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三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必修三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1 09: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卓文君,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家中富贵。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文君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
——(明)李贽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2.李贽的生平和代表作1.李贽的进步思想 3.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反正统:自称“异端”,公开打破对孔子(孔孟)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传统: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要顺其自然。 破除个人迷信,敢于对传统的
封建思想、礼教挑战,具有鲜明
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二、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
西学东渐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唯物主义工商皆本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朴素辩证法推动反专制斗争开朴实学风先河划时代的意义《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读通鉴论》 《宋论》《船山遗书》 合作探究一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思想主张?政治上: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都重视工商业
思想上:都批判的继承了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治学目的:都主张经世致用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合作探究二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些共同的生活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政治: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思想: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合作探究三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积极方面:
(1)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
(2)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
(3)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4)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5)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
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消极方面: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有利于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合作探究四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提示:从经济基础、阶级状况、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思考)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当时中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缺乏阶级基础。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要求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理学走向极端受批判明 清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复兴、重新确立正统“理”
“天理”宋 明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危机魏晋
南北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独尊
西 汉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受压制秦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不被重视仁政、
民贵君轻战 国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不被重视春 秋  原 因地 位思想内容时 代温故知新天人感应仁,礼、为政以德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古为今用: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立和谐社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解决三农问题)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 (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课堂练习 1.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
物观点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A2.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D高考链接 3.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
A. 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C 4.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B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据此回答: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提示:(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者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 异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朱熹的解释:“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意即专门仅仅钻研于义理的一端,是很有害的行为。李贽的自命“异端”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含义,实际上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思想。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
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是“正获身,非失身”。还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初谭集》《藏书》反对孔子思想的正统地位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反对传统的伦理道德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李贽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
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关于李贽青少年时候的治学情况,有如下记述:“余自幼治易,复改治礼,以礼经少决科之利也。至年十四,又改治尚书,竟以尚书窃禄。然好易,岁取易读之。”(李氏文集卷一一易因小序)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
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
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
坎坷。“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此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为县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著有《焚书》和《藏书》等多种著作。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经世致用《明夷待访录》书影“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王夫之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 《日知录》 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顾炎武
材料三: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重视工商业材料一 :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顾炎武 材料三: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王夫之继承儒家的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