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人教版)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来说最为重要。
答案:D
3.(2013·揭阳一模)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以下关于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符合事实的是( )
A.城市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产生热岛效应
B.在比较封闭的海湾,石油泄漏会导致赤潮的爆发
C.修建水库可能会引起河口三角洲的快速增长
D.在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D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4~5题。
4.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故选B。
答案:B
5.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解析: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而采用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篮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无关,故选A。
答案:A
6.(2014·惠州模拟)雾与霾的形成均与大气中的微粒(凝结核)和水汽相互作用有关,下图是反映雾、霾天气水汽、微粒关系图。城市大气中的微粒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排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水汽含量越高,微粒越少,越易形成霾
B.空气中微粒含量越高,水汽越少,越易形成雾
C.大风、雨雪天气会加剧城市雾、霾的污染程度
D.同等气象条件,城市规模大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答案:D
7.(2013·茂名二模)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 )
类别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
/万元
0.81
0.68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
8.6
11.4
风能装机容量
万千瓦
3 100
10 000
太阳能发电
万千瓦
86
2 100
城市污水处理率
%
77
85
A.降低单位GDP能耗 B.大力发展新能源
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 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答案:C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8~9题。
8.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9.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发生在沿海低地,应该是“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沿海低地被淹没”。第9题,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答案:8.A 9.B
(2013·深圳二调)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完成10~11题。
10.上图为2012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其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11.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
A.减少灰霾天气 B.减少紫外线辐射
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D.消除酸雨危害
答案:A
二、综合题
12.2011年8月27日,巴西政府宣布:为热带雨林中的小农场发放补助,以帮助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农业,保护热带雨林。读以下巴西农场平面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可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巴西缺少常规能源________,所以巴西计划在A、B、C三地之中,2/3种粮食,1/3种甘蔗,用甘蔗产酒精,以替代部分常规能源,该计划是否可行?为什么?其生态效益是什么?
解析:第(1)题,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调节着大气成分,维持着水量平衡及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必然对大气、土壤、生物造成危害。第(2)题,巴西石油紧缺,其气候适合种甘蔗,再用来生产酒精,且酒精是清洁能源,环境危害小。
答案:(1)①大气中CO2增多,使全球变暖;②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③降水减少;④水土流失加重;⑤河流含沙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多;⑥生物多样性减少。
(2)石油 可行。巴西为热带气候,适合甘蔗生长。
酒精作燃料不会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是清洁能源,环境危害小。
13.读以下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属于____________。
(2)通过对以上模式分析,将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填入下图中。
(3)用虚线在上面发展模式图中描出其中一个恶性循环,并针对其设计一个调控方案,从而使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系统相互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把调控方案的措施填入下图中。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农村地区发展模式图为背景,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生产属粗放式经营,且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属于传统发展模式。第(2)题,针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系统,从图中对应找出所属的内容。第(3)题,描出的恶性循环即为生态环境恶化而反馈到社会、经济系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当地社会经济问题,阻碍地区发展,措施应具有解决各系统问题的针对性。
答案:(1)传统发展模式
(2)填图略。(上: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率低
左:燃料匮乏,粮食减产,毁林开荒
右: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水土流失,淤积加重)
(3)画图略。(上: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法规,进行科学规划
左: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提高单产
右:恢复改善生态系统)
课件46张PPT。地理 · 必修2(人教)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了解环境问题的分布,分析其产生原因
4.《中国21世纪议程》,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5.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丰富内涵和原则 栏目链接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基 础 自主 梳 理采集渔猎时代依赖与崇拜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原始的________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两者之间对抗性增强,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__,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人类试图主宰自然,两者全面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原始社会人类为什么崇拜大自然中的风、雨、雪、电等现象?平衡关系不协调不协调 栏目链接二、直面环境问题基 础 自主 梳 理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和能量废弃物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原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再生速度水土流失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 (2)环境污染。
①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__、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
(1)全球性与局域性。
①全球性环境问题:____________、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环境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栏目链接基 础 自主 梳 理②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2)城市与乡村: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②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3)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______________带来的双重压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过分消耗资源发展与人口 栏目链接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基 础 自主 梳 理1.环境问题的实质:________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①生态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②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
(3)基本原则: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原则。发展当代人后代人基础条件目的公平性共同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地区差异互 动 释疑 解 惑1.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杀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续上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乡村地区城市地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 栏目链接探究活动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1 读图和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材料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在运输中遣散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 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SO2约有230亿吨,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CO2、CO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 700万m2的速度在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
(1)分析图中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2)世界和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除了________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A问题主要分布在北非和亚欧大陆中部,这些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再加上人为对植被的破坏,荒漠化现象严重;B问题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盆地附近和我国横断山区附近,这些地区植被破坏严重;C问题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北欧,这里经济发达,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多,酸雨严重。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荒漠化 森林破坏 酸雨
(2)气候异常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3)退耕还林、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
(4)热带雨林 CO2含量增加,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1.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BC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直接读出,符合题意的只有广东、福建。注意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山西、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本区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当地生产、生活能源消耗较多以及大量坑口电站建设,使其人均CO2排放量高。 栏目链接知识点二 列表对比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互 动 释疑 解 惑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没有破坏的发展”“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世界万物,生命之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学法指导如何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但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重点不同,学习时应注意每个原则的本质内容。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二: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后代人(代际)之间、人-生物种群之间、地区-地区之间、部门-部门之间、国家-国家之间,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占绝对支配的地位;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的是: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其核心内容: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栏目链接探究活动互 动 释疑 解 惑例2 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公平性原则——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 ②持续性原则——保持高消费 ③共同性原则——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④共同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该题逐项分析如下:①项②项③项④项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公平性原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体现了解决环境问题要加强合作,符合共同性原则保持高消费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不符合持续性原则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符合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性原则D 栏目链接强化训练互 动 释疑 解 惑2.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1)(多选)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d风力作用 栏目链接互 动 释疑 解 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1)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2.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
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AB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第1题,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第2题,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 栏目链接学 业 达标 演 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以下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B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栏目链接4.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A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学 业 达
标 演 练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2010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开幕。据此完成5~6题。
5.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1 500位居民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迁移,这些人中有很多从来没有开过车,也没有看过电视,他们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最少,却要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A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6.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坎昆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论题有关的是( )C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第5题,由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淹没卡特雷特群岛,居民被迫迁移,而岛上居民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最少,这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第6题,图中A、B、C、D依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及荒漠化。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7.读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1)这幅漫画所揭示的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回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控制人口规模,转变发展模式,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栏目链接学 业 达
标 演 练本题通过漫画的形式考查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人地关系的协调。第(1)题,从漫画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出。第(2)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人类的发展有关:人口增多、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第(3)题,协调人地关系要从人口入手,改变发展策略和模式。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