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蝉》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15: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新课导入——蝉
蝉作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被古代文人所青睐。李商隐有诗云“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我们儿时也去河边树上抓过蝉,那么蝉到底是怎么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跟随法布尔去一探究竟吧!
课前资料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了解作者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科学小品文
它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文体知识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说明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学习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理解作者在对动物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
交代“我”观察蝉的优势和蝉的生活情况(1-2)
第二部分:
写蝉的地穴以及蝉从地穴出来脱皮的过程。(3-12)
第三部分:
写蝉的成虫产卵、卵遭遇的破坏及幼虫落地的情况。(13-25)
第四部分:
写出未知的蝉的地下生活以及对蝉的成长过程的感叹。(26-27)
说明语言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拟人,亲切自然,使行文更有趣。
整体阅读“蝉的地穴”部分,探讨下面问题。
1.蝉的地穴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
3.本节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说明语言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作比较、举例子
作者观察细致
蝉是从哪里来的?
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作者将读者的目光由蝉吸引到道路上的小圆孔上。
1.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
外部: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内部: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坚固,一般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2.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
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3.本节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说明语言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把蝉挖地穴说成是“隧道”,有趣。拟人化,写蝉的聪明。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
明确:“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挤进干土的罅隙。”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明确:“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用来做灰泥。”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朗读8-11段。
明确: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9段:进行脱皮;10段:完成脱皮;11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
重点分析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用“放大镜”来仔细观察蝉卵的孵化,可见法布尔具有孩童般的童心和细腻的科学的严谨的观察力。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明确:“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采用拟人的手法,像体操运动员表演体操,生动形象的描写出蝉离壳的过程。“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脱”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具体生动地展现蝉脱壳的整个过程之艰难,漫长。
思考,蝉为什么要大量产卵?
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蝉的地穴
蝉的卵
地穴出口
出穴成长
成虫产卵
幼虫入地
洞口(2-3)
建穴(4)
伺机出穴(5-7)
出穴(8)
脱皮(9-10)
飞离树枝(11)
孵化(18-20)
落地(21-23)
挖穴隐藏(24)
产卵(12-13)
天敌破坏(14-17)
幼虫
成长
幼虫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艰辛,思念的黑暗才换来一个月的阳光,这段文字抒情兼议论,能够激起读者共鸣,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1.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千燥、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明确:打比方。将蝉的穴比作储藏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的地穴坚固的特点,引出下文关于蝉造穴的详细说明。
合作探究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明确:作比较。将蝉建造洞穴的工作方法与其他掘地昆虫的工作方法作比较,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让读者对蝉建造洞穴的工作方法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3)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明确:列数字。本句介绍蝉的地穴的深度和构造,“十五六英寸”具体说明了地穴的深度,“大都”说明不全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合作探究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明确:拟人。“估量”“小心谨慎”“溜”等词语,赋予蝉以人的动作与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遇到坏天气时的心理及其行动的敏捷,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2)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明确:拟人。描写蝉面对蚋破坏自己产的卵时无动于衷的表现,并将这种表现理解为是蝉的本能,所以它置家族消亡的危险于不顾,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小生命的惋惜悲悯之情。
(3)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明确:拟人。“踢踢腿”“试试筋力”“懒洋洋”等词,赋予蝉的幼虫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蝉的幼虫的可爱,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语言
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用文学方法来表达。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蝉的生长过程表
成虫产卵
蝉卵孵化
幼虫走出壳外
幼虫落在地上
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幼虫钻进地里
幼虫从地穴爬出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变为成虫
成虫离枝飞去
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①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一位“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②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在空中腾跃,翻转”“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