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20 17:10:00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2(人教版)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
读以下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模式图和江淮地区“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完成1~2题。
1.“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中数码①、②、③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借鉴基塘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________(  )
A.蔬菜或饲料 粪便 沼渣沼液 恒河三角洲
B.粪便 蔬菜或饲料 沼渣沼液 尼罗河三角洲
C.蔬菜或饲料 沼渣沼液 粪便 河套平原
D.沼渣沼液 粪便 蔬菜或饲料 华北滨海平原
2.两种模式所属农业类型是________,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有________。(  )
A.商品化农业 充分利用资源,废物利用
B.热带种植园农业 农产品种类少、质量低、收入少
C.地中海式农业 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D.混合农业 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根据“四位一体”农业联系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可以判断出①、②、③分别表示蔬菜或饲料、粪便、沼渣沼液;基塘农业生产模式适宜布局在低湿的地区。两种模式都包含种植业和养殖业,因而为混合农业;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得到了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因而有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1.A 2.D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第3题。
位置
0°E~3°E,47°N~50°N
平均海拔(米)
46
年平均气温(℃)
11.5
7月平均气温(℃)
20.7
1月平均气温(℃)
2.6
平均降水量(毫米)
780
主要农产品
小麦、甜菜、乳畜产品
3.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解析:该地为西欧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该地降水量多,热量、光照相对不足。
答案:B
“开心农场”是一款网络游戏,结合下图完成4~5题。
4.在种植图中作物的过程中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化肥农药
C.市场 D.科技水平
5.该农作物的最大产区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解析:图中作物为水稻,其生产过程复杂,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因此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为决定性因素。水稻最大产区为亚洲的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4.A 5.A
近年来,青藏地区各市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农产品流通,积极实施扩容改造项目,搞好技术和信息服务等工作,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A.商品农业 B.传统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7.青藏地区各市县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茄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种植条件是(  )
①光照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昼夜温差大 ④病虫害较少 ⑤灌溉水源充足 ⑥热量条件好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
解析:第6题,从题干信息来看,马铃薯生产主要用来商品交易,属于商品农业。第7题,马铃薯的品质优良,从题干来看,其淀粉含量高,茄碱含量低,香甜可口,主要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因素有关。
答案:6.A 7.D
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据此完成8~9题。
8.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9.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确定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条件。
答案:8.B 9.D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0~11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10.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1.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表中①地区种植业比重高达86%,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仅为20%,所以应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的水稻种植业。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较大比重,应为混合农业,故与②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墨累—达令盆地,其特点是投入劳动力数量少,但商品率较高。
答案:10.A 11.D
二、综合题
12.读图及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新华社2013年5月12日 我国“粮仓”黑龙江省提出在未来4年内,新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水平要显著提高,力争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黑龙江省去年制订了“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确保全国最大粮仓的地位。
(1)黑龙江省是世界上水稻纬度最高的分布区,其原因是什么?
(2)图甲、图乙主要农作物有何不同?两地各自农业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3)黑龙江省形成全国粮仓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回答,黑龙江省将有较大改善的农业区位条件是什么?
答案:(1)黑龙江省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炎热多雨,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2)图甲:春小麦;图乙:水稻。
图甲的优势:土地平坦、广阔、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图乙的优势:光、热、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
(3)黑龙江省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土地肥沃,机械化水平高。
(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乙图中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2)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经营,种植的作物中均有________。
(4)甲图所示的国家有庞大的________,免费向所有农场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5)乙图所示的国家,政府不遗余力地________,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
解析:甲图表示的农业区为美国中部大平原,应为商品谷物农业;乙图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属混合农业。这两种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都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特征,这两种地域类型的农业一般都是家庭经营的,但农场规模很大。美国为了提高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率和科技含量,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农场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澳大利亚为了促进东南部混合农业的发展,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建设了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家庭 小麦
(4)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5)修建水利工程
课件39张PPT。地理 · 必修2(人教)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主要特点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征,并理解其主要区位因素
3.掌握分析种植业农业地域类型区位特征的方法 栏目链接一、季风水田农业基 础 自主 梳 理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2.作物:以________为主。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洲季风气候区水稻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栏目链接二、商品谷物农业基 础 自主 梳 理1.分布。世界中国美国、________、阿根廷、___________、乌克兰家庭经营______和西北地区国营2.主要作物:______和______。加拿大澳大利亚 东北 水稻 小麦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地势______________、土壤__________、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_______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___、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平坦开阔 肥沃   交通运输便利 广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知识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互 动 释疑 解 惑1.区位分析。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季风水田农业是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受人多地少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一大一小一高三低”的特点,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具体分析如下。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栏目链接 并非所有季风水田农业的国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都很低,日本例外,但日本受平原面积狭小和地块小的限制,多采用小型机械作业。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1 在读某区域略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2)该地区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中,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
C.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 D.丰富的劳动力
(3)关于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小 B.机械化水平高
C.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 D.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栏目链接本题以经纬网图作为背景考查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第(1)题,结合经纬度位置和曼谷湾可确定本区域的主要国家是泰国。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与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无关。第(3)题,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机械化水平低,为小农经营的密集农业。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B (2)C (3)D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1.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甲 4 400 2.14 9 416.06
乙 168 4.36 732.48
丙 2 950 4.23 12 478.50
丁 1 036 1.80 1 864.80A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耕地面积又是亚洲最大,故四个国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甲为印度;日本耕地狭小,故种植面积最小的乙应是日本;中国位于季风区的耕地较多,且水稻种植技术较高,故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总产量最大的丙国为中国;剩余的丁国则为泰国,故A项正确。 栏目链接知识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分析(以美国为例)互 动 释疑 解 惑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多个商品谷物生产国家中,美国商品率最高,超过了95%,其形成高度商品化的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知识拓展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我国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生产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相比较:
相同点:①都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②分布地区地广人稀;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④实行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⑤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不同点: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是家庭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有发达的工业作后盾。东北商品粮基地是国有农场,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较低,但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借鉴的经验:(1)规模大的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区位优势,要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水平。(2)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实现农业现代化。(3)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2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是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探究活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第(1)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1)C (2)B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2.下面左图为某种农作物三国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图。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该作物可能是(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油菜
(2)该作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上面右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A B (1)从图中可知该农作物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为美国、中国和巴西,由此可知该作物为玉米。(2)玉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农作物分布区,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据此完成1~3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该农作物是(  )
A.油菜 B.水稻 C.亚麻 D.玉米B由于黑粗实线为较大范围的大陆轮廓,故判定为东亚及南亚等地区,又由于阴影部分所示农作物分布区主要在沿海季风区平原,故此作物为水稻。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 D.机械化水平低此题要求识记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③水利工程量大;④科技水平低;⑤机械化水平低。故错误的为A。A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3.该农作物分布的主要气候类型区是(  )
A.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
B.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C.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A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4.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自给农业
5.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B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6.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D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3)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