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8 12:06: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的运动之美。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难点: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前导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11月24日,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感受吕伟那“飞天”之美。
四、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在新闻摄影上,指的是把精彩的瞬间场景固定下来。由于瞬间稍纵即逝,人们很难快速判断其中哪些是值得把玩的,所以就把片段摄录下来,然后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把瞬间中的永恒之美离析出来,放大突出给受众仔细察看。而这些蕴含精彩内容的瞬间才最能够展现出整体的精妙。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记者夏浩然、樊云芳写作的新闻 ,最早见于《光明日报》 。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
五、积累词语
1.重点字
凌空(líng) 翘首( qiáo) 新秀(xiù) 惊讶(yà) 酷似(kù)
潇洒(xiāo) 悄然( qiǎo) 轻盈(yíng) 由衷(zhōng)
眼花缭乱(liáo) 屏(bǐng)息敛(liǎn)声
2.重点词语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酷似:极像。
翘首:抬起头来。
慷慨:大方,不吝啬。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它是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细致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是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吕伟跳水过程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还记叙了哪些内容?
明确:是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来记叙的。本文作者首先记叙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再写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其中包括“准备”“起跳”“腾空”“入水”四个部分;最后写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3. 作者写吕伟的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这是闲缀的一笔,还是另有深意?
明确:描写白云和飞鸟,是想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这里的动既写出了吕伟“沉静自若”的特点,也为后文跳水动作的“动”蓄势铺垫。
4. 作者除了写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快,还写出了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请你做简要分析。
提示: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了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5. 结合最后一段,分析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选用一个印度观众的赞美,则意味着这赞美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赞美,更上升到国家层面,作者借此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饱含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二:学习重点语句的表达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郭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中 “托”字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3.记者在撰写本则新闻时,重点采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写法上重点采用了特写镜头。所谓特写镜头,就是通过敏锐精细观察、迅速准确捕捉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把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典型人、典型事或典型场面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记者将吕伟最后夺冠的刹那间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将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绘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镜头。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作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一 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让人尽收眼底。
2.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动静结合,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3.运用修辞手法,文字清新优美。
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作者就用了多个比喻句。精彩的比喻不但使跳水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文采,使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是一大特色。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入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另一大特色。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笔直地象轻盈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1. 对文本内容进行赏析,是因为新闻特写具备一定的文学性特征;将文本的特征与新闻报道进行对比分析,是因为文本具有一定的新闻特质。文学性特征与新闻特质正是新闻特写的特色所在,本文教学无疑很好地注意了这一点。
2. 但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自主学习时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缺少教师有效的引领,使时间上前松后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