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āng)
B.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 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 凌空(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殚精竭虑(dān)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督战 遗嘱 惊心动魄 心有灵犀
B. 酷似 由衷 千均一发 参绝人寰
C. 桅杆 刨哮 从容不迫 振耳欲聋
D. 潇洒 建树 颠到黑白 眼花潦乱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C.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D.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二、文学积累
(1)《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主人公执花在手却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龟虽寿》中最能表达出诗人年虽老却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赠从弟》(其二)中诗人勉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要像松柏一样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甫行》中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诗人感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实践应用
春光中学八(2)班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练习。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晓玲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甲】同学们,请把这庄重的誓言铭记于心,化作你们砥砺前行。【乙】愿你们具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襟,心怀信仰,志存高远;愿你们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愿你们笃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风雨蒹程,勇毅前行,【丙】让信念在奋斗中闪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清晰的脚印必定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①画线句【甲】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乙】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③请仿照画线句的【丙】句的句式,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写一句话。
(3)请你为下面的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材料: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如今,得益于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智能生活加速推进,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然而,一些老年人对此却感到力不从心。在火车站,电子客票的推广极大节省了旅客出行的时间,却也给不会网上购票的老人增加了难度;在医院,预约挂号有助于就医问诊秩序井然,但一筹莫展的老人不得不站在挂号机前寻求导医帮助;在餐厅,扫码点餐、移动支付方便又卫生,而还在使用老年机的人就会无所适从。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也有可能构成一道“数字鸿沟”,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显示, 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增至2. 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 9%,“十四五”期间将突破3亿人。有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有51%。这也就意味着,尚有近一半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科技进步应当是普惠的,数字化时代也同样属于老年人,老年人不该被数字化社会“抛弃”。
客观上讲,随着数字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渗入日常生活,老年人想要融入现代社会,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等技能很有必要。实际上,对于数字化产品,老年人并非完全排斥,不少“新潮”的老年人与时俱进,主动拥抱“数字化”,迎来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从这个方面讲,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并适应数字化社会。
(选自《让老年人同步迈入数字时代》,有删改)
材料三:
如今,一些老人在生活中实现了“一键操作”。比如,“一键报警”,在老人遇到险情或者突发事件时,触碰按钮,其家属和最近的医院急救站就会接到报警;还有“一键点餐”,只要在触屏上选择喜欢的饭菜和口味,就可以完成点餐。系统给出的菜单,是根据医生之前存入的用户身体状况和饮食禁忌自动生成的,科学健康。对于一些头脑清醒、半失能,但是又不愿去养老机构的老人,专门的起床辅助设施、如厕辅助设备以及上下楼辅助设备,可以方便老人独立生活。老人的家属或医护人员则可以从手机App端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情况。
这些智能产品之所以深受老年人喜爱,除了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们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 (选自《检察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一方面,公共服务要对老年人多一些善意与包容。比如,保留传统的渠道或提供其他替代性的办法,给予他们充足的选择和适应空间;智能设备可以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多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关部门可以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比如,通过进社区、进养老院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帮老年人填平“数字鸿沟”,家庭的作用无可替代。为人子女应当更加重视对老人的“数字反哺”。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上的指导与辅助,更需要在情感上给老人更多慰藉。昨天父母为儿女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儿女带他们网络冲浪,这样的场景其乐融融,这样的孝心让人欣慰。
对老年人的态度,体现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面对数字化浪潮给老年群体带来的烦恼,只要政府、社会与家庭三者共同努力,给予暖心的帮助和支持,就一定可以让老年群体跨过“数字鸿沟”。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
1.材料一中列举电子客票、预约挂号、扫码点餐等生活细节有什么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年群体怎样才能跨过“数字鸿沟”?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调查显示,60 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有51%。
B.数字化时代也同样属于老年人,老年人不该被数字化社会“抛弃”。
