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
记承天寺
夜游
宋 苏轼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本文是一篇随笔式小品文。
知识备查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苏轼极富才华,刚正不阿,仕途多有不顺,屡遭贬谪,但仍能乐观豁达。
作者简介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案件惊动两宫,苏轼因之几乎丧命。后经范镇、张方平等营救,苏轼于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知识备查
一、通过学习,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以景传情的写法
三、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的人生境界
教学目标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遂 寝 藻 荇 竹柏
二、解释下列词语
念: 中庭:
空明: 但:
suì
q n
zhú
xìng
z o
b i
考虑,想到
形容水清澈
院子里
只是
整体感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精细研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入门内,(十分优美,动人游兴),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门
高兴、快乐的样子
想到、考虑
于是
睡觉
共同、一起
精细研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彷佛有藻、荇交横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精细研读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语气词,罢了
只是
自学提纲
再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内容。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庭下……”一句在写景上的妙处。
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合作探究
1、本文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描写,写月下庭中景物
3.议论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叹
合作探究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欣喜之情
有点儿遗憾
急切、激动、渴望
心有灵犀的喜悦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从容、闲适
合作探究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庭下……”一句在写景上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积水
竹柏的影子——水中交横的藻、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情趣。
合作探究
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诽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案件惊动两宫,苏轼因之几乎丧命。后经范镇、张方平等营救,苏轼于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仁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知识备查
合作探究
4.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对“闲人”的理解
1.清闲之人。二人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
2.恬适之人。夜游时的心境是空灵自在,悠游自如的,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景象,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闲游赏月。
3.旷达之人。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转化为审美的机缘,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达标检测
1.理解默写
1)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之影也。”
3.“念无与为乐者”中的“乐”有怎样的内涵?
达标检测
1.理解默写
1)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错, 盖竹柏之影也。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句子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之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吧。
3.“念无与为乐者”的“乐”有怎样的涵义?
与朋友一起欣赏月色之乐,为了排遣抑郁而自寻快乐。
达标检测
主旨概括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被贬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透露出作者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课堂小结
班长总结
课堂作业
1.朗读并背诵文章
2.完成《日清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