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先行学习
预学课文独立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诺贝尔奖的相关知识。
2.请你在文中画出此则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
3.这篇新闻被公认为新闻中的佳作,请你结合新闻的特点写出三条或以上成为佳作的理由。(可就新闻事实、语言等入手)
4.阅读当地的知名报刊,选择当地知名报刊上的一则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新闻(消息),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走近人物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颁发( ) 挪威( )
遗嘱( ) 仲裁( )
巨额( ) 卓有成就( )
bān
nuó
zhǔ
zhòng
é
zhuó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建树:建立的功绩。
仲裁: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
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1)导语。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交代颁奖机构、时间、办法及颁发对象等。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3)主体。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发机构、奖金来源及颁奖时间与地点。
(4)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的制度。
第一部分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交代了
强调了
暗示了
首届颁发——即第一届
消息的主要内容、颁奖的开创性意义
本则消息叙述的角、下文需要详写的内容
自主探究
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简要说说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1段,概括了主要内容——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找出消息的主体部分,简要说说主体部分的内容有哪些。
主体部分——第2、3段。
内容有——①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
②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③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
评奖权的分离。
本文结尾部分是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补叙。
交代了新闻背景,具体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制度,突出诺贝尔奖评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使得消息更加完整、全面,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
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
这则新闻俨然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的人物、机构,诺贝尔奖的来历及资金来源等,赞美了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激发人类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诺奖颁发
主体:获奖人员及其他
背景:资金来源、管评分离
赞美
贡献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声惊雷之后,天空突然渐渐下起了小雨。B.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认同感。C.他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的原因,是由平时勤奋努力所造成的。D.生活中,我们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
A.不合逻辑,可删去“突然”。
B.成分残缺,可删去“使”。
C.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D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漫步花丛中,听见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B.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C.春雨具有滋润万物,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A.搭配不当,“听见”不能与“花香”搭配。
C.成分残缺,可在“万物”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D.语序不当,应将“开展”与“策划”对调位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