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10:30:43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一、null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饱涨”的“涨”应读zhǎng,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炽红”的“炽”应读chì,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该项加点字注音无误;
D、“缅桂”的“缅”应读miǎn,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用字的字音。涨。多音字,读zhǎng时,常组词为上涨、涨水、饱涨;读zhàng时,常组词为涨红、泡涨。炽,只有一个读音chì,常组词为炽热、炽烈。缅,只有一个读音miǎn,常组词为缅怀、缅甸、缅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答案】C
【知识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张目结舌”的意思是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用在语境中合适;
B、“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用在语境中合适;
C、“故步自封”的意思是自己停留在原地。比喻保守,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含贬义。语境表达的是对昆明花海的赞美,应该用褒义词,该项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D、“情味”的意思是情趣,用在语境中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首先需要解释词语的意思,包括原意和引申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感彩、词语运用的对象两个方面来分析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词语的感彩有三种:褒义词(表示夸奖/赞赏),贬义词(表示批评/谴责)和中性词(客观陈述)。词语运用的对象要分清楚上(上级/长辈)下(下级/小辈),有的词语是上对下,有的词语是下对上,需要具体分析。
3.“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写雨的诗句有很多,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故答案为: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含有“雨”的诗词名句,标明诗词名句的作者和出处即可。注意诗词名句的书写要准确。
4.名著阅读。
①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②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   》,是法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文字中的“它”指   ,善于利用   制服敌人。
【答案】昆虫记;法布尔;螳螂;心理战术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通读文段,抓住关键词“ 薄翼 ”“前腿”“小昆虫”可知,这两段文字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通过“ 半身直起 ”“ 薄翼宽阔而又轻柔 ”“ 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 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 ”可知,这段文字描述的“它”指的是螳螂;由“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可知,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故答案为:昆虫记;法布尔;螳螂;心理战术。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和基本内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二、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阅读文段,说说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8.《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通过“昆明的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仙人掌、各类菌子、雨季的杨梅、缅桂花。
6.运用外貌、语言、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7.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8.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定位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赏析。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从描写、内容、作用、情感四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状态或性格特点),衬托了......,表达了......(情感)。
(3)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释词语含义时,先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的语境意思。答题格式为:词语原指/原义是......,在这里指......。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小见大,指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较大的主题或者揭示较深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时,需要抓住平凡细小的事情来分析。
5.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在第3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各类菌子,在第4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杨梅,在第2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缅桂花。
故答案为: 仙人掌、各类菌子、雨季的杨梅、缅桂花。
6.“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是对卖花女孩的外貌描写,“卖杨梅——”是对卖花女孩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表达了作者对雨季杨梅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外貌、语言、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7.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结合“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青绿色的”可知,“格调”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结合“这东西这么好吃”可知,“张目结舌”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故答案为: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8.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可知,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小事物,表达作者对昆明的深沉的爱。作者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这些小事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有删改)
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二识丁香花→   三识丁香花。
1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3.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9.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10.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11.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12.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3.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联想想象;排比;双关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结合提示信息定位相关段落,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梳理情节。
(2)本题考查过渡句的结构作用。大的段落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简短小自然段出现,而且有些段落的开头或末尾还有过渡性的句子,这些都是过渡段和过渡句。过渡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答题结构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3)本题考查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是一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双关分为意义双关和谐音相关两种类型,意义相关是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谐音双关是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答题格式为:某词一语双关,表面是指......,深层是指......。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从修辞、内容、作用、情感四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化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状态或性格特点),表达了......(情感)。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首先应从标题入手,看标题是否含有情感或道理;然后,应从开头和结尾入手,分析中心段所在的位置;最后,抓住中心段,找出含有情感的句子(抒情句)或体现道理的句子,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9.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由第①②段可知,作者“ 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的“园艺书籍”中;
由第③段可知,作者“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时;
由第⑥段可知,作者“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可知,作者三识丁香花是在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故答案为: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
10.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的中间位置,是过渡段,结构作用是承上启下,“ 百头千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故答案为: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11.“苦味”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结合前文可知,“我”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只能眼巴巴看同学们进考场,眼睁睁看同学们从考场出来,实际上指“我”内心的苦闷、忧伤。
故答案为: 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12.通过“眼前浮现出”可知这句话是作者的联想、想象,“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则是三组并列的短句,所以这句话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故答案为: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3.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由第②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一个特点是枝繁叶茂、清艳宜人,这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
由第⑥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二个特点是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这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由第⑦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三个特点是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这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
从丁香花的生长经历来看,它即使生长在胡同深处,也不争不抢,而是暗暗蓄力,直至枝繁叶茂、清香远溢,这启示我们不要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故答案为: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同步练习
