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3: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01讲核心
第四单元
01讲核心
一、背影
重点字词
交 xiè 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狼藉 也作狼籍。杂乱不堪;乱七八糟。藉(jí)。
簌簌 1.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2.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3.形容肢体发抖的样子。
fù 闲 晋朝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称没有职业在家闲着为“赋闲”。
游 guàng 游览;为消遣而闲走。
chóu chú 1.犹豫。2.停留;徘徊不前。3.得意的样子。
pán shān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tuí 唐 颓丧;精神委靡不振。
琐 xiè 1.琐碎。2.生活中的小事。屑(xiè):碎末。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答案: 卸 jí sù sù 赋 逛 踌躇 蹒跚 颓 屑
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白杨礼赞
重点字词
开 kěn 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倦怠 疲乏困倦。
丫枝 枝丫。
jué 强 性情固执,强硬。强(jiàng)。
婆 娑 1.盘旋舞动的样子。2.枝叶扶疏的样子。3.眼泪下滴的样子。
主 zǎi 1.支配;统治;掌握。2.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
qiú 枝 亦作“虯枝”。盘屈的树枝。
伟岸 身体魁梧;高大。
傲 然 坚强不屈的样子。
wǎn 然 仿佛。
秀 qí 美而高。
鄙视 轻视;看不起。
妙手偶得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坦荡如 dǐ 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qián 滋暗长 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 恹欲睡 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旁逸斜出 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不折不挠 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答案:垦 dài 倔 pó suō 宰 虬 ào 宛 颀 bǐ 砥 潜 yān náo
文学常识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 ,中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腐蚀》《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宿莽》《委曲》;散文集《白杨礼赞》《速写与随笔》《话匣子》《印象·思想·回忆》《炮火的洗礼》《时间的记录》;评论集《谈最近的短篇小说》《夜读偶记》《给青年作者的信》《鼓吹集》《鼓吹续集》;话剧剧本《清明前后》;中短篇小说《路》《三人行》《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作品集《茅盾文集》《茅盾选集》《茅盾全集》等。
三、散文二篇
重点字词
兴 味 兴趣。
洗 dí 洗掉脏东西。涤(dí)。
bēi微 地位低下,没有权势。
牛 dú 小牛。也叫牛犊子。
róng 毛 指人或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消 shì 消失。
繁殖 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种接代的过程。
凋谢 1.(草木花叶)脱落。2.指老年人死。
è 制 1.用力控制(某种感情)。2.阻止;迫使停止。
bīn 临 紧接;临近。
深渊 很深的水潭。比喻危险或困苦的境地。
星 chén 星的总称。
答案:xìng 涤 卑 犊 茸 逝 zhí diāo 遏 濒 yuān 辰
文学常识
1.严文井(1915年-2005年7月20日),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2.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四、昆明的雨
重点字词
辟邪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作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鲜 yú 新鲜肥美。
篱笆 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一般用竹子、苇子、秫秸、荆条、树枝等编扎而成。
格调 1.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2.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yāo 喝 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暮年 晚年。
情味 情调;意味。
苔痕 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 状态词。很 的样子。
连绵不断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 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答案: bì 腴 吆 mù zā zā 稠密
文学常识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
散文思路梳理
(一)常见考查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表格提示,完成表格填写。
2.请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段落顺序)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大意。
(二)方法指导训练
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例如: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 朱自清《春》
(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例如: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思路:
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例,重点明确:写作对象、写作顺序、主要特点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情感。
方法指导:
表格梳理题:
“两看一仿”,看类别定方向,看提示定范围,仿例句定表述。
首先分析表格几列分别考查什么能力,然后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段落范围以及表格中例句的信息提示,我们发现可以在更小范围内捕捉到答案信息。这就是看提示定范围。分析同列中的例句,参照例句进行仿写,答案就比较完整了。
例1.《背影》以文中写到“我”四次流泪。请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情感
第一次 悲伤
第二次 望父买橘
第三次 依恋
第四次 读父来信 挂念
答:见父失业;感动;与父分别;
解析:以表格形式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中的“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可得:见父失业。
第二空:根据末段中的“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得:感动。
第三空:根据末段中的“等他的背形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可得:与父分别。
例2.《白杨礼赞》一文第⑤段既写了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又写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读一读,完成下面表格。
外部形态 干



内在气质
答:外部形态:干:笔直、高、绝无旁枝。枝: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叶: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皮: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内在气质:努力向上、团结、不折不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提供提示“外部形态:干”,找到第⑤段“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可概括为:笔直、高、绝无旁枝;
根据提供提示“外部形态:枝”,找到第⑤段“笔直的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可概括为:笔直、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
根据提供提示“外部形态:叶”,找到第⑤段“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可概括为: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
根据提供提示“外部形态:皮”,找到第⑤段“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可概括为:光滑、银色的晕圈、淡青色;
根据提供提示“内在气质”,找到第⑦段“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断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可概括为:努力向上、团结、不折不挠。
方法小结:
1.六要素归纳法:记事写人的文章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策:首先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概括的时候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围绕线索进行概括。
3.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先要理解文章意思,弄清文章各段段意,再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经过修改加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一篇文章往往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主要内容就是详写部分,即是重点段。我们可以抓住重点段,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有些文章的重点段不止一个,可以把它们连起来概括,或用“……的经过、……的几件事”等形式概括。
6.事件提问法:既对一件事的结果或一个人的结局进行寻根究源的提问,从回答问题中概括整件事。
7.自写法: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适用干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原因、概括人物心理、形象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有例句的,可以揣摩、仿照题目中的一点的答法,去完成试题。
(三)练经典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迹印。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小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许多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请结合课文①—④段的关键句拟写小标题,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填写空缺表格。
自然段 拟写小标题 情感态度
第1自然段 个体生命的有限 ①
第2自然段 ② 感动
第3自然段 ③ 感谢
第4自然段 生命永久的礼赞 赞美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
(3)古往今来,生命意义一直是文学创作中不衰的主题。请结合课文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①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冰心《谈生命》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1) 可怜 生命自身的神奇 生命蔓延的奇迹
(2)通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遣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3)我们要赞美生命,要感谢生命,不虚度年华,更有价值。
【详解】(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小标题的拟写,情感的概括。
①处:结合第①段“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那存在过的忧愁,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可知,这里填写“可怜”。
②处:结合第②段“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可知,这里填写“生命的自身的神奇”;
③处:结合第③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是永久的”“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句可概括为:生命蔓延的奇迹。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者将“生命”和“衬衫”相对比,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可是个人生命却“那存在过的忧愁,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突出表现了生命的不可逆转,表现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无可奈何。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得出启示。
根据文中第④段“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就是奇迹”内容可知,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要赞美生命;
根据材料所给语句“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和“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句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感谢生命,不断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更有意义,更加美丽。
回答启示时,围绕这些来谈即可。
示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生命,珍惜活着的每一个时刻。把握当下,不要浪费一分一秒,充分利用我们自身有限的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断去创造价值,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加美丽。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