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单元评价卷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7分)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1—4题 共20分)
lüè
翘
敛
chà
(2)从【乙】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适合语境的词语,填在空缺处。(1分)
①抉择
②坚守
(3)班里有同学不认识文段中的“恪”字,你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 部,再查 画,查到这个字读“kè”。(2分)
忄
六
2.(2022滨州)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B)“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D)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A B.B C.C D.D
导析:D “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这一句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D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5分)
(1)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2)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 ,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4) ,千里殊风雨。(曹植《梁甫行》)
(5)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养怡之福
八方各异气
腾蛇乘雾
4.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将表格填写完整。(2分)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随时发布相关新闻,并对重点新闻进行评论 ①
搜集和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等 学术性
设计内容针对全球网民,既有多种文字版本,又按不同地区设立了公祭区 域,如东南亚公祭、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②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知识性
答案:(示例)①及时性(时效性)
②国际性(全球性、全面性、广泛性、公开性)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2分)
新华社南京2021年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 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 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答案: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在祈愿环节为抗战英雄献上对联,以告慰英灵。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不考虑平仄)(2分)
上联:忆往昔,齐心抗日山河壮
下联:
(示例)看今朝,同力报国天地新
第二部分
(5—19题 共50分)
一、(2022徐州)阅读诗歌,完成各题。(4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
5.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做简要赏析。(2分)
答案: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
6.你如何理解“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 (2分)
答案:“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
二、(原创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绩①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三国志·吴书》)
【乙】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②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③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选自苏轼《与章子厚》)
【丙】上④令封德彝⑤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⑥,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⑦,岂借才于异代⑧乎 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绩: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黑牡丹:牛的戏称。④上:指唐太宗。⑤封德彝:大臣的名字。彝,读yí。⑥如器:如同使用器物。⑦致治者:把国家治理好的人。⑧异代:另外的朝代。
让……吃
认为
推举,举荐
只是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
(2)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译文:
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留给母亲吃。”
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
9.概括【甲】文所讲述的主要事件。(2分)
答案:陆绩六岁时在袁术家做客,为母亲在怀里藏橘子被发现,这一举动得到袁术的称赞。
(意思对即可)
10.【甲】【乙】【丙】三篇短文各表现了陆绩、苏轼、唐太宗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答案:【甲】文表现了陆绩孝敬母亲、诚实的优秀品质;【乙】文表现了苏轼被贬后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精神品质;【丙】文表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公正严明的优秀品质。(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甲】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陆绩)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 ”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留给母亲吃。”袁术说: “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橘的美德。
【乙】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快要)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认为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我总是把自己当作田间的老头,我的妻子还能解决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
【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唐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唐太宗说:“用人如同使用器物,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人,难道是向另外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走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发射,班级准备组织一次主题为“太空再长驻 天和探无垠”的新闻阅读活动。小记者小语和文文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你参与,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本报酒泉10月16日电(记者余建斌、吴月辉、刘诗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二十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目前,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的任务需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选自202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凌空飞天征寰宇
——访“神舟十三号”飞行员王亚平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占康
航天员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将新添不少“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首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神舟十号”执行任务时,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一堂为时4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利用失重环境演示了多项物理实验。这堂课当时引起全世界高度关注,王亚平也被冠以“太空教师”的称号。此后她经常收到孩子们写来的信件,王亚平说:“这是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之外的最美好体验。”
王亚平性格细致、认真,这可从“太空授课”看出来。当时在太空最难做的就是水球实验,看到王亚平持续往晃动的水球中注水,地面支持团队都担心水球会破裂。但最终水球完美呈现,大家由衷惊叹!不仅如此,王亚平事后透露,实际上在准备过程中,更大的水量都曾试验过。
