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第二单元 6~8课——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驿站(yì) 教诲(huì) 瞥见(biē) 不逊(xùn)
B.畸形(qí) 诘责(jié) 匿名(nì) 食宿(sù)
C.愤然(fèn) 邮差(chāi) 发髻(jì) 漏泄(xiè)
D.解剖(páo) 无聊(liáo) 芦荟(huì) 绯红(fēi)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B.我班同学发扬了敢于拼搏、团结一致、积极进取、永不言败,最终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
C.阅读是自由的,只要能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无论用哪种媒介,都值得肯定。
D.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
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组是( )
独处的确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他是否讨厌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此种美好的经历。
①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
②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讨厌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
④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
⑤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种打扰,一种侵犯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②④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B.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D.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课上,众人都在专心听讲,只有阿辉鹤立鸡群,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发呆出神。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1.母亲这样地整日____________着。(A.劳顿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____________一家人的生活。(A.支持 B.支配)
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护)
4.母亲____________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沉重 B.沉痛)
8.填空。
“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是一副纪念联的上联,对联中纪念的人是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藤野先生》一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这部散文集里一共收集了_______篇文章。
9.鲁迅是绍兴人民心中不灭的灯。为加深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的理解,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书法作品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对其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楷体,中正平稳。
B.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D.行云流水,笔画飘逸。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藤野先生》)
(3)在绍兴街头巷间,伟大的鲁迅时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以鲁迅命名的马路、广场、学校、电影院、纪念馆扑面而来……对绍兴人民来说,鲁迅精神已融汇到了他们每一滴流淌的
血液中。
①假如绍兴今年要举办“鲁迅文化旅游年”活动,请你为其拟写一条宣传语。
②在绍兴火车站,外地游客李先生向身为志愿者的你问路,请你告诉他坐公交到达鲁迅纪念馆的具体路线。(只写正文,不超过90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齐白石的人格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警诫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20世纪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齐白石的三个特点。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句子。
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3)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章第⑩段和第 段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5)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传记的文体知识,概括分析“人物传记”的特点。
小贴士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中“瞥”应读作“piē”。B项中“畸”应读作“jī”。D项中“剖”应读作“pōu”。
2.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删去“意识和”;B项成分残缺,在“永不言败”后面加“的精神”;D项语序不当,应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
3.答案:A
解析:B项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表述的是母亲所做的不同事件,中间停顿较大,应使用逗号;C项的“吃大户”属特殊称谓,应使用引号;D项约数间不可使用顿号,“六”与“七”之间的顿号应删去。故选A。
4.答案:A
解析:③承接前文指出不讨厌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①进一步说明,⑤承接“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④②指出高质量的交往对交往者本身的要求。即③①⑤④②。故选A。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此处褒贬误用,使用不当。
7.答案:1.B;2.A;3.A;4.B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劳顿”形容劳累(多指行程中);“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
2.“支持”指勉强维持,支撑,也指给以鼓励或赞助;“支配”指安排,也指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3.“管束”指加以约束,使不越轨;“管护”指管理保护,使不受损害。
4.“沉重”指分量大,程度深,也指(心情)忧郁,不愉快;“沉痛”指深深的悲痛,也指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根据词义及相关语境选择对应词语的序号填空即可。
8.答案:鲁迅;周树人;朝花夕拾;10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从对联中的“左翼先锋”“呐喊”等词入手分析,就可以推断出纪念的人是鲁迅。
9.答案:(1)D
(2)(示例)一本讲义,溢满师爱和热诚。
(3)①(示例1)走进绍兴,走近鲁迅。(示例2)绍兴与鲁迅同在,鲁迅与你同行。
②从这里(火车站)向南步行到公交站,乘坐公交车,依次经过水联大厦、电力大厦、华丰大厦、红太阳写字楼四个站点,之后就会到达终点站。下车向西步行,一会儿就能到达鲁迅纪念馆。
解析:(1)该书法作品字体为楷书,D项是行书的特点。
(2)根据仿写“字字相对”的特点,联系《藤野先生》中先生为“我”修改讲义一事体现出的师爱和热诚进行仿写即可。
(3)①答题时,可以紧扣活动主题,围绕“绍兴”“鲁迅”,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表述。②答题时,首先明确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再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公交站点,然后依次理清所经过的站点即可。注意题干中字数的限制。
10.答案:(1)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
(2)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白石发现蟹腿特点时惊喜、激动的心情,表现了他的痴迷。
(3)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
(4)不能颠倒。因为第⑩段写齐白石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第 段写齐白石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两段从古到今,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所以不能颠倒。
(5)人物传记要真实,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解析:(1)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相关内容加以概括提炼。从第①段“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再结合第②段“齐白石傲,傲如古松”、第⑤段“齐白石痴,痴如顽石”、第⑧段“齐白石谦,谦如空谷”可概括出齐白石先生的三个特点。
(2)这句话中“如梦方醒”“眉飞色舞”是神态描写,“指给夫人看”是动作描写,“蟹腿扁而鼓……当留意”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白石发现蟹腿特点时的神态和心理感受,表现他的大梦初醒般的快乐、兴奋,及有所发现收获的激动愉悦的心理。再联系本部分的主题“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可知,表现了齐白石潜心钻研绘画艺术的痴迷。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对应的是第②—④段:根据第③段“先生傲骨一身……警诫子孙不要混迹官场”可知,齐白石的“傲”,傲在不汲汲于权贵,认为做官是很俗气的事情;根据第④段“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又拣回石头一担”可知,齐白石的“傲”,傲在自尊自强。所以,齐白石的“傲”不是清高看不起他人,而是不慕权贵、自尊自强的铮铮傲骨。齐白石的“谦如空谷”对应的是第⑧一 段:根据第⑨段“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可知,齐白石虚心好学、尊重他人;根据第⑩段“青藤雪个远凡胎……三家门下轮转来”可知,齐白石虚心好学;根据第 段“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可知,齐白石虚心好学、尊重他人。所以齐白石的“傲”体现在他虚心地对待同行前辈和同辈,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说他“傲如古松”其实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的高尚人格。
(4)根据第⑩段“先生作画……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可知,这一段是写齐白石是如何对待前辈画家的,表现其虚心谦逊和好学;根据第 段“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可知,这一段是写齐白石是如何对待同时代的画家的。故这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到现代,时间线索清晰明了。故不能颠倒顺序。
(5)从小贴士内容“传记要求真实……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再结合本文所写的齐白石的几方面特点可知:人物传记要真实。再从“但是……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并结合本文所写的齐白石的几件事可知:传记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再从“在记述事件时……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并结合本文对齐白石的多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可知,传记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用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