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01讲核心 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1 23: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01讲核心
第五单元
01讲核心
一、中国石拱桥
重点字词
雄跨 解释1.犹高踞。 2.指高踞者。 3.大幅度跨越。
记载 意思是指把事情记录下来,也指记录事情的文字。
残损 意思是残害、损害;伤残缺损。
古 pǔ 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
桥 dūn 桥墩是支撑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活载传至地基的亚筑物、桥台设在桥梁两侧。
推 chónɡ 指非常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予很高的评价。尊崇,推重崇敬。
侵略 意思是侵犯掠夺。
序幕 是多幕剧置于第一幕之前的戏,交代人物的历史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巧妙绝 lún 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交头接耳 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独一无二 非常稀少,没有可比或相同的。
答案: kuà zǎi 朴 墩 崇 lüè 伦 xiào
文学常识
茅以升(1896年1月29日—1989年11月12日),也写作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生前系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二、苏州园林
重点字词
映衬 1.互相映照、衬托使显现。2.修辞方式,并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败笔:1.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2.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丘 hè 指山峰与河谷;山野幽僻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意境。
雷同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嶙 峋 1.形容山石峻峭、重叠。2.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依傍 1.依赖;依靠。2.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
màn 延 向四周扩展延伸。
雕 lòu 1.犹雕刻。2.指雕刻品。3.比喻刻意修饰文辞。斟酌:1.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2.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因地zhì 宜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 xīn 裁 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重峦叠 zhàng 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俯仰生姿 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轩 xiè 指以轩敞为特点的亭阁台榭一类建筑物。
答案: chèn 壑 lín xún bàng 蔓 镂 制 心 嶂 xuān 榭
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三、蝉
bào  晒 将物体置于阳光下使之干燥。
suì道 1.指墓道。2.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
恶  liè 很坏。
倒悬 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
折皱 未被展平的折痕(如在薄膜上的)。
xiān  维 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防  yù 防守抵御。
顾  jì 因某种顾虑而不愿直言径行。
联结 联络,联系,结合连接。
车  zhé 车轮辗出的痕迹道口两侧的人流、车流汇成一片。
寻觅 寻求,探索。
xuān xiāo 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
不怀好意 怀:包藏。没安好心。
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罅隙 裂缝;缝隙;缺点,劣迹。
答案:暴 隧 劣 dǎo 纤 御 忌 辙 mì 喧嚣 zhōng xià
文学常识
法布尔(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做出贡献,曾经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主要作品有:《昆虫记》(全十卷),《自然科学编年史》。
四、梦回繁华
重点字词
hàn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题 bá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擅长 独具某种特长
城 guō 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城或城市。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考订 考核订正。
田畴 田地等。畴:字从田,从寿,寿亦声。“寿”意为“长时间的”。“田”与“寿”联合起来表示“长期归属农家耕作的田地”。本义:终生口粮田。说明:“畴”为政府一次性授予农民的终生口粮田,农夫死后由政府收回
岔道 1. 岔路。2. 歧路。
cù 拥 很多人紧紧围绕着或卫护着。
宏敞 高大宽敞。
jué 取 1.抓取;拿取。2.获取;掠取。
qiú 劲 强劲有力;刚健有力。多指书画的运笔。
春寒 liào qiào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料:估量,揣测的意思。峭:急,尖利的意思
长途 bá shè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摩肩接 zhǒng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luò yì 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 。
zhú lú 相接 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答案:翰 跋 shàn 郭 chóu chà 簇 chǎng 攫 遒 料峭 跋涉 踵 络绎 不断 舳舻
文学常识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说明文语言赏析
(一)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性
常考类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①表态(不能删);②定性(起限制作用,表程度、估计、数量等);③在文中意思;④删去后的意思,去掉后与实际不符,太绝对;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例1:“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苏州园林》)
答:不能删去,往往有“常常”的意思,表限制,说明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但不是全部都如此。如果删去,与实际不符。“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考查说明文语言。“往往”是一个表限制的副词,常常、经常的意思。在句中表示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经常会安排桥梁。但并不排除不安排桥梁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意过于肯定,与事实不符。“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常考类型二: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对策: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例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②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国石拱桥》)
答:①“在当时”一词是对时间的限制,用在这里,表示赵州桥的大拱在它的建造年代是世界上最长的,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赵州桥的大拱在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②“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后句子的意思,进而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①“在当时”一词,说明只是在那个时候,并不代表现在,是在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赵州桥的大拱在它的建造年代是世界上最长的,如果没有“在当时”一词,就变成赵州桥的大拱在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在当时”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②“几乎”,是在程度上加以限制,说明了桥面与河面不完全平行,符合实际情况,如果缺少,句意就变成了完全平行,这与客观实际不符,“几乎”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常考类型三: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在文中作用;④所换词语事物意思和内容;⑤换掉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例3:“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是否可以换成“相同”?为什么?(《中国石拱桥》)
