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7 15: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三峡(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tuān) 不见曦月(xī)
B.夏水襄陵(xiāng) 重岩叠(zhàng)嶂
C.略无阙处(quē) 沿溯阻绝(sù)
D.属引凄异(shǔ) 飞漱其间(shù)
2.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 B.每至/晴初霜旦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3.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
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
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
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略无阙处。译文:略微有中断的地方。
B.每至晴初霜旦。译文:每到天刚放晴和下霜的早晨。
C.良多趣味。译文:有很多趣味。
D.沿溯阻绝。译文: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B.文章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正面描写。
C.文中“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
D.文章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郦道元,字_______,______(朝代)地理学家、散文家。所撰《_________》,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综合性学习
8.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走进三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下面三项任务。
(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郦道元为了写《水经注》,曾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行程万里。他不仅考察了沿途的山山水水,而且还效仿司马迁写《史记》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所到之处,便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这些让他大开眼界,获取了大量前所未闻的知识,为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我们知道,过去的三峡是古老而又神秘的,而现在走近我们的是一个充满了现代感的,更加壮美的三峡。请你为今日之三峡拟写一句广告词。
(3)在征集有关三峡对联的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三峡》一文拟写了不少对联,请你依照示例也拟写一副对联。
示例一:上联——夏水阻轻舟
下联——秋林闻哀猿
示例二:上联——山高树荣多怪柏
下联——水清草茂有趣味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隐天蔽日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C.良多趣味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12.本文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链接材料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链接材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正确;B.正确;C.正确;D.属引凄异(shǔ)-(zhǔ)。据此,答案为D。
2.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常有高猿长啸”的意思是: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依据句意和动宾之间要句读,正确的句读为:常有/高猿长啸。故答案为D。
3.D
【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
D.“阙”同“缺”,空隙、缺口。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B.有误。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曦”是日光,这里指太阳;
故选B。
5.A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A.“略无阙处”句子中的“略无”是“毫无,完全没有”。句意是: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据此可知,A项的翻译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6.B
【详解】B.有误。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山之高峻,运用的是侧面烘托手法。故选B。
7. 善长 北魏 水经注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注意识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8.(1)(示例)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或: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不畏艰难,坚持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
(2)(示例1)中国的山水画廊,世界的三峡大坝。(示例2)中国水电智慧,世界山水经典。
(3)(示例)上联——轻舟江上过 下联——哀猿高山鸣
【详解】(1)答题时,可以先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如“行程万里”“拜访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观历史遗迹”“大开眼界”“获取大量前所未有的知识”等,然后进行概括即可。如:实践出真知,只有实地考察,积累知识,才会成功。
(2)答题时,可以紧扣三峡的过去和现在,找出所要表述的内容。过去的三峡景色优美,风景如画;现在的三峡建造成举世瞩目的水电站,充满了现代感。最后用精练的语言拟写广告词即可。如:长江三峡景色美,风光使得游人醉。
(3)答题时,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等),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拟写即可。如:上联:清泉飞瀑见长江之清幽秀丽。下联:重山峻岭显三峡之雄浑壮美。上联: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下联:乘奔御风悬泉飞瀑三峡水。
9.B 10.(1)到夏天水浸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1.D 12.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
【解析】9.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日:名词,太阳/名词,时间,时日;
B.绝:都是动词,“消失”;
C.良:副词,甚,很/形容词,善良;
D.属:动词,连接/同“嘱”嘱咐;
故选B。
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襄(冲上、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绝(断)”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清(水清)、荣(茂盛)、良(甚,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本文是按照水的荣枯,依夏——春冬——秋的顺序来描绘三峡的,不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
故选D。
1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链接材料】中的“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的意思是: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从中可以看出,陆游笔下三峡的山具有高耸、陡峭、崖壁平整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链接材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