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3: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01讲核心
第二单元
01讲核心
一、藤野先生
重点字词
yīng樱花 1.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花白色或粉红色,果实球形,黑色。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
绯红 鲜红。
wǎn如 正像;好像。
掌故 关于历史上的典章制度、人物事迹等的传说或故事。
落第 指科举考试 。第:等第,名次。
jī 形 1.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2.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偏于某一方面。
不逊 没有礼貌;蛮横。逊(xùn)。
nì 名 不具名或不写真实姓名。
诘责 jié zé 责问。
呜呼 1.也作乌呼、於呼、於戏。文言叹词。表示叹息。2.借指死亡(含贬义)。
qī 然 形容悲伤。
教 huì 教训;教导。
油光可 jiàn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 无消息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抑扬顿 cuò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正人君子 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深恶 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答案: fēi 宛 没考中 畸 xùn 匿 凄 诲 鉴yǎo 挫 wù
文学常识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自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二、回忆我的母亲
重点字词
diàn 农 租入全部或大部分土地,自己从事劳动的农民。
劳碌 事情多而辛苦。
私 shú 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贤集》及四书、五经等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周济 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
宽厚 1.宽而厚。2.(待人)宽容厚道。3.(嗓音)浑厚。
仁慈 仁爱慈善。
连夜 1.当天夜里(就做)。2.接连几夜。
wèi 勉 安慰勉励。
不辍 亦作“不惙”。不止;不绝。
任劳任怨 做事能够经受劳苦和别人的抱怨。
为富不 rén 要聚敛财富便不会讲仁慈。指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答案:佃 lù 塾 慰chuò 仁
文学常识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三、列夫·托尔斯泰
重点字词
Yǒu 黑 1.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2.颜色深黑。
粗糙 1.(质料)不精细;不光滑。2.(工作等)草率;不细致。
qí qū 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平庸 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zhì 留 停留不动。
yú dùn 愚笨;不伶俐。
器宇 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蒙昧 1.不懂事理;愚昧。2.没有文化以前的原始状态代。
缰绳 牵牲口的绳子。
xuān 昂 1.高扬。2.形容精神饱满、振奋的样子。
胆 qiè 胆小;缺少勇气。
藏污纳 gòu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说藏垢纳污。
鹤立鸡群 《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后多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正jīn 危坐 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猎缨正襟危坐。”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诚 huáng 诚恐 古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后也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 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答案:黝 cāo 崎岖 yōng 滞 愚钝 mèi jiāng 轩 怯 垢 襟 惶
文学常识
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四、美丽的颜色
重点字词
微妙 深奥玄妙,难以 。
zào 热 (天气)干燥炎热。
zhì 息 因周围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严重困难乃至停止呼吸。
吹嘘 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jīn 疲力尽 也说筋疲力竭。用尽了力气,极其疲劳。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hé 颜悦色 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答案:捉摸 燥 窒 xū 筋 和
文学常识
1.艾芙·居里(1904年12月6日-2007年10月22日),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的小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之妹。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法国作家,代表作为撰写的其母传记《居里夫人传》。
2.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具有文学性和历史性双重特性。
人物形象分析
(一)常见考查形式
1.本文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二)答题思路解析
人物形象塑造是记叙文(小说)的核心,人物形象分析也是常考考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人物的身份、职业、言行举止等多角度展开,尤其要抓住人物的独特性进行分析,避免分析形象不准确、不具体。
答题格式:四字形容词+文本分析(示例:他是一个……的人,从文中他……可看出)
(三)常见人物分类
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将常见人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亲人类:善良淳朴、勤劳朴实、乐观坚强、教子有方、关爱子女、富有生活经验、重视亲情、细心认真、体贴、孝顺
例:分析《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回忆我的母亲》)
答: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重视教育,从文中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等事件可看出。
师生类:(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导有方、富有教学智慧、风趣幽默、严肃认真、严格、关爱学生) (学生:尊师重道、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关心老师)
例:分析《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藤野先生》)
答: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的者,从文中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等事件可看出。
