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0 10: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甲】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多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三十亩地。我六岁时,进了一个丁姓地主的私塾。他要我缴学费,而且待我很坏,好像这是慈善事业似的。我在家里吃饭睡觉,每天走三里路上学。放学后,我干各种活,如挑水、放牛等等。我在这家私塾里读了三年书。
【乙】在我四个月的旅行期间,发生了一些重要事情,_______了这种分qí。在西南,白崇禧和李宗仁将军领导反宁,他们的主要政治要求是以反对南京政府的“亲日”不_______政策为基础的。在经过徘huái在战争边缘的几个星期以后,终于达成_______,但这个事件对全国抗日运动起了很大刺激作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佃( )农 私塾( ) 分qí( ) 徘huái( )
(2)依次填入【乙】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加重 防御 妥协 B.加深 抵抗 妥协
C.加深 防御 谅解 D.加重 抵抗 谅解
(3)两个语段均出自《________________》,【甲】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人名)。
(4)【甲】语段中写“我”家是佃农,红军是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等的处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积累
(1)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的西湖野花竞放、绿草萌发的样子。
(2)乡情,永远缱绻在游子的心中。《黄鹤楼》中,表现崔颢登楼远眺,触景生怀,继而生发出不知家在何处的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中,表现李白踏上行舟,远游楚地,油然而生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A 的首级,可是在A 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了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到了的时候,A 正在伏案看电报。 (有改动)
(1)文段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A 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文阅读。
高凤①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②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奈何弃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匠任隗③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高凤:东汉名儒。②潦水:雨水。③任隗:字仲和,南阳宛县人,东汉官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妻还怪问 __________________
(2)恐不得免 __________________
(3)又诈与寡嫂讼田 __________________
(4)悉与孤兄子 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妻尝之田 水陆草木之花
B.而凤持竿诵经 人而无信
C.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尝射于家圃
D.其后遂为名儒 唐人尚未盛为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选文,说说高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文本,提升感悟能力
狂奔的蜗牛
谢宗睿
①这是今年大黑第四次出险,所幸人没事儿,责任也没啥争议。于是,短暂的惊惶过后,我点开微信通讯录,给“狂奔的蜗牛”打去了音频电话。
②大黑是我的第一辆车。怎么认识老杜的,我已记不清了。不过,自打五年前把大黑迎回家的那一天起,无论是常规保养,还是意外事故,关于大黑的一切事情,我都托付给了老杜。【甲】很久之后,我才知道,4S 店里的分工其实很细,而老杜的职责既不是销售,也不是售后,更不是机修,只是保险定损员。【乙】
③和能说会道的销售冠军比起来,定损员不太起眼。喜气洋洋地把新车开出店门的车主,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说这是一份负能量满满的工作,应该算不上夸张,所以这个岗位通常留不住人。【丙】
④老杜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皱纹很深,一头短发白了不少。上次大黑出险后,我去找他,他刚回到店里,随手把身份证放在桌上。我这才发现,老杜其实生于 1990 年,这真的让我有点儿吃惊。【丁】
⑤这次事故让大黑伤得不轻,所有维修项目做完,花了近二十天。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于是,接大黑回家那天,我特意挑在老杜下班之后才到 4S 店,取了钥匙便硬拽着他去了旁边的烧烤摊。
⑥闷热的盛夏傍晚,几杯扎啤下肚,话就聊开了。老杜的老家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县,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15 岁初中一毕业,老杜就跟着亲戚外出闯荡,在县城炸过油条,在省城倒腾过旧家电,22岁那年他来到北京,打的第一份工是修摩托。后来,老杜干上了保险定损员。“那时候,干这个没门槛,修过车的都能干。可我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交过不少‘学费’。”老杜说:“现在干这行的年轻人可就不简单了,刚才在店里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小伙子是我徒弟,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今年毕业,现在在店里实习。书读得多,学东西就是快,比我当年强多了。”
⑦“你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打趣道。“怎么不怕呀,我可没敢躺平,我今年也大专毕业了。大哥,你看。”老杜猛喝一口,突然放下啤酒杯,掏出手机,熟练地输入一个网址后举到我眼前,“这是我的学信网学籍证明。现在想干我们这行,最低门槛是本科,我正琢磨着一鼓作气去考个成人本科。大哥你是知识分子,见多识广,到时候一定帮我参谋参谋。”老杜越说越兴奋,满面红光。
⑧“初中起步,过了十几年,三十多了还要考本科的,你是我认识的头一个!”我由衷地夸了一句。没想到,老杜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我媳妇儿更狠,她也是初中学历,后来一直自学。她这几年在一家公司当会计,一边打工,一边考注会。我的本科、她的注会,还指不定谁先读出来呢。我俩也想给我家那俩浑小子做做榜样。”
⑨老杜有两个儿子,都在老家。“现在,我爹娘在老家啥都不用愁,唯一的任务就是带孙子。这些年,镇上的学校盖得和北京的一样气派,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好了,啥都不缺,这样我俩才能迈开大步只管往前奔呀。”老杜说着拿出手机,老杜父母老两口、老杜小两口再加上俩孩子,一家六口其乐融融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满满的幸福感也顺着老杜深深的鱼尾纹流淌出来。
⑩酒兴正浓的我恍惚想起一则“鸡汤”,大意是德国的一个下水道工人在修管道时常常吟诵席勒的诗歌,他说:“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应该在文中的( )处。
老杜是个例外,干这行整整十年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请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1)老杜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皱纹很深,一头短发白了不少。(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杜一如既往地忙前忙后,又是和保险公司协调定损情况,又是催件,又是到车间查看维修进度,又是给我打电话说明情况,让我别着急,着实费了不少心。(从加点词语运用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文章内容,说说老杜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的“在漆黑的下水管道里,只有席勒的诗才会让我心里有光”有什么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背影,家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diàn shú 歧 徊
(2)B
(3)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①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老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②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的农民,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③他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二、(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乱花渐欲迷
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三、 (1)周恩来
(2)示例:他是一个临危不惧、生活俭朴、工作勤奋的人。
四、1. (1)回来 (2)担心 (3)假称 (4)全部,都
2. C
3. (1)邻里有争夺财物的,拿着武器争斗,高凤前去调解,(争斗的人)不肯住手。
(2)高凤年老了,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播很远。
4.示例:从高凤心无旁骛、专心读书的举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奋专注的人;他能摘下头巾,叩头劝说拿武器争斗的邻居,可见他是一个崇尚仁义、与人为善的人;他坚持自己的志向,百般推脱不去做官,可见他是一个心性坚定、淡泊名利的人。
五、1. C
2. (1)运用外貌描写,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老杜的外貌,表现出老杜的生
活清贫,为下文写老杜不甘于清贫、积极上进做铺垫。
(2)连用四个“又是”,具体详细地写出了老杜为“我”的车忙前忙后的样子,表现了老杜为人热心、做事认真的特点,蕴含着“我”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3.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杜的家庭情况及成长经历,丰富了老杜这一人
物形象,表现了老杜吃苦耐劳、阅历丰富的特点,丰富了文章的故事
情节。
4. 老杜为人热心,在大黑出险后总是忙前忙后;老杜有上进心,刚
大专毕业,又打算去考个成人本科;老杜热爱生活,有精神追求,一
心想着往前奔。
5.“席勒的诗”是一种精神力量,这里是指即使在做着别人眼里不起
眼的保险定损工作,老杜也不放弃精神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老杜的敬
佩和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