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共30张PPT)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内环境的稳态 课件(共30张PPT)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8 17:4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2 内环境的稳态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相关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并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习目标
问题探讨
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生化指标是指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即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引起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因此血液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问题探讨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下图是某人的血液生化检查化验单的一部分。
项目 英文对照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1 U/L 9 6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2↓ U/L 15 45
葡萄糖 GLU 10.96↑ mmol/L 3.9 6.1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33.7↑ % 10.8 17.1
肌酸激酶 CK 126.0 U/L 38 174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MMB 1.9 ng/ml 0.6 6.3
乳酸脱氢酶 LDH 173 U/L 140 271
甘油三脂 TG 2.21↑ mmol/L 0 1.7
总胆固醇 TCHO 5.15 mmol/L 3.1 5.2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什么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葡萄糖含量超标,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探讨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细胞代谢会产生碳酸、乳酸等许多酸性物质,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生物体内环境的pH如何变化?
01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2.实验目的1.实验原理3.材料用具等pH计4.实验步骤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1) 绘制如图所示的实验记录表格。
材料 (25mL) 加入0.1mol/L HCl 加入0.1mol/L 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4.实验步骤
空白对照
已知具有调节pH变化的能力的溶液,标准对照
1)绘制如图所示的实验记录表格。材料(25mL)加入0.1mol/L HCl加入0.1mol/L NaOH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051015202530051015202530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2)测自来水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测试并记录起始pH。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或NaOH),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试并记录一次pH,直到加入30滴为止。3)测缓冲液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4)测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2)中步骤,记录结果。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4.实验步骤材料 (25mL) 0.1mol/L的HCl滴数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5)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溶液pH为纵坐标,绘制不同实验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01
6.实验结论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 / H2CO3,其次还有HPO42- / 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缓冲对: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时:
①乳酸+NaHCO3→乳酸钠+H2CO3。
结果:
CO2 由肺排出体外,缓冲了体内过多的酸。
(2)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结果:
过多的 NaHCO3 由肾脏排出,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以NaHCO3/H2CO3为例
②H2CO3→H2O+CO2↑。
弱酸性
弱酸性
弱碱性
弱碱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缓冲液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Na2CO3+H2CO3→2NaHCO3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36.4 36.7 37.1 37.4 37.0 36.8 36.7
父亲 36.2 36.6 36.9 37.2 36.9 36.6 36.6
自己 36.5 36.6 37.2 37.3 37.1 36.9 36.8
36.87
36.71
36.91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内环境的其他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维持在一定范围吗?
同一人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尽管环境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机体维持温度稳定的机制示意图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皮层
冷觉
垂体
TRH
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添衣
不仅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排泄系统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系统中枢
只有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协调合作,内环境才能处于稳态
营养物质
O2、CO2、H2O
水、无机盐、尿素、尿酸
促进
刺激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会造成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在内环境中积累,导致“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以及“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并最终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尿毒症的病因。
(2)说说你了解的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内环境稳态失衡
血液透析
肾移植
汉水丑生侯伟作品
腹膜透析
稳态失调的实例
尿毒症
1857年,贝尔纳推测: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1926年,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总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_____和__________的_________状态。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
协调活动
成分
理化性质
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会失调吗?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稳态实质:
3.调节机制:
4.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
5.稳态是相对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1.稳态的概念: 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状态。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堂小结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调节
协调配合
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
1. 产生原因: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
2. 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
④组织细胞代谢过旺
①过敏反应
②营养不良
③毛细淋巴管堵塞
组织水肿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壁只容许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小分子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①过敏反应: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过敏反应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血浆浓度降低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当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组织液中的溶质微粒增多而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造成组织水肿。
③毛细淋巴管堵塞
毛细淋巴管堵塞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毛细淋巴管堵塞
组织液中的溶质微粒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多。
组织液浓度升高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④组织细胞代谢过旺:
组织细胞代谢过旺
组织液中的溶质微粒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知识拓展—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
1. 产生原因: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下降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
2. 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
组织细胞代谢过旺
过敏反应
营养不良
毛细淋巴管堵塞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中的溶质微粒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 (1) 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
(2) 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 )
(3)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 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2. 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岀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

×
×
D
组织液
血浆
O2、养料
O2、养料
CO2、代谢废物
CO2、代谢废物
渗透压
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