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诗 词 五 首
第二课时
回顾学过的近体诗,明确近体诗的律诗和绝句的基本分类。
绝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峨眉山月歌》
律诗:《望岳》《游山西村》《野望》
新课导入
这两首诗中哪首是律诗?哪首是绝句?
绝句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律诗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新课导入
春 望
杜甫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写作背景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文学常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重读
诗词朗读
了解诗歌形式:
五言诗,朗读节奏划分为“二二一”和“二三”式。绝句的节奏类似于律诗。律诗中颔联、颈联两联一般为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绝句对仗不严格。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指都城长安
残破,破败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茂盛,茂密
译文: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文本梳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事
离别
译文:感伤时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文本梳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续数月
值,相当
译文: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
文本梳理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轻刮,抓挠
简直
插不住簪子
译文: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文本梳理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基了全诗沉郁的感情基调。
精读细研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 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点明了写作背景。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但却乱草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精读细研
3.有人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请简要分析。
黍离之悲指对国家夕盛今衰的悲伤。本诗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整洁、井然有序的模样,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意物描写手法,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精读细研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感”和“恨”的主体是谁?
观点一: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一般解释是,面对乱世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精读细研
观点二: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朝廷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于是他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
精读细研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叛军所至之地,百姓皆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精读细研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的妙处。
“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人音信而不至的焦急心情,表现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精读细研
8.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精读细研
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析这两句诗中的细节描写的妙处。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搔”,动作描写,写出了诗人忧愁不堪,以致头发变白、变少,难以胜簪的事实,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心忧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精读细研
10.结合诗句内容,说说标题“春望”的“望”有哪几层意用。
①望见都城长安破败的景象;②盼望收到家人报平安的来信;③盼望自己能去为国效力;④渴望朝廷早日平定叛乱;⑤盼望与亲人早日团聚。
精读细研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思想感情方面: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合作探究
写作手法方面:
同:《春望》与《月夜》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春望》由望中所见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月夜》则由望月思家,表达离愁别绪。
异:①《春望》想象之辞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②《春望》所写意象甚多;《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合作探究
本诗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1.下面对《春望》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能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故千古流传。
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A
课堂检测
2.请选出对杜甫《春望》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C
课堂检测
春望
望见
盼望
渴望
希望
都城长安破败的景象
收到家人的平安书信
朝廷早日平乱使国安
早日与亲人相见团聚
情忧
景国
交伤
融时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