对王亚平来说,“神舟十号”任务是她实现飞天梦的起点,她的航天员生涯和太空之旅才刚刚开始。果然,八年后的今天,她迎来了第二次太空飞行。
面对空间站任务,王亚平再次表现出不怕苦、不服输的个性。空间站任务中,出舱是超大负荷的活动。和男航天员臂力、体型和臂展的先天优势相比,女航天员对加压后舱外服的操控力,可能要花费更多努力才能达到。尤其是身着舱外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 肢,必须提高上肢力量。一次舱外服的试验做下来,完全超出了王亚平的想象——在200公斤的舱外服中工作五六个小时,手已抖得拿不住笔。
为了提高能力,王亚平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也放弃了很多假期。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说,每次王亚平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为自己的胳膊练粗了而欣喜。
为了此次太空“出差”,王亚平携带了乐器,家人和战友的照片、视频,还给两位男航天员提前准备了新年礼物,“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丽的地球,在中国空间站过一个不一样的除夕,也期待能有机会到舱外去见识太空”。
材料三
拟订提纲
采访者要搜集与采访主题相关的资料,预先拟好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主要包括采访者预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围绕主题,尽量全面。
提问技巧
采访者可以通过寒暄等方式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提问要有逻辑性,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由主及次。
提问应简洁清晰,尽量不用长句,不用有歧义的句 子,少用否定语气。
材料四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林西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采访目的 了解太空生活的日常饮食
采访方式 议论、笔录、录像拍摄
采访问题 问题1:您好,林叔叔,您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可以先和我们聊聊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吗
问题2:林叔叔,您曾提到宇航员在太空旅行前必须经过地面训练,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那宇航员们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营养怎么办
11.【新闻·标题】
小语:我发现前两则材料的标题各有特色,材料一的标题鲜明、精练地概括了新闻的内容,而材料二的主标题更具文学色彩:① (2分)
小文:我发现材料二的副标题补充、解释了主标题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给材料一加一个副标题:
② (1分)
答案:①(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王亚平比作凌空的飞天仙子,表达了人们对王亚平的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王亚平此次航天任务美好的祝愿。
(示例二)“凌空”指高升到天空,“征”指出征(征服),指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首个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将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创造新的壮举。用“寰宇”代称宇宙,更具文学性。
②(示例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被成功送入太空
(示例二)6个月的在轨驻留即将开启
12.【新闻·阅读】
小语:材料一是消息,材料二是通讯,你觉得二者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文: (4分)
答案:阅读消息应侧重对消息事实的了解,如阅读材料一要关注“神舟十三号”发射的时间、过程、任务等新闻事实,以及本次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阅读通讯应侧重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精神和意义,如阅读材料二,我们要感受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出舱的女航天员,展现出的不怕苦、不服输的个性,以及对家人、战友和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感召。
13.【新闻·采访】
小记者们准备做一次模拟采访,并拟定了采访提纲,请你从“提问技巧”的角度,对材料四中的采访问题做出评析。(6分)
答案:①问题1:从林西强的职务和身份聊起,通过寒暄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提问清晰,指向明确。②问题2:将地面训练、心理疾病和太空饮食话题混杂在一起,语言啰唆,语意不明。③两个问题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答对1点得2分,3点得6分,意对即可)
四、(2022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 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玉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泽东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闪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漆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14.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
答案: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题词画面”)
②雕塑上红军与船工相望的画面(或“雕塑画面”)
③感受到军团长的浪漫情怀(或“感受到革命者的浪漫情怀”)
④感受到红军战士像苍鹰一般英勇无畏的精神(或“感受到红军的勇敢、坚强和向困难挑战的决心和毅力”)
画面 感受
① 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
② 感受到军民情深,彼此信任,相互鼓励
军团长萧克望着江水,篝火吟诗的画面 ③
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 ④
15.统观全文,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交代背景,通过描绘长江水势的凶猛和雪山的峭绝,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引出下文(或“引出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引出红军渡江等历史的回忆”),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当的革命气势做铺垫。
16.选文第 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 (3分)
答案: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通过今昔对比,突显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达了作者的欣喜 之情。
17.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5分)
答案: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显了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用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了红军将士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他们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敬仰)之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了地点和事件,不能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不能达到原文文题的表达效果。
五、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回答问题。(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山顶上去!” A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文段中的A是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的特点,除此以外,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再概括出他的一个性格特点。
彭德怀
答案:乐观、愉快、爱笑;勤俭节约;低调、朴实、率真,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 骋,吃苦耐劳,很活泼;体贴部下等。(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虽然他们(指红军战士)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选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你还能举一个具体的红军战士(或少先队员)的事例吗
答案:红军战士乐观积极(1分),对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念(1分)。具体举例略(1分)。
第三部分
(20题 共50分)
答案:略。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依相融。”请你选择一个你亲身经历的节气民俗活动,写一篇通 讯,向学校网站投稿。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