伟人类:乐于奉献、献身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易近人 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和蔼可亲、从谏如流、雄才伟略、器宇轩昂、审时度势、大家风范
例:分析《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美丽的颜色》)
答:居里夫人热爱科学、顽强研究、贫贱不移,从文中她不惧恶劣的环境做科学研究,最终发现镭可看出。
(四)练经典
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母爱永远
管峻
我的母亲生于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四年,十六岁的她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的入党宣誓,是在一片坟地里悄悄进行的。母亲当年的主要任务,是在苏北抗日根据地,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送情报。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
母亲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我是最小的儿子。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母亲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寻常母亲,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糖饼、年三十给我压岁钱的普普通通的慈母。
因为父亲每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没有问题。可是,在我十岁的那年,家父患病,多处求医,未能治愈。一九七六年,父亲不幸病逝。这一变故,对母亲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我的少年记忆里,为了将子女带大,母亲坚强的韧劲又重新复苏起来。因为想挣更多的工分,已经五十岁的母亲直接加入到生产队男劳力的体力活中,挖河泥、推小车、挑大粪、打麦场、耕田耙地,母亲一样不落地干。
记得有一次,母亲累倒在草垛旁,是家里的狗唤我去将她背回家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咽炎,她独自一人步行近百里去求助民间医生。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母亲后来又患了肾炎,全身浮肿。但她仍爬到房顶,将漏雨的茅屋顶修补一新。母亲的这些辛劳,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我急切地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一九八三年,我应征入伍去苏州武警支队服役,这对我和母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对我而言,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门,奔向属于自己的前程。而对母亲来说,她已年迈,也如愿地让我这个老小脱手了。但毕竟长这么大,我从未离开过故土,也从未离开过母亲。临走前的那几天,母亲虽然不说,但看得出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她不大识字,也不善言表,但时常躲到背地里流泪。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难忘。
我敬仰我的母亲,她辛劳一生,从不叫苦喊累。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而为了子女,她曾经答应我,要爱惜生命,多见证子孙们的幸福生活。
可母亲还是安静地走了。那天,大哥打电话来说:“妈妈状态很不好,我们很快就要没有妈妈了。”年近古稀且在我看来对儿女情长一向宽心的大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我不禁潸然泪下。是啊,有母亲在,我们就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我每年无数次奔回家里,就缘于母亲还健在。母亲走了,家就散了,家乡也变成了故乡。在我父亲去世四十年后,母亲终于无牵挂地去和父亲团聚了。
1.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温馨提示:透过词语意思品析人物内心世界。)
之前从不拍照的母亲,悄悄地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张照片塞进我的口袋里,然后转头就去擦拭眼泪。
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整体阅读全文,概括主要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对塑造母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从内容来看,这一段看似闲笔,却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作用。)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画线句子。
(温馨提示:联系全文,说说母亲与“家”的关系,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运用了动作描写,母亲对儿子百般不舍,不想用离别的痛苦来羁绊儿子,又实在抑制不住。“转头”将母亲复杂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2.坚强,她为革命,可以舍命,失去丈夫独力抚养孩子,一生劳作;朴实,虽然年轻时曾是革命者,但在儿子眼里是温暖的、飘着泥土气息的普通的慈母;慈爱,不舍儿子远离。 3.第一段回顾了母亲的革命史,正面写了她的勇敢,侧面交代了她为革命所做的贡献。为后文写她回归家庭做铺垫,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4.在孩子眼里,从小到大,母亲都维系着一个家庭,小的时候,孩子们依赖母亲,母亲就是家。长大后,大家各奔东西,有了各自的家庭,但只要有母亲在,家就还在。母亲去世了,这个维系没有了,家乡也就成为了故乡。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无比沉痛的感情。
【解析】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所做事件和细节描写)、作者感情(感彩)理解。加点这几个词语,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从不拍照的母亲,拍了照片,“塞进”我的口袋,“转头”“擦拭”眼泪,写出母亲在我离开家门时的不舍与牵挂,但又不能阻拦的无奈心理刻画了出来。
2.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做很多的工作,以致累倒,表现母亲的坚强;我应征入伍,母亲流泪难过,表现母亲的不舍;还有评价性的语句“为革命,可以舍命;为家庭,可以拼命”可以直接拿来用。
3.考查文段的作用。此文主要写的是母亲,第一段交代母亲参加革命的经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为革命做事,突出其勇敢。“抗战胜利后,上级领导曾七次邀请我母亲南下任职,母亲一一谢绝了”此句写母亲谢绝任职,为家庭而放弃事业,从侧面衬托其伟大。
4.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划线句子“母亲”“家”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词,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母亲在,我们才有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只要有母亲在,家就还在。母亲去世了,“家”也就没有了,家乡也就成为了故乡。表达作者失去母亲后无比沉痛的感情。
【点睛】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