答:不可以换,“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如果换成“相同”后,表意不准确,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这里考查词语是否能够调换,作答时应了解词语的含义后进行对比分析。“雷同”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是败笔,属于贬义词;“相同”指彼此一致,没有区别。它是允许的,中性词。如果换成“相同”,句子变成了“一座一个样,决不允许一致”,表意有所变化,不够准确、严密,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常考类型四:指示性代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期中的一部分。
例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指 。(《苏州园林》)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答:“这”指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判定指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指代词的前边寻找答案(少数在指代词后边),有可能是指代词紧挨着的上一句,也可能在更前边。找到后拿到原句读一读,检验是否准确。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内容在它的前一句“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二)练经典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说桥梁
陈从周
①桥梁建筑,它不仅是一种具有实际交通功能的工程,而且是既有美感又多情趣的艺术作品。从《诗经》“迎亲于渭,造舟为梁”,到清代黄仲则的“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之句,历代诗人词客,为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另有以桥诗入画,或以画记桥,从对桥梁的欣赏,触绪牵情,引起一系列的联想,有赞叹而形之歌咏笔墨。这些文艺性的描绘,更为桥梁的艺术形象增添了风采。
②桥梁之所以能称得上艺术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桥梁本身从布局、选形、用材、装饰等客观的物质因素中,体现了人类很多积极的思想因素;而桥在特定的环境中,又会引起人浮想联翩的情感,使桥梁艺术丰富而多彩。
③一般说来,桥造在哪里,仅是服从交通的需要,但是在众多可以选择桥址的地方,有意识地配置桥梁,这也是艺术。我国河道,存在三种情况,即大河、支流和小溪,因此,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几成为不移的规律。而桥梁的建造,亦随之而异,各臻其妙。我国山区、水乡或平原城镇,将至该地,必遥见一塔;入城镇前,必经一桥。这样的布置随处可见,亦标志了中国城镇的独特风貌。(A)这些控制城镇通道的桥梁,如“灞桥折柳”“卢沟晓月”,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种种复杂感情。
④建筑群里往往配置一定的桥梁,这些桥梁常是建筑在人工开挖的池沼曲水之上。这已不是为了克服自然险阻而修桥,而是在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从社会生活中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
⑤中国园林,是天然胜景和人间美丽的建筑的集中组合,供游人开畅襟怀、赏心悦目的地方,往往使人流连忘返,徘徊不去,所以对桥的要求又有不同。中国园林中桥梁的布局和形式,完全不同于西方而特具中华民族风格。
⑥桥梁的选形,基本上取决于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但是,一定的形式会联系到一定的艺术感受,再结合所处的环境,更衬托出桥的姿态。燕赵的联拱平弛,屹立在骏马秋风的冀北,气势雄壮。水乡的薄拱轻盈,凌波于杏花春雨的江南,更觉秀丽如画。(B)泉州安平长桥,一如压海长堤,雄健为闽南之冠。大渡河边,群山高耸,泸定桥一线横空,凌云飞渡。这些,都是桥梁结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
⑦不同材料的质感相殊,石桥的凝重,木桥的轻盈,索桥的惊险,卵石桥的危立,令人赞赏。且色彩灿烂,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山麓、平畴、水乡、海岸、园林、市街,又因晨曦、暮霭、竹翠、枫丹、涵月、漱流,景物各异,动静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画面。
(1)A、B两个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末句中“这些文艺性的描绘”指什么?请简要说明。
(3)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说下列加点字词的作用。
①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几成为不移的规律。
②中国园林中桥梁的布局和形式,完全不同于西方而特具中华民族风格。
(4)桥梁称得上艺术品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1)A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桥梁联系着人间的感情。 B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桥梁结构本身的形象之美。
(2)指历代诗人词客为桥写下的诗句和以“桥”诗入画或以画记桥的绘画。
(3)①“几”是“几乎”的意思,表程度,强调了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说话留有余地。
②“完全”是“全然,纯粹”的意思,表强调,突出了中国园林中的桥梁的民族风格。
(4)①有些桥梁控制城镇通道,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悲欢离合的复杂感情,有些桥梁服从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②选形注意形式,结合环境,衬托出桥的姿态。③选材注意材质、色彩和环境的搭配。
【详解】(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由“如‘灞桥折柳’‘卢沟晓月’”可知,A句列举了“灞桥”“卢沟桥”的例子,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具体的实例说明“这些控制城镇通道的桥梁”“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种种复杂感情”,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由“泉州安平长桥,一如压海长堤”可知,B句列举了“泉州安平桥”的例子,并把安平桥比作“压海长堤”,运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具体真实的例子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桥梁的选形”“会联系到一定的艺术感受,再结合所处的环境,更衬托出桥的姿态”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2)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并筛选信息,找到所问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前后文语境分析作答。
“这些”是指示代词,代指的内容可从前文筛选。由“为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另有以桥诗入画,或以画记桥”可知,“这些文艺性的描绘”具体指“历代诗人词客,为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以桥诗入画,或以画记桥”而“形之歌咏笔墨”留下的文艺性描绘。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时,首先要解词,然后从语言的角度进行小结,说明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①“几”是“几乎”的意思,表程度的限制词,说明了“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的特点,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说话留有余地,符合实际情况。
②“完全”是“全然,纯粹”的意思,表程度的词语,突出强调了“中国园林中桥梁的布局和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风格”,而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点。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围绕问题分析概括回答。
由第②段“桥梁之所以能称得上艺术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可知,本段是总起段,下文分述多方面的“原因”,故本题的答题范围在③—⑦段:
由第③段“这些控制城镇通道的桥梁……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种种复杂感情”可知,桥梁能称得上艺术品,是因为“桥梁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种种复杂感情”。
由第④段“桥梁……在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从社会生活中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可知,桥梁能称得上艺术品,是因为桥梁服从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
由第⑥段“桥梁的选形,……会联系到一定的艺术感受,再结合所处的环境,更衬托出桥的姿态”可知,桥梁能称得上艺术品,是因为桥梁的选形,注意形式上的艺术感受,并结合环境,衬托出桥的姿态。
由第⑦段“不同材料的质感相殊……令人赞赏。且色彩灿烂,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画面”可知,桥梁能称得上艺术品,是因为选材注意材质、色彩和环境的搭配。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