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3 唐诗五首
唐诗
基本形式六种:
派别:
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羁旅思乡诗派
浪漫诗派、现实诗派……
诗歌赏析“十二字”法
第四步:悟哲理 诗内涵是...,讲了...道理,
启示...
第三步:析感情 直抒胸臆/委婉表达
(运用字、句)表达..情感
第二步:明方法 用...手法/写法
第一步:描景象 用...意象描写...图景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gāo
xǐ yǐ
d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起
承
合
转
描绘了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的图景。
描景象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列两句诗的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明方法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叙事
写景
抒情
明方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静态
静态
动态
动态
对偶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运用动静结合,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氛围,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反衬出诗人的忧郁、孤独。
明方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用典,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整理手法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叙事
写景
抒情
静态
静态
动态
动态
对偶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用典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shì)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初唐时,曾官太乐(yuè)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纵酒自适。
读懂作者
《野望》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抒发了诗人避世归隐的情怀。
析情感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两者都是田园诗,但其风格有差别。《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而《归园田居》则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
②两首诗在艺术上总体都是一种质朴自然的风格,但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上却是不同的。王绩是“出走者”,落寞于曲高和寡,高蹈孤立;陶渊明是“归来者”,欣喜于无拘无束,自由自然。
对比两首诗有何异同?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
(3).《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的诗句是:
——————,——————。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当堂检测
使至塞上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了解作者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dū
yān
sài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了塞外奇丽壮阔的风光。黄沙茫茫,无边无际,极目远眺,只看见天空的尽头一缕狼烟升腾,俯首远瞰,横贯沙漠的黄河边,苍茫的天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描景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以景物自比。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征蓬”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明方法
明方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勾勒雄浑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背景链接
析情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使者身份
轻车简从,内心孤寂
漂泊无定,内心抑郁
风光壮美,开阔胸襟
慷慨悲壮,赞叹将士
①全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②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象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析情感 悟主题
1.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
。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中唐时期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现存诗歌近三千首,数量当推唐代诗人之冠。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描景象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早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色彩缤纷的春花慢慢地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淹没马蹄。
明方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运用拟人的手法,“争”字让人感受到春光的难得和宝贵,“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而活泼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摹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筑巢的动态场景。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拟人,“乱”字写出了花的颜色和种类的繁多;“浅”字写出了春草初生时的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表现了西湖盎然的春意。
《钱塘湖春行》中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析情感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花、草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析情感 悟主题
【甲】《钱塘湖春行》
【乙】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甲】诗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乙】诗则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断,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3分)。
分析【甲】【乙】两诗尾联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的不同。(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