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诗 词 五 首
第三课时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雁门太守行》,去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品析它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新课导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昌谷集》。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作者简介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诗词朗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译文:敌军来势汹汹,犹如黑云压城,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阵以待,)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铠甲
文本梳理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军中号角
胭脂,色深红
译文:军中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云霄,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文本梳理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
译文:半卷着红旗的援军赶赴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想不起来。
文本梳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译文: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提利剑也要战死在沙场。
文本梳理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在修辞运用上,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敌军比作“黑云”,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城欲摧”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黑云”“城欲摧”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金鳞开”表现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精读细研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运用夸张,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这一句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是用“角声满天”侧面写战争规模,用“凝夜紫”侧面写血流成河的场面,给人以悲壮之感。
精读细研
“满”字在此写出了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
“凝”字在此写出了战士们的血迹在寒冷之中凝固成了紫色,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反映了将士伤亡惨重的残酷事实,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3.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的妙处。
精读细研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精读细研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5.颈联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精读细研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是写什么时间的战斗?“易水”二字透露出什么信息?
这两句写潜师夜袭。“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出将士们悲壮的豪情。
精读细研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简析这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的作用。
用典,用“黄金台”的典故,写将士们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突显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大无畏精神。
精读细研
8.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共写了几个画面?
严阵以待图、
战后惨烈图、
夜袭易水图。
精读细研
借此自荐,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
9.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精读细研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课堂小结
1.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B
课堂检测
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C
课堂检测
雁门太守行
首联:
敌军围攻,守卫森严
颔联:
号角满天,战斗残酷
颈联:
夜半偷袭,战斗又起
报效君王,甘愿身死
尾联:
以色示物
以声感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