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023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梳理
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国殇( ) 杀戮( ) 篡改( )
呓语( ) 宝鼎( ) 辱没( )
悼念( ) 初衷( )
shānɡ
lù
cuàn
yì
dǐnɡ
mò
dào
zhōnɡ
huán
惨绝人寰( )
震聋发聩 ( ) 苍海桑田( )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循形( ) 忘图( ) 杀戳( )
铭纪( ) 障显( ) 湎怀( )
遁
妄
戮
记
彰
缅
振
沧
词语辨析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为国牺牲的人。
国殇
(2)______:最初的心愿。
初衷
(3)______: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篡改
(4)______:梦话。
呓语
(5)______:隐藏形体。
遁形
(6)______: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缅怀
4.结合下列词语的解释,选词填空。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辨析:“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也指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但比喻用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1)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
出__________的欢呼声。
震耳欲聋
(2)他写的文章针砭时弊,__________,受到人们的好评。
振聋发聩
文学文化常识
写作背景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入侵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课文刊发时恰逢第4个国家公祭日,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
作者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蕴含“警世钟声”的寓意。“钟声”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署名,这一署名下的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新闻评论 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问题导思
思考这篇新闻评论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四篇文章有何不同?
不同:(1)形式上,它没有消息的电头、导语等。(2)它的篇幅普遍稍长,它不是在报道一件事情。(3)它也没有针对一件事或一个人在特写。
重点直击 导析
论证思路
首先引用国家公祭鼎铭文,提出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死难同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铸兹宝鼎( ) 祀我国殇( ) ( )
杀lù( )
zī
sì
shānɡ
戮
2.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惨绝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
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A.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民众为悼念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亲人在屠杀中当年被残害的情形。
B.美国的右翼政治精英们不会不接受任何非美国公司引领重大前沿技术,即使是一家欧洲或日本公司成为5G技术的突出领导者,他们恐怕也会以某种方式加以刁难。
C.要通过反腐让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
D.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解析] A.语序不当,“当年”应放在“亲人”前;B.否定失当,“不会不”应改为“不会愿意”;C.语序不当,应改为“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
能力提升
①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2017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②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5.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充分有力地强调、突出了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的观点。
6.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南京城的历史变迁,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何等”用感叹语气强调和赞叹程度深、不寻常,强调了和平的珍贵,更加突出了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的观点。
素能拓展
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8.同学们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填写。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________
搜集并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 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 学术性
设有专门版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________
即时性
知识性
9.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积极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新华网)
示例: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答案] 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