C.统计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加了2. 67 亿人。
D.如今,一些老人在生活中实现了“一键报警”“一键点餐”等“一键操作”。
4.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统计、调查显示,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突破3亿人,60 岁以上人群中近半数的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
B.可以实现“一键报警”“一键点餐”等操作的智能产品之所以深受老年人喜爱,除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
C.子女对老人的“数字反哺”,不仅需要在情感上给老人更多慰藉,更需要在技术层面上给予指导和辅助。
D.只要政府、社会与家庭共同努力,给予老年群体帮助和支持,就一定可以让老年群体跨过“数字鸿沟”。
五、阅读文本,提升感悟能力
大槐树的见证
郭 华
①久闻河北省河间市北石槽乡齐会村有棵大槐树,今天我终于站在了它的树荫下。这是一棵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仍枝繁叶茂、生意盎然的大槐树。这是一棵被日本侵略者的炮弹拦腰炸断,本已枯死,又奇迹般再生的国槐。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的一场激烈的战斗。
②在贺龙、关向应率领的八路军第 120 师连续粉碎日军的多次围攻后,1939 年 4 月 23 日,敌人又在炮火的掩护下对齐会村发起了攻击。进村的道路上有一座小桥,小桥失守后,村中央最高处的大槐树就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我们的战士隐蔽在大槐树后向敌人射击,敌人的轻重武器一起射向大槐树,树上留下无数弹痕,一颗炮弹正好打在树干上,大槐树被拦腰炸断。一个个八路军战士把鲜血洒在大槐树下,但他们毫不畏惧,经过浴血奋战,来犯之敌大部被歼。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槐树见证了八路军的英雄气概,也见证了我们的胜利。
③大槐树还见证了一个外国人如何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就是白求恩同志。战斗打响后,白求恩将战地手术室设在大槐树附近的真武庙里。炮弹接二连三地在手术室周围爆炸,盘子里的手术器械被震得乱响,庙门口挂着的白布门帘也被炮火烧着了,白求恩仍镇定地做着手术。齐会战斗打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 69 个小时。今天,小小的真武庙已成为红色教育纪念地。
④大槐树见证的不仅有炮火硝烟,还有人间正道。
⑤在齐会战斗八路军参战部队名单中,赫然写着独立第二旅旅长魏大光的名字。卢沟桥事变后,冀中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几千、几百人,有的几个人拉起个队伍,便自称“司令”。魏大光就是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司令”,但他一心一意跟定共产党,参加了齐会战斗,身先士卒,大槐树目睹了他英勇的身姿。不久后他在与日寇作战时壮烈牺牲,年仅 28 岁。而与他同时期的那些“司令”们,有的当了汉奸,最终受到人民的惩罚。百年以来,中国大浪淘沙的历史有一个规律:跟定共产党,就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大槐树见证了这一规律。
⑥大槐树被日寇炸断之后,第二年未见发芽,谁知又过了一年它竟从根部萌发了新的枝条。仿佛是要见证我们的民族从灾难走向复兴,它又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年村中的小桥附近,如今建起了齐会战斗纪念碑。整洁的广场,漂亮的村舍,享受着新时代和平生活的村民们正忙着建设自己的家乡。长眠地下的先烈们当年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给我们争取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⑦我抚摸着大槐树苍劲的树干,心中对先烈们说:大槐树作证,今天的齐会如你们所愿,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所愿!
1.本文为何要以《大槐树的见证》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说说本文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高贵品质。(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 a 段中加点词“国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请你在“网上祭英烈”平台留言,与同学共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
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它可以是我们听到的万物之声,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各种信息。这些声音中,最令你难忘的声音是什么?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请回避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二、(1)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3)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4)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三、1.揭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可
能给老年人造成困惑、不便,使他们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
2.①老年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主动融入并适应数字化社会。②开发受老年人喜爱、使用方便、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的智能产品。③公共服务要对老年人多一些善意与包容,相关部门可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④子女应当更加重视对老人的“数字反哺”。
3. C
4. D
四、1.(1)⑤ (2)② (3)⑤
2.(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B
4.原因:【甲】文“言曲突者”遭到冷落是因为人们往往会记得在
落难时向自己提供直接帮助的人,而忘记给过自己忠告的人。【乙】
文“邻人之父”和富人之子说出了同样的事实,但因为亲疏关系不同
产生偏见,“邻人之父”遭到怀疑。
启发:①不要忘记感谢给过自己忠告和帮助的人;
②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不能因为关系的亲疏而有偏见;
③要认真考虑别人给你的建议;
④目光要长远,不能只顾当下。
五、1.本文以“大槐树”为线索,多次以“大槐树”“见证”过渡,开头、结尾也以“大槐树”呼应,以《大槐树的见证》为题可统领全文。
2.示例: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②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③“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
3.示例:大槐树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
见证了中国人民跟定共产党,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也将见
证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它不是一棵普通的
槐树,而是象征着民族精神的不平凡的树。
4.示例:同学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明天前仆后
继。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世铭记。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
我们手上。让我们赓续先烈的精神,向着伟大梦想,继续奋勇前进,
守护好先烈们用生命捍卫的国家。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