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知识整合+章末过关检测试题(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知识整合+章末过关检测试题(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20 17:24:33

文档简介

地理必修2(人教版)
章末知识整合
                   
主要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短缺。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污染。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
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
固体废
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噪声污染
建筑、娱乐、交通
城市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
日本九州岛水俣湾的汞污染、墨西哥湾海上石油泄漏
  2.生态破坏。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森林的环境
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地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3.资源短缺。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夏季伏旱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等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西气东输”的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
?探究活动
 (2011·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资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解析:(1)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看来,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2)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为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
答案:(1)D (2)C
章末过关检测卷(六)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5分×11=55分)
(2014·珠海调研)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1.D 2.B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答案:C 
4.导致图中珠江三角洲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答案:D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指出,中国逾50个城市地面正在下沉,其中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是中国三个主要的沉降区。完成5~6题。
5.引起我国上述地区城市地面下沉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震破坏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地质构造不稳定 D.气候变化
答案:B 
6.我国治理上述地区城市下沉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加强地震预报,提高抗震能力
B.节约用水,人工回灌地下水
C.加固地质构造,减少地铁建造
D.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答案:B
7.(2014·肇庆调研)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具有地域差异,我国南方的不可回收无机物(煤灰等)远低于北方,而不可回收有机物(菜叶等)远高于北方。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植被
解析:从四个选项可知,菜叶的生长与气候关系最密切。
答案:A
8.(2014·深圳一模)2013年12月17日,我国在广东珠江口海盆首次获得高纯度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样品。我国珠江口海盆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将(  )
A.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B.使灰霾天气增多
C.增加东西部之间能调配量 D.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可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少;并且可以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使得能源消费多元化。
答案:D
(2014·汕头调研)读我国南方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1)及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 (图2),完成9~10题。
9.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臭氧层破坏
10.有关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说法是(  )
A.利用不充分,存在浪费现象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
D.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解析:从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知四个选项只能是水土流失,主要用于燃烧,就浪费太严重,不利于秸秆还田。
答案:9.B 10.A
11.(2014·茂名一模)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A.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分区 B.控制人口增长
C.大面积植树造林 D.控制污染物排放
解析:只能想办法控制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污染。
答案:D
二、综合题(共45分)
12.(25分)2012年8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召开,论坛指出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关键在生态文明观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5分)
(4)④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所造成的,这些都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5分)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垦,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13.(20分)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不限于地区,而是牵一发就动全身的全球性问题。下图是几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对东南亚哪个国家的气候影响最大?
(2)穿越北冰洋是东亚-北美-欧洲之间海运的捷径,但目前仍未通航。然而,科学家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具有商业价值的海运航线就会开通,为什么?
(3)目前图上A区因为气候变化及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4)北美东部及欧洲是全球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1)厄尔尼诺(圣婴)现象发生时,南赤道暖流向西流动的速度会减小,所以首先会影响西太平洋位于赤道区域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中位于赤道区域的是印尼。(2)全球温度上升,将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有可能在夏季开辟出一条西北航道,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航线距离。(3)A区位于沙漠的边缘。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气候变干,就可能引起沙漠化,或人类过度放牧、耕作及采伐薪柴等,也会造成沙漠化。(4)大量的酸性气体与湿润的水汽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酸雨。
答案:(1)印度尼西亚
(2)全球变暖
(3)土地沙漠化
(4)工业、交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富的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