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人教版)
章末知识整合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其判读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具体的判读过程,如下表所示。
类型
示意图
判读法
柱状图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直角坐标图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多维坐标图
该图为直角坐标图的变式。首先在图中找准坐标轴,如读原料时三角形下边相当于横轴,左侧边相当于纵轴,横轴对应的数值为该点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的值
曲线图
该图表示不同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时主要是判断不同要素的比例大小和变化趋势
模式图
该图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读图时先找出变化的因素和变化的趋势,然后再进行分析
统计表格
待选地点
原料
燃料
产品
甲
368
542
880
乙
316
3.85
14.00
丙
316
427
11.60
丁
3.68
465
4.80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完成(1)~(2)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食品罐头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卷烟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厂 ③缫丝厂 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分析四幅模式图可知,①为市场导向型,②为动力导向型,③为劳动力导向型,④为原料导向型。选项D中啤酒厂特别是瓶装啤酒应为市场导向型;炼铝是电解过程,耗电较大,属动力导向型;缫丝厂是劳动力导向型;榨糖不论是甜菜榨糖还是甘蔗榨糖均为原料导向型。第(2)题,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上半叶,其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了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钢铁以煤为能源,所需铁矿石则从法国运入,因此该题选B。
答案:(1)D (2)B
城市用地中工业布局的环保问题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环境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也将丧失,所以,环境保护问题在工业布局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工业布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考虑主导风向。
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如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等,应布局在城镇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在冬、夏季风向正好相反的地区,则要布局在与当地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这样可以避免或减轻城镇的大气污染。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建在空气较洁净的地区。
(2)考虑水源。
为了保证城镇用水清洁,自来水厂宜布局在城镇水源地或河流的上游;对水有污染的工厂,特别是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的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距市区远近。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厂,如食品厂、印刷厂等,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如机械厂、棉纺厂可以布置在城区边缘或近郊区;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火电厂等,应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4)地形。
很多工厂,特别是冶金、化工等工厂,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如果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工厂排放的废气长久不能消除,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安全。
(5)适当集中,综合利用。
某些工厂排放的“三废”,可以是另一些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将这些相关工厂组合布局,开展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料。这样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保护环境。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SO2,危害很大,若回收利用可建硫酸厂;粉煤灰是火电厂排放的一种主要污染物,若回收利用,可建水泥厂。
(6)设置防护带。
例如,上海金山卫石油化工区的布局,除了充分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外,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还设置了一条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带,在这里植树造林,利用树木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同时还美化了环境,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
(7)适当分散,减轻污染。
工业布局,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往往要求集中;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则往往要求分散。因此,工业布局既要在具体地点相对集中,又要在较大范围内适当分散,以避免或减轻重叠污染。
(8)作无害处理。
通过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等仍无法消除“三废”,就要作无害处理,如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处理废渣;通过改造设备,增加除尘装置和利用化学手段,消除烟尘和有害气体等。
下图所示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完成下列各题。
(1)自来水厂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印染厂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服装厂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副食品基地应建在城区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化带布局在城区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的选择。由图可知:该地区西北地势较高,属丘陵地形,西南部有铁路经过;河流由西北向东南而后折向东北流;此区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四个工厂各自需要不同的区位条件。题目中要求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和绿化带。副食品基地的建设既不能远离农业区也不能离城区太远,且应考虑空气的清洁程度和交通便利程度,在城郊建绿化带主要起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应考虑建在大气污染严重的重工业地区与城区之间。
答案:(1)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
(2)D 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田,便于原料运输
(3)B 位于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区造成污染
(4)A 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和广阔市场
(5)东北 无大气污染,土地多,便于灌溉,既接近城区,也接近农业区,又便于运输
(6)西南 与重工业分隔,在铁路与城区之间,减轻污染,减弱噪声
地理必修2(人教版)
章末过关检测卷(四)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5分×11=55分)
下图为我国某种工业生产厂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工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力导向型 B.动力导向型
C.市场导向型 D.原料导向型
答案:D
2.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图中①、②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
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工工业
C.钢铁工业 D.有色金属冶炼
答案:D
(2014·广州综合测试)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占全球总量的26%,成为继日本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国。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仅占全球总安装量的0.73%。下表是我国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统计表,完成3~4题。
广东
浙江
上海
北京
江苏
山东
河北
福建
安徽
陕西
企业数
153
143
128
116
112
50
30
21
21
19
占全国比重
16.6%
15.6%
13.9%
12.6%
12.2%
5.4%
3.3%
2.3%
2.3%
2.1%
3.影响我国光伏企业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世界市场
C.自然资源 D.国家政策
答案:B
4.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C
5.(2014·肇庆二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人口结构已经从2000年的“男少女多”演变成2010年的“男多女少”,性别结构发生“大逆转”。其原因主要是( )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生育观念的变化
C.国家计生政策的调整 D.社会福利的提高
解析:深圳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所需女工少了。
答案:A
图甲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乙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6~7题。
6.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捷 C.气候宜人 D.水源充足
7.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集聚效益显著 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解析:美国硅谷工业区是以微电子工业为核心,而德国鲁尔区是以传统工业为主,都是依赖便捷的交通运输,两工业区都属于世界著名的工业区,集聚效益显著。
答案:6.B 7.C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中心和翡翠消费市场。海外许多经营翡翠多年的大牌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将市场重点转移至中国内地。读下表,完成8~9题。
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
1993年
2007年
原料供应地
缅甸、云南
缅甸、云南
加工中心
香港
北京、云南、广东、上海等
消费市场
港台、东南亚、欧美
中国、欧美
8.云南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原因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加工技术高 D.资金力量雄厚
9.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的翡翠加工基地的原因是( )
A.欧美产业转移 B.玉石文化传统浓厚
C.原料供应中心 D.消费需求巨大
解析:第8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云南是全球翡翠原料的主要供应地,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云南成为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第9题,玉石是一种昂贵的消费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消费需求巨大,使得其能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8.A 9.D
(2014·汕头一模)降水中的化学元素成分往往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标准之一。其中地壳元素(Al、K、Ca、Mg)主要来源于沙尘暴和扬尘,重金属(Zn、Mn、Ba、Pb)主要来源于冶炼、燃煤和汽车尾气。下图为我国某钢铁城市降水中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高原
11.该城市降水中化学元素浓度冬春季比夏秋季节高,其原因中概率最低的是( )
A.降水少 B.沙尘暴频发 C.钢铁产量高 D.取暖燃煤
解析:从材料可知沙尘暴和扬尘,只有北方地区,其余B、C、D三地是没有的,“化学元素浓度冬春季比夏秋季节高”可知,不是钢铁产量高,是取暖且冬春干燥多沙尘。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45分)
12.(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
(1)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6分)
(2)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8分)
(3)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可判断:甲是上海宝钢,乙为宁波北仑港,丙为广西防城港。第(1)题,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优,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第(2)题,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第(3)题,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如下因素分析: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
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
(2)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
(3)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建设成本低(地价低)。
13.(20分)(2013·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 新兴的市场需求 丰富的原材料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