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同步备课课件 必修三: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北师大版,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同步备课课件 必修三:第22课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北师大版,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24 09: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
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22课 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学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文艺的
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材料一: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阅读材料,归纳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①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加剧局势动荡; 材料二: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
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
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平等
和人权所排挤。”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
的意料之外。 材料三:“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
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
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
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
掠夺战争”。 材料四: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
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
化。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
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
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
得了实现。……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
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
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
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失望②政治的黑暗,社会不平等,启蒙思想
理性王国的破灭。 材料五: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
——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③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开始寻找
新的精神寄托。归纳总结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①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加剧局势动荡;
②政治的黑暗,社会不平等,启蒙思想
理性王国的破灭;
③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开始寻找
新的精神寄托。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西风颂》结合《西风颂》归纳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归纳总结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2)特点:强调理想,追求自由。3)成就:英国的诗歌 法国的小说一、19世纪的欧美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realism,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一种主要的文艺思潮,盛行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如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
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
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是吝啬鬼的典型:
一年四季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妻子生病了怕出钱找医生,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
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 结合《欧也妮·葛朗台》归纳现实主
义文学的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
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2)特点:3)代表作:二、20世纪的欧美文学:1、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 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
会的产物。……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
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
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
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阅读材料,归纳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
方社会的精神危机。阅读材料思考,《变形记》在表现手法上
有什么新特点?
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
义作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生活
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表现
在作品中,大都使用变形荒诞的形
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主要作品有4
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中篇
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最著名的
作品。它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
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
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二、20世纪的欧美文学:1、现代主义文学:2)特点:①反映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 集中表现自我;
②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3)代表作:二、20世纪的欧美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夺去千百万人的生命,物
质财富遭到惨重损失,给人类的心灵留
下难以愈合的创伤;欧美各国科学技术
与工业生产飞跃发展,不仅没有消除资
本主义的痼疾,反而加剧了人类的生存
危机,人们开始了对丑恶现实的无情批
判。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全书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又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阅读材料思考,《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新特点?
归纳总结1)背景:2)特点: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二、20世纪的欧美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广泛吸收、借鉴现代
派的艺术手法,大胆探索,勇于
创新。三、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阅读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思考20世纪苏联文
学和亚非拉文学的主要特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
展的新型文学。20世纪俄苏文学伴随着时代的脚步
前进,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型的主人公形象,洋溢
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赵澧、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亚非拉文学的蓬勃发展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史是分不开的,亚非拉文学打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赵澧、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20世纪苏联文学的主要特色:
植根于深厚的民族传统,紧密结合历史
时代背景,有着浓郁的社会主义特色。
20世纪亚非拉文学的主要特色:
具有对内反对封建主义,对外反对帝国
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性;植根于深厚
的民族传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民族性。归纳总结三、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1、苏联文学:归纳总结三、苏联文学和亚非拉文学:2、亚非拉文学:课堂小结 任何文学现象的发生都离不开对社会的思考、探索、感悟和追求。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政治斗争、道德观念等,都必然会给文学打上自己的烙印。从而使文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成为某一社会形态的标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归纳提高1.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
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
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
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
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2.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
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
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
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
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
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3.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
“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
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
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