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诗 词 五 首
第五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首《夏日绝句》,尽显李清照决绝果敢,铿锵雄奇的一面。《渔家傲》一词中,她的思绪又飘向何处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学习吧!
新课导入
渔 家 傲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者简介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
写作背景
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阕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文学常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词朗读
朗读指导:
朗读《渔家傲》时,重音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的“接”“连”“舞”等字要重读,以表现辽阔、壮美的气势。
朗读指导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译文: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文本梳理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说话
情意恳切
译文: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
文本梳理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回答
高飞
同“漫”,空、徒然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学习作诗,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叹息,慨叹
文本梳理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译文: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文本梳理
1.词的开头,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个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态和气势。
画面:水天相接,翻滚的白云像奔涌的波涛,与晨雾连成一片,仰望头顶的天河似在转动一般,河中好像漂浮着无数的船儿,舞动着风帆在风浪中起伏。
精读细研
开头两句写梦中所见之景。词人以丰富的想象,选择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意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2.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精读细研
3.词人梦见了什么?梦里听到了什么?
词人仿佛梦见天帝殷切地问她打算到哪儿去。词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看似平常一问,却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精读细研
4.面对天帝的提问,词人是如何回答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下阕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帝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嗟”字感叹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倾诉了生不逢时的苦闷。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精读细研
5.词人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上去?
从词中的意思来看,是由于词人感到“路长”“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也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但在现实中根本得不到施展;尽管她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中却因找不到出路而无法实现。因此她才想要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痛苦的仙境中去。词人梦想到“三山”上去,从侧面反映出她对充斥着战乱、杀戮、孤独的黑暗现实的不满。
精读细研
6.赏析词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词人化用庄子关于“鹏”的典故,足见其想要脱离尘世的决心。她想要借助风力,去往理想的神仙境地。
精读细研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谩”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精读细研
8.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词作中对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描述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精读细研
9.细读《赤壁》《渔家傲》,想一想:这两首诗词分别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杜牧的《赤壁》,借对赤壁之战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李清照的《渔家傲》,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危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精读细研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梦幻与生活、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没有战乱、离散和痛苦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课堂小结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A
C
课堂检测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D
课堂检测
渔家傲
梦中所见
海天相接
瑰奇雄伟
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渴追
望求
自光
由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