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同步练习
考点扫描
基本知识:《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胡适与李大钊之间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及其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1教育网
过关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胡适
2.蔡元培的突出历史贡献在于
A.促进北京大学的改革创新 B.促进了北大学术兴盛和思想活跃
C.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促进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主要阵地
3.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4.在新文学的创作方面有着突出成就,被称为“新文学的典范”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5.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6.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孙中山
7.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敬告青年》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刊物有 ①《民报》 ②《新民丛报》 ③《新青年》 ④《共产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c·n·j·y
9.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
A.新文化运动兴起后 B.俄国十月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10.五四时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也纷纷传入中国,其中包括 ①科学社会主义 ②基尔特社会主义 ③无政府主义 ④实用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一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21cnjy.com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以上材料均引自一份所谓“罪案”的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他们所非难本志”中的“志”是一份杂志,你知道这份杂志是谁创办的吗?杂志的名称是什么?这份杂志的创办有什么历史意义? 21·cn·jy·com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中的“我们”是一批怎样的人?你能说出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吗? www.21-cn-jy.com
三、问答题
12.前期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从其影响看,应该如何评价?
一、1. A 2. D 3.B 4. B 5.D 6. A 7.D 8. B 9.C 10. B
二、11.(1)杂志的创办人是陈独秀,名称是《新青年》(《青年杂志》),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材料中的“我们”是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三、12.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一场反封建的斗争。其主要内容有: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及其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前期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肯定一切西方文化,这种片面性的看问题的方法及对东西方文化的片面性评价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同步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
A 李大钊 B 梁启超 C 朱执信 D 胡适
2、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3、下列不是李大钊著作的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再论问题与主义》
C《庶民的胜利》 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4、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只能顺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杭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21·cn·jy·com
A 新文化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马克思主义传播 D 杜会主义革命
5、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并宣称:“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世界!” 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6、新文化运动阵营逐渐分化的原因在于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北洋军阀政府的破坏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五四运动前后,在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中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是
A 无政府主义 B改良主义 C 新村主义 D基尔特社会主义
8、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 胡适
9、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
A 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 B 多解决一些其体问题
C 谈论一些理想的主义 D 用理想的主义解决根木问题
10、下列关于胡适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B白话文的倡导者
C实用主义者 D 马克思主义者
11、“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认为这是谁的主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1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⑴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 ⑵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
⑶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
A⑴不正确 ⑵ ⑶正确 B⑴ ⑵正确 ⑶不正确
C⑴⑵⑶全正确 D⑴ ⑵ ⑶全不正确
13、下面属于五四新思潮的有 ⑴无政府主义思想 ⑵改良主义 ⑶新村主义 ⑷实用主义
A⑴⑵ B⑴⑵⑶ C⑴⑷ D⑴⑵⑶⑷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论甚高,学派亦是复杂。惟是说兴亡,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www.21-cn-jy.com
材料二 但是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阻碍社会主义的进行。”
请回答:
⑴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派别有哪些?
⑵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派别中,哪一派理论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21教育网
材料二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2·1·c·n·j·y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
⑵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
⑶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三、问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并概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五四运动时期,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时,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DDB 6-10BADDD 11-13DCD
二、材料分析题
1、无政府、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2、胡适《多……》李大钊《再……》。
胡改良,李革命。要不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
三、问答题
1、略
2、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的是 (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朱执信 D. 李大钊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介绍的文章是 (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
4. 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小资产阶级思潮是 ( )
A.无政府主义 B.新村主义 C.实用主义 D. 基尔特社会主义
5. 工读互助团运动的发起主要是结合了下列思想 ( )
①无政府主义 ②新村主义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基尔特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 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的标志是 ( )
A.“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D.马克思主义者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
7.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主要曾与下列非马克思主义学说展开过论战 ( )
①无政府主义 ②新村主义 ③实用主义 ④基尔特社会主义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8.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进化的。”持此主张的应该是 (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李大钊 D. 鲁迅
二.非选择题
9. 梁启超和李大钊都对马克思或其学说进行介绍,请指出两者的主要不同。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后能直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吗?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7.D 8.B21教育网
9、(1)从目的看,梁启超介绍马克思并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其政治思想是资产阶级阶级思想,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1cnjy.com
(2)从内容看,梁启超只是对马克思作了介绍,对其思想理论并未全面介绍宣传;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宣传。21·cn·jy·com
(3)从认识看,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初步接触,其认识和理解是十分有限的;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已经比较全面和深入。www.21-cn-jy.com
(4)从影响看,梁启超的介绍并没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李大钊的宣传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10、不能,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的真理,而中国的国情不同,照搬马克思主义是无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加以不断发展才能真正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同步练习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C 鲁迅 D 胡适
2下列不是李大钊著作的是( )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再论问题与主义>
C《庶民的胜利》 D《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3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D 胡适
4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并宣称:“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世界!” 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C 鲁迅 D 胡适
5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 )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文学革命论》D《孔子平议》
?
(二)材料解析题
? 材料一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论甚高,学派亦是复杂。惟是说兴亡,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21·cn·jy·com
材料二 但是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阻碍社会主义的进行。”
请回答:
(1)??? 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派别有哪些?
(2)??? 宣传社会主义理论的派别中,哪一派理论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三)问答题
简述“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
(1)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含;(2)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 3)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 21cnjy.com
A(1)不正确(2)(3)正确 B(1)(2) 正确(3)不正确C(1)(2)(3)全正确 D (1)(2)(3)全不正确www.21-cn-jy.com
2 下面属于五四新思潮的有 ( )
(1)无政府主义思想(2)泛劳动主义(3)新村主义 (4)实用主义
A(1)(2) B(1)(2)(3) C(1)(4) D(1)(2)(3)(4)
3下列关于胡适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B白话文的倡导者C实用主义者D 马克思主义者
4在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中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是( )
A梁启超 B刘师复 C周作人 D胡适
5“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认为这是谁的主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材料二:“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这两段引文各出自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21教育网
2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
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三)问答题
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
【技能提高】(历史习作或制作,调查)
1探究学习
主题: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探究方式: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展示稿件
2实践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马克思主义。撰写文稿,进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的演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