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制作:李熙然
第三单元
9
三峡
目标导航
Target navigation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学习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抓住景色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作者介绍
郦道元(470年-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州(河北涿州)人。历任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
郦道元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传。
郦道元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后因为政威猛,执法严峻,得罪了王室纨绔子弟元悦,元悦怂恿太后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去监视雍州刺史萧宝寅,被萧宝寅叛军截杀,时年57岁。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词原文
三峡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2山,略无3阙4处。重岩叠嶂5,隐天蔽日,自非6亭午7夜分8,不见曦月9。
1.【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2.【连】相连。
3.【略无】完全没有。
4.【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5.【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6.【自非】如果不是。
7.【亭午】正午。亭,正。
8.【夜分】半夜。
9.【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交代三峡之长,突出两岸群山连绵不绝。
写两岸群山的高峻,遮天蔽日
翻译: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像屏障一样,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quē
三峡
至于夏水襄陵10,沿11溯12阻绝。或13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14,暮到江陵15,其间千二百里,虽16乘奔17御18风,不以疾19也。
10.【襄(xiāng)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11.【沿】顺流而下。
12.【溯(sù)】逆流而上。
13.【或】有时。
14.【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
15.【江陵】古城名,今在湖北荆州。
16.【虽】即使。
17.【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8.【御(yù)】驾驶。
19.【疾】快。
翻译:
到夏天江水猛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正面描写夏季江水猛涨、水流湍急的特点。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侧面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即使人惊心动魄,又使人感到豪气万分。
三峡
春冬之时,则20素湍21绿潭,回清22倒影,绝巘23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24其间,清荣峻茂25,良26多趣味。
20.【则】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
21.【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22.【回清】回旋的清波。
23.【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24.【飞漱(shù)】急速地往下冲荡。
2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26.【良】甚,很。
翻译: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中有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的趣味。
写俯视江中所见。波回影倒,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写仰视所见。山高、柏怪、泉飞,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秀丽的画卷。
以精练的四字句,状写了四种景色,且各具特色,由景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yǎn
tuān
三峡
每至晴初27霜旦28,林寒29涧肃30,常有高猿长啸,属31引凄异32,空谷传响33,哀转34久绝。故35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7.【晴初】天刚放睛。
28.【霜旦】下霜的早晨。
29.【寒】指清凉。
30.【肃】肃杀,凄寒。
31.【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32.【凄异】凄惨悲凉。
33.【响】回声。
34.【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35.【故】所以。
36.【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抓住山野寂静,猿声凄切、哀婉的特点,表现秋景的凄清、萧瑟。
引渔歌为证。一言“峡长”,一言“声哀”,进一步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
37.【三】虚数,几。
38.【沾】打湿。
翻译
“林寒涧肃”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翻译原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睛的时候或下霜的早展,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凄寒,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停止。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句段理解
结构分析
归纳探究-字词句式
(1)通假释义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
自 1.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2.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绝 1.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2.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3.哀转久绝(动词,停止)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文章归纳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问题探究
《三峡》的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同学们觉得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感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