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二课时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6 21: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二课时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座交汇着现实和浪漫,一座辉映着婉约与豪放。
新课导入
相 见 欢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宋代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词语言清畅俚俗,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有《岩壑老人诗文集》,已佚。今存词集《樵歌》。
作者简介
靖康年间(1126—1127),金兵攻破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朱敦儒仓促南逃金陵,总算获得暂时的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时,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时所写。
写作背景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指导朗读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译文:登上金陵城的西门楼,在秋色中倚楼远眺。江天万里,夕阳西下,长江滚滚东流。
在秋色中倚楼远眺。
疏通文意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中原大乱,达官显贵流散,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想请悲啸的秋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
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
读qìnɡ,请人代自己做
疏通文意
1.古人登楼或登高,常多感慨,词中哪一句是作者的感慨?
“几时收?
2.悲情体现在哪些地方?(提示:可通过抓关键词的形式来判断)
景:清秋、夕阳垂地、悲风。
事:中原乱、簪缨散、吹泪过扬州。
精读细研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景。词人登上高楼,眼前展现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滚滚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但这些景物又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
“夕阳垂地”指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这种情景,让人联想起南宋国势衰落、江河日下的现状,也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下片转为抒情。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代指达官贵人。“簪缨散”是说他们在北宋灭亡后纷纷南逃;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精读细研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这泪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充满无限悲慨,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
5.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精读细研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抒发了词人无限的悲慨,这不仅是个人的身世之悲,更是家国之悲、时代之悲。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1.下列对《相见欢》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A
课堂检测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之情。
课堂检测
相见欢
残阳、大地、长江


亡国之悲、爱国之心
直抒胸臆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者简介
本词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词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写作背景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
语气:欢快、喜悦。
韵脚:关注“暮、路、处、渡、鹭”,韵母都是“u”。
重音指导:
强调喝酒的地点要突出“溪亭”。
强调喝酒的时间要突出“日暮”。
强调喝醉酒本身要突出“沉醉”。
指导朗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译文: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其中而忘记回去的路。
时常记起
溪边的小亭
文本释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译文:尽了兴致,天色已晚,只好乘船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
尽了兴致
荷花
文本释义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划呀,划呀,惊飞了一沙滩的水鸟。
奋力把船划出去
这里泛指水鸟
文本释义
1.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表现: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2.词人因何而“醉”?
因美酒和美景而“醉”。
精读细研
3.除了美景、美酒,还有什么会让李清照“醉”?
还有词人和自己的伙伴在一起的那种美好情谊,对年轻时那些美好生活的回忆,都让她深深陶醉。
李清照的“醉”既是酒醉更是陶醉。其实不管“兴”也好,“记”也罢,“醉”也好,还是“误”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醉”所以“误”,因为“醉”,所以常常记得。
精读细研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是一首忆昔词,起笔两句告诉我们这首词所写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地点是在“溪亭”,时间是在“日暮”。“沉醉”二字表达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显现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精读细研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当时天色已晚,再加上醉意袭人,词人慌乱中竟把小船划进了一片茂密的荷花丛中。怎么办呢?只能奋力划呀划,没曾想,竟把河滩上的一群水鸟都吓得纷纷飞了起来。其中“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这是一次愉快中夹着惊险,而惊险中又愈显愉快的野游经历。
精读细研
6.如何理解两个“争渡”表达出的情感?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惊”字既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又暗示了船行之快,表现了词人心情的焦灼。
精读细研
7.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水鸟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精读细研
这首词写的是悠闲的生活,在词人的眼中景物都是美好的,词人通过一段美丽的回忆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
1.词人一连运用了两个“争渡 ”,说说这个叠句的好处?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课堂检测
2.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课堂检测
如梦令
美景
美酒

美好时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