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联读:局部内容的作用,分析人物心理 核心素养联读课堂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背影》《白杨礼赞》联读:局部内容的作用,分析人物心理 核心素养联读课堂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09: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局部内容的作用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背影》《白杨礼赞》联读
局部内容的作用
(情节作用)
答题思路
……部分的内容主要描写了……,在内容上,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心理,表达了……的情感,突出……的主题;在结构上,为……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前后照应。
答题模式
1.《背影》的第④段和第⑤段读起来很“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碎”体现在父亲在“送或不送儿子”之间的犹豫上,一件本已“说定”的小事,作者却足足写了一段,暗含着对父亲的“没决断”的不以为然甚至不屑。“碎”也体现在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小事的描述上,讲价、挑座、叮嘱、嘱托,越是细细碎碎,“我”越是不耐烦,觉得可笑。当“我”多年后回想时,后悔自己的自作聪明,理解了这一切细碎都是父爱的表达。正因为有这个态度的反转,前面的描写越细碎,越能表现父爱的深重,父亲对“我”关爱的无微不至,也越能表现父亲表达自己爱子之意的艰难。
2.《白杨礼赞》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高原景象,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高原上黄色的土和绿色的麦浪,像“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写高原景象,交代白杨树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为白杨树的出场蓄势。
分析人物心理或情感变化
答题思路
1.人物心理:从……可以看出,××此时的心理为……(一种心理答一点)。
2.情感变化:从……可以看出,××对……的情感原本为……,而在经历了……之后,转变为……。
答题模式
1.在《背影》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深厚的,只是有时略有些不耐烦。一是看到父亲送站时向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二是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觉得他“迂”。而“我”看到父亲爬上爬下车站月台之时,“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我”对父亲的情感从冷漠、 不满,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思念。
2.《背影》第④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补写一段父亲背后的心理活动。
还是去送一送儿子吧,再怎么叮嘱茶房,他也不可能做到太细致,我还是不太放心的,还是我送儿子去吧,还能多陪陪儿子。
3.《背影》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父亲先嘱咐茶房“陪我同去”,可又“终于不放心”,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能看出父亲是个细致的人以及对“我”非常爱护。父亲的“再三嘱咐”“终于不放心”“踌躇”“终于决定”,则体现了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父亲对儿子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含蓄的,他既不放心儿子,又丢不开父子之间的隔膜,所以从“说定不送我”到“决定还是自己送我”的转变才那样充满犹豫与踌躇。
专题专练
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
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奔出息。”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2023 河南)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
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⑨他是最后离开军马场的官兵之一。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他们列队肃立在空荡荡的营房前,营房不远处,是一排排寂静的马厩。连长又给他颁发了“模范班长”的证书,那是对他八年服役最后的嘉奖。连长命令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仰望着在风中飘荡的军旗,他仿佛听到营房中传出了笑声和歌声,仿佛闻到从马厩发出的草料混杂着马粪的那种温热的芳香。如血的夕阳已沉到地平线以下,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上夜幕降临了。回望着越来越模糊的营房和马厩,他想-它们也将成为这大草原上光荣与梦想的遗址了。他想-他保存他的“模范班长”证书,一定要比大草原保存那遗迹更长久······⑩归乡途中,他竟在一个小县城看到了“白头心儿”!它卧在一幢砖房前,旁边挂着一块牌子-“吕记马肉”。他走近“白头心儿”,见它那晶亮的大眼睛里分明地汪着泪。马肉店老板告诉他,那军马拍电影时断了一条腿,废了。他蹲下查看了马腿,请求老板将“白头心儿”转卖给他。老板提出的金额超过了他的复员费。“我白替你打工行不行?”他说,“直到这匹马能站起来为止。”
在他的救治和精心照料下,一个月后,“白头心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老板被他感动了,没再收他一分钱,允许他将“白头心儿”牵走。因为“白头心儿”,他没法乘车,只能朝行暮宿,向着家乡“长征”。1两个月后,他老母亲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人牵着一匹马站在门前。她惊喜地认出了儿子!他抱着瘦小的母亲,“妈,我回来了。你看,咱们又有一匹“白头心儿'了!” 第二天清晨,他牵着“白头心儿”登上家乡的山头,俯瞰着贫穷的山村,发誓般地说:““白头心儿',咱们一起把家乡彻底变个样吧!” 那一刻,二十六岁的“老兵”似乎顿悟-他从军队获得的,还有比“模范班长”荣誉重要得多的东西······
1.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写到老兵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他怎样的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4分)
第一处:为家里的马病死了感到悲伤,为自己没能在家照顾马而自责。第二处:对军马和军旅生活依依不舍,为军马场解散(与“白头心儿”分别)而难过。(或:为军旅生活的结束而难过,为光荣与梦想的终结而痛苦。)(意思对即可。每处2分,共4分。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2.文章第⑨段写“他”以老兵的身份降下军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改编题)
示例一:该段写老兵降下军旗时,他仰望军旗、回望军营等动作,仿佛听到军营中的欢声笑语、闻到马厩传来的芳香,以及想要长久地保存“模范班长”证书等心理活动,这是对人物的正面描写,表现他对军营生活的不舍。
示例二:该段写老兵降下军旗时,描写冬日黄昏里空荡荡的军营、寂静的马厩、广袤而苍凉的大草原,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老兵离开军营时内心的不舍。
3.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4分)
示例:①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他入伍八年,从一个新兵成长为班长、模范班长,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在历练中变得更加积极上进、坚毅执着。②增强了责任心。在军营中,他认识到养军马的意义,努力学习,尽职尽责养好军马,这种不断增强的责任心,让他回乡后意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③增加了自信。他通过努力成为同一批新兵中的佼佼者,得到部队认可,被留在军营继续服役,这增加了他的自信,让他有了立志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勇气和信心。(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