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7 17: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反射?它有哪些类型?
2.反射弧的结构是怎样的?
3.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01
情景一:当你的手不小心触到了火或尖锐的东西,你会迅速将手缩回。
情景二:你正在听课时,眼前有东西飞来,你的眼睛会眨一下。
情景三:你在厨房切洋葱时,泪流满面。
请同学们尝试归纳以上情境的发生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反射和反射弧
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信号
感受外界刺激
传出信号
做出规律性应答
(分析综合)
01
反射和反射弧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
(脑、脊髓)
下列实例属于反射活动吗?
1.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
2.含羞草的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中枢
(脑、脊髓)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信号
感受外界刺激
传出信号
做出规律性应答
(分析综合)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通常由 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的刺激
(结构、功能正常)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1.望梅止渴
2.听觉的产生过程
3.尿检时主动排尿

×
×
神经节
①有神经节;
②和后角(狭窄部分)相连;
③和 相连。
④切断实验法
拓展: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神经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靠近神经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巩固练习】下图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射弧中的结构①是     ,②是     。 (2)反射弧中的结构_____(填序号)是效应器,
是由          组成的。 (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  (填“能”或“不能”)做出反应。该反应属于反射吗?为什么? 。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不属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感受器
 效应器
反射的大致过程: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刺激
产生反应
反射弧
缩手之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这是为什么呢?
感受器
效应器
脑(高级中枢)
脊髓(低级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向上传导
向下传导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缩手反射示意图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膝跳反射示意图
至少需要2个。
请分析:
1.某“脊髓灰质炎”患者体检,无膝跳反射,其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可能受到了损伤?
2.若针刺“脊髓灰质炎”患者下肢,患者是否还能产生感觉?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该病毒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脊髓前角
神经中枢

“糖丸爷爷”顾方舟教授
常见的反射活动: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02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特点
特点
请判断反射的类型:
1.被针刺后缩手
2.害怕被针刺而缩手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一)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1.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 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思考:
食物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
铃声刺激引起狗分泌唾液,是否属于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思考:巴甫洛夫在训练过程中,是如何将铃声刺激和食物刺激联系起来的?
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而建立的。
学习
训练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学习和训练
一)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否是永久的?
若不是永久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消退?
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二)条件反射的维持和消退
条件反射
维持
消退
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反复条件刺激,无非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机制对于我们的学习具有怎样的启发意义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条件反射拓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条件反射的建立对个体的生存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非条件反射 vs 条件反射 金版P27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
特点 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
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意义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实例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 吮吸反射、吃东西时分泌唾液等 学习、“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等
【例1】给狗喂食会引起其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对狗来说是条件刺激,铃声则是无关刺激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D.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这一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
【例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不一定是条件反射
B.望梅止渴、缩手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D.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