.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A从图中可知,机械增长很快,导致人口总量增长很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读我国某市“2010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3~4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3.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
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A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4.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D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第3题,从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构成图分析,2010年该市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并且女性人口多于男性,可以判断该市人口迁入受经济因素(就业)影响,随着青壮年女性增多,随之会出现婚育率上升的问题。第4题,劳动力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增大就业、环境、服务设施等的压力。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原因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DA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第5题,由图知,20-3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最多,这部分中青年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所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第6题,0-4岁的婴幼儿一般要与父母一起迁移,所以图中甲、乙两个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原因有明显相关性。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7.根据表中数据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完成(1)~(4)题。
2003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0.0155.2920.5640.562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外来人口增加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人口迁出增长经济因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从表中信息可知北京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入,这和北京发达的经济密切相关,也是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一种影响的具体体现,这种影响在中国总体的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并且总体上人口还是增加的。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