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5: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宝鼎(dīng) 国殇(shāng) 野蛮(mán) 铸造(zhòu)
B.悼念(diào) 杀戳(lù) 磅礴(páng) 颠倒(diān)
C.铭记(mín) 初衷(zhōng) 篡改(càn) 警惕(tì)
D.抵赖(lài) 扭曲(qū) 呓语(yì) 缅怀(miǎ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国殇 公祭 初衷 惨绝人寰
B.杀戮 隆重 悼念 颠倒黑白
C.篡改 顽固 抵赖 振聋发聩
D.呓语 恐怖 磅礴 苍海桑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是指在1937年12月13日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发动的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B.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也要一以贯之。
C.他家虽然住在十几层的高楼,但下面广场上跳舞的音乐声,每天振聋发聩,让他不得安宁。
D.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经历沧海桑田,但仍然一脉相承。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1)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2)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死难同胞。
(4)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____。
A.创立 造成 悼念 顽固 B.设立 制造 悼念 顽固
C.设立 制造 追念 坚固 D.创立 造就 哀悼 固执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民众为悼念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幸存者还讲述了亲人在屠杀中当年被残害的情形。
B.美国的右翼政治精英们不会不接受任何非美国公司引领重大前沿技术,即使是一家欧洲或日本公司成为5G技术的突出领导者,他们恐怕也会以某种方式加以刁难。
C.要通过反腐让广大党员干部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
D.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 ,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1)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2)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3)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4)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5)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6)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2)(3)(1)(6)(5)(4) B.(4)(6)(1)(5)(3)(2)
C.(2)(6)(4)(1)(5)(3) D.(1)(3)(2)(5)(4)(6)
7.下列对《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二、填空题
8.填空。
____年____月 ____日 ,侵华日军在中国______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_______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_________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____惨案。____年____月 ____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三、综合性学习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网2017年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上,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约1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穆肃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就地默哀。
(2)下面是公祭活动的宣传画,请说明画面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②《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③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今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④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⑤80年,沧海桑田。1937年12月 18日,《纽约时报》在一则报道中写道:“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过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⑥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10.新闻评论,强调就事论理,需要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请你结合上文第②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1.第⑤自然段中引用《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有什么作用?
12.结合上文有关内容,说说“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有什么意义?
13.以本文和《“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例,区别新闻评论和新闻特写的不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鼎(dǐng),铸(zhù);
B.悼(dào),戳(戮);
C.铭(míng),篡(cuàn);
故选D。
2.D
【详解】D.“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故选D。
3.C
【详解】A.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与语境不符,句中应用“震耳欲聋”,使用错误;
D.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故选C。
4.B
【详解】(1)“创立”指首先建立,开始建立;“设立”意思是成立,建立。本句中的公祭日并非首先建立,不能用“创立”,故用“设立”更恰当;
(2)“造成”意思是招致或引起;“制造”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造就”意思是培育练就。根据词语搭配习惯和词义,本句选“制造”更恰当;
(3)“悼念”就是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追念”意思是回忆,回想。本句是表达对死难同胞的怀念,故用“悼念”恰当;
(4)“顽固”意思是立场反动,不愿意改变;“固执”意思是古板执著,不愿变动;“坚固”意思是牢固,不易毁坏。本句是表达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强硬,坚持错误立场不改,用“顽固”恰当;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B选项词语与之一致。故选B。
5.D
【详解】A.语序不当,“当年”应放在“亲人”前;
B.否定失当,“不会不”应改为“不会愿意”;
C.语序不当,应改为“不敢贪、不能贪、不愿贪”;
故选D。
6.C
【详解】C.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通读语句,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按照先目的,后意义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根据上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的“是为了”与之对应,故在前;(6)(4)是对(2)的具体解释,表达直接目的,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再“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故(6)(4);(1)(5)(3)语意递进,(5)的“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承接(1),(3)的“一起”承接上句“共同”,故(3)在最后。
故选C。
7.A
【详解】A项中“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理解有误,这篇新闻评论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有能力,有力量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故选A。
8. 1937年 12月 13日 南京 四十多 三十多万 南京大屠杀 2014年 12 月13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南京大屠杀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惨案中,我国遇难同胞超过30万。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9.(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2)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右上部分是一张流泪的脸,神情哀伤;左下部分是文字,记录着遇难的人数“300000”,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
【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拟写新闻标题。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事还是物,可以用的答题模式是:人+所做的事;事(物)+结果。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第一句,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就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组织成句。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核心内容,可以拟写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结合要求,解说画面内容时,本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原则,按照总分的顺序将画面中的形象描绘出来即可。示例:这是一幅公祭活动的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的右上部分是一张哭泣的脸,左下角是数词,记录了遇难人数“300000”和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
10.①首先概述了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了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圣地亚哥市、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不同纪念形式,以及日本由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件,②最后以一个议论句子“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总结全段。 11.①承接上文,用事实表明日寇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绝对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②为下文“恐怖之城”的说法作铺垫。 12.①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②南京的命运变迁证明了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意思对即可) 13.①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比如后者慢镜头具体描绘了吕伟跳水的精彩动作;②新闻特写是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前者是针对“第四个公祭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评论;③新闻特写以记叙和描写为主;④新闻评论以记叙和议论论为主。
【解析】10.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
根据第②段“《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可知,第②段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首先概述美国在《波士顿环球邮报》发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章;
根据第②段“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可知,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记叙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圣地亚哥市、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不同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活动;并且日本由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件;
第②段“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现作者观点——历史不可忘记,总结本段。
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联系第④段“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可知,第⑤自然段中引用《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承接上文,意在说明当年的军国主义所犯的罪行不会因抵赖而消失、忘记;
第⑤段“大规模抢劫、侵犯妇女,杀害平民……日军将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点明在南京大屠杀时南京成为“恐怖之城”;联系第⑤段“今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项目执行会长弗雷德·寇兹指出,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过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可知,为引出下文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转变做铺垫,意味深长。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南京”这座城市由“恐怖之城”变为“和平之城”的意义从第⑤⑥段“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过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中提取概括即可。
13.本题考查新闻评论和新闻特写的不同点。
从内容上区分:根据《“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原文“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等语句可知,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生动感人、最富特征的片段(吕伟跳水过程)予以放大,来让读者细致体会感受;根据本文第①段“‘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可知,本篇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南京大屠杀)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从表达方式上看:根据《“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原文“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可知,新闻特写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记叙了吕伟跳水的全过程,运用正侧面描写展现吕伟跳水技艺之高超;根据本文第④段“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加利福尼亚州街头不久前落成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东京审判时,他是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可知,新闻评论以记叙和议论论为主,本篇文章记叙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圣地亚哥市、加利福尼亚州举行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不同纪念形式,以及日本由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等事件,并发表议论,强调历史不容忘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