一、null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3.“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4.名著阅读。
①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②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   》,是法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文字中的“它”指   ,善于利用   制服敌人。
二、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阅读文段,说说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8.《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通过“昆明的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有删改)
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二识丁香花→   三识丁香花。
1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1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3.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饱涨”的“涨”应读zhǎng,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B、“炽红”的“炽”应读chì,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C、该项加点字注音无误;
D、“缅桂”的“缅”应读miǎn,该项加点字注音有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多音字和常用字的字音。涨。多音字,读zhǎng时,常组词为上涨、涨水、饱涨;读zhàng时,常组词为涨红、泡涨。炽,只有一个读音chì,常组词为炽热、炽烈。缅,只有一个读音miǎn,常组词为缅怀、缅甸、缅想。
2.【答案】C
【知识点】解释;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张目结舌”的意思是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用在语境中合适;
B、“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用在语境中合适;
C、“故步自封”的意思是自己停留在原地。比喻保守,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含贬义。语境表达的是对昆明花海的赞美,应该用褒义词,该项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D、“情味”的意思是情趣,用在语境中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首先需要解释词语的意思,包括原意和引申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感彩、词语运用的对象两个方面来分析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词语的感彩有三种:褒义词(表示夸奖/赞赏),贬义词(表示批评/谴责)和中性词(客观陈述)。词语运用的对象要分清楚上(上级/长辈)下(下级/小辈),有的词语是上对下,有的词语是下对上,需要具体分析。
3.【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写雨的诗句有很多,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再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故答案为: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含有“雨”的诗词名句,标明诗词名句的作者和出处即可。注意诗词名句的书写要准确。
4.【答案】昆虫记;法布尔;螳螂;心理战术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昆虫记》
【解析】【分析】通读文段,抓住关键词“ 薄翼 ”“前腿”“小昆虫”可知,这两段文字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通过“ 半身直起 ”“ 薄翼宽阔而又轻柔 ”“ 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 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 ”可知,这段文字描述的“它”指的是螳螂;由“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可知,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故答案为:昆虫记;法布尔;螳螂;心理战术。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和基本内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答案】5.仙人掌、各类菌子、雨季的杨梅、缅桂花。
6.运用外貌、语言、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7.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8.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定位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赏析。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从描写、内容、作用、情感四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状态或性格特点),衬托了......,表达了......(情感)。
(3)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释词语含义时,先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的语境意思。答题格式为:词语原指/原义是......,在这里指......。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以小见大,指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较大的主题或者揭示较深的生活哲理。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时,需要抓住平凡细小的事情来分析。
5.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可知,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在第3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各类菌子,在第4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杨梅,在第2自然段中想念了昆明雨季的缅桂花。
故答案为: 仙人掌、各类菌子、雨季的杨梅、缅桂花。
6.“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是对卖花女孩的外貌描写,“卖杨梅——”是对卖花女孩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表达了作者对雨季杨梅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外貌、语言、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7.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结合“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青绿色的”可知,“格调”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结合“这东西这么好吃”可知,“张目结舌”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故答案为:①“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②“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8.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可知,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小事物,表达作者对昆明的深沉的爱。作者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这些小事物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9.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10.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11.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12.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3.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联想想象;排比;双关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结合提示信息定位相关段落,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子来梳理情节。
(2)本题考查过渡句的结构作用。大的段落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简短小自然段出现,而且有些段落的开头或末尾还有过渡性的句子,这些都是过渡段和过渡句。过渡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答题结构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3)本题考查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是一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双关分为意义双关和谐音相关两种类型,意义相关是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谐音双关是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答题格式为:某词一语双关,表面是指......,深层是指......。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从修辞、内容、作用、情感四个方面来回答。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化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状态或性格特点),表达了......(情感)。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旨,首先应从标题入手,看标题是否含有情感或道理;然后,应从开头和结尾入手,分析中心段所在的位置;最后,抓住中心段,找出含有情感的句子(抒情句)或体现道理的句子,归纳总结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9.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由第①②段可知,作者“ 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的“园艺书籍”中;
由第③段可知,作者“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时;
由第⑥段可知,作者“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可知,作者三识丁香花是在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故答案为: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
10.第③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的中间位置,是过渡段,结构作用是承上启下,“ 百头千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故答案为: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11.“苦味”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结合前文可知,“我”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只能眼巴巴看同学们进考场,眼睁睁看同学们从考场出来,实际上指“我”内心的苦闷、忧伤。
故答案为: 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12.通过“眼前浮现出”可知这句话是作者的联想、想象,“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则是三组并列的短句,所以这句话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故答案为: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3.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由第②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一个特点是枝繁叶茂、清艳宜人,这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
由第⑥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二个特点是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这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由第⑦段可知,丁香花的第三个特点是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这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
从丁香花的生长经历来看,它即使生长在胡同深处,也不争不抢,而是暗暗蓄力,直至枝繁叶茂、清香远溢,这启示我们不要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故答案为: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