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4 12:01:2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一、null
填空。
1.《史记》的作者是   ,字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   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   (人名)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1.司马迁;子长;历史
2.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鲁迅
【知识点】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应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的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第1空、司马迁第2空、子长第3空、历史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应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的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第1空、纪传体通史第2空、十表第3空、八书第4空、七十列传第5空、一百三十第6空、鲁迅
3.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了一系列意外。这一系列意外有: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周亚夫军细柳》内容可知,文帝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到了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将士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持兵揖”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军霸上 军:   
5.军士吏被甲 被:   
6.天子为动 为动:   
7.上自劳军 劳:   
8.天子且至 且:   
9.曩者霸上 曩:   
10.使人称谢 称谢:   
【答案】4.驻军、驻扎
5.同“披”,穿着
6.被感动
7.慰劳
8.将要
9.先前
10.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驻扎在霸上。军:驻军,驻扎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军中将士官吏穿着甲衣。被:同“披”,穿着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被感到。为动:被感动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亲自慰劳军队。劳:慰劳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将要到达。且:将要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先前在霸上。囊:先前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派人向周亚夫问候。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   
今义:   
1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    今义:   
13.天子先驱至
古义:   
今义:   
14.居无何
古义:    今义:   
【答案】11.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部分。
12.营垒;墙
13.先行引导的人员;走在前面引导
14.经过;住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考生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于是天子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下诏给将军。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部分。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周亚夫就传下命令,打开营垒大门。壁:古义:营垒 今义:墙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天子的先行人员到了。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进过一会儿。居:古义:经过 今义:住
课文探究
15.翻译句子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6.从文中可以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   ,而细柳军的军纪   (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两军对比反映了__   。
17.文中的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你觉得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18.本文的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否离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5.①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②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告知周将军。
③不久,(皇上的车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④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俘虏。
16.涣散;严明;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17.文帝评价周亚夫是“真将军”。我觉得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贤明的君主。
18.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倒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式的流畅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重点词语:闻:听从,服从;令:命令;之:的。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
③重点词语:已而:不久;之:到;被:同“披”穿;
④重点词语:囊:从前,先前;若:像;固:本来;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根据“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可知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涣散,而到细柳营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营的军纪严明,通过对比,反映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概括。根据“"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几句,可见文帝先赞叹“此真将军矣”,然后把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做了对比。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汉文帝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特别是周亚夫不顾皇帝的威严,让皇帝遵守军营的规矩)并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等情节,可以分析出汉文帝是一个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在细柳营中,“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据此理解作答。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综合性学习
八(1)班正在开展“走近古代名将”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9.请根据对联写出古代名将的名字。
①心上人大哥三弟 眼中钉北魏东吴(  )
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  )
③送秦一椎,辞汉万户 (  )
20.在“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班委会推荐了周亚夫,请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
21.名将故事。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踏坏了一片麦子,他当场割发代首以明军纪。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将领治军严明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
【答案】19.①关羽;②韩信;③张良
20.示例:周亚夫是我心中真正的将军。他治军严明,在他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他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他手持兵器行礼,尽显刚正不阿的风骨。
21.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和人物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对名人名事的积累,注意对对联的理解,正确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为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掌握推荐语的基本写作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进行描写,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3)本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主题进行选择恰当的人物和故事。
19.本题考查对联与名人相关的事件。
①上联对应的是刘备、关于、张飞桃园三结义;下联对应的是关羽把守荆州,北抗魏国,东拒东吴。故对联对应的是“关羽”
②上联指的是: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交通密谋(韩信谋反之事,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刘邦与吕后为除韩信故意诬陷),被韩信一个门客的兄弟举报。吕后知道后便与萧何商量,引诱韩信到长乐宫中,将他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③ “送秦一椎”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曾灭了韩国,为报丧国之仇,张良于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时,曾雇力士刺杀秦始皇,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误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的历史典故;“辞汉万户”是指张良在辅佐汉室天下统一后,辞去刘邦封他的万户留侯,隐居于山林的历史典故。
20.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入手,如: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等,赞美周亚夫。示例:你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将军。你治军严明,在你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你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持兵器作揖,尽显刚正不阿,不谄媚事主的傲骨。
21.此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由题意可知,所写故事的主题应为治军严格,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一则,也可上网查阅或图书馆查阅。表述时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有病句和错字。 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
一、null
填空。
1.《史记》的作者是   ,字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   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   、   、三十世家、   ,共   篇。   (人名)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了一系列意外。这一系列意外有:
①   ;
②   ;
③   ;
④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军霸上 军:   
5.军士吏被甲 被:   
6.天子为动 为动:   
7.上自劳军 劳:   
8.天子且至 且:   
9.曩者霸上 曩:   
10.使人称谢 称谢:   
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古义:   
今义:   
12.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    今义:   
13.天子先驱至
古义:   
今义:   
14.居无何
古义:    今义:   
课文探究
15.翻译句子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③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16.从文中可以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   ,而细柳军的军纪   (各用一个词语概括),两军对比反映了__   。
17.文中的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你觉得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18.本文的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否离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综合性学习
八(1)班正在开展“走近古代名将”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9.请根据对联写出古代名将的名字。
①心上人大哥三弟 眼中钉北魏东吴(  )
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  )
③送秦一椎,辞汉万户 (  )
20.在“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班委会推荐了周亚夫,请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
21.名将故事。
曹操戎马一生,用兵灵活,擅长选将用将,治军严明,赏罚分明。有一次,他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踏坏了一片麦子,他当场割发代首以明军纪。
你还知道古代哪些将领治军严明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司马迁;子长;历史
2.纪传体通史;十表;八书;七十列传;一百三十;鲁迅
【知识点】历史记载类(二十四史、地方志、野史等)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应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的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第1空、司马迁第2空、子长第3空、历史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应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的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第1空、纪传体通史第2空、十表第3空、八书第4空、七十列传第5空、一百三十第6空、鲁迅
3.【答案】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由《周亚夫军细柳》内容可知,文帝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而到了细柳营,“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将士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持兵揖”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军士吏被甲……不得入;②军中闻将军令……又不得入;③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按辔徐行;④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请以军礼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答案】4.驻军、驻扎
5.同“披”,穿着
6.被感动
7.慰劳
8.将要
9.先前
10.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驻扎在霸上。军:驻军,驻扎
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军中将士官吏穿着甲衣。被:同“披”,穿着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被感到。为动:被感动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亲自慰劳军队。劳:慰劳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天子将要到达。且:将要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先前在霸上。囊:先前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句意进行理解,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句意:派人向周亚夫问候。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答案】11.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部分。
12.营垒;墙
13.先行引导的人员;走在前面引导
14.经过;住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考生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于是天子就派使者拿着符节下诏给将军。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部分。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周亚夫就传下命令,打开营垒大门。壁:古义:营垒 今义:墙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天子的先行人员到了。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联系现代语法进行理解。句意:进过一会儿。居:古义:经过 今义:住
【答案】15.①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②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告知周将军。
③不久,(皇上的车队)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身穿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④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被偷袭并俘虏。
16.涣散;严明;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17.文帝评价周亚夫是“真将军”。我觉得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贤明的君主。
18.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倒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解答时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进行归纳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式的流畅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重点词语:闻:听从,服从;令:命令;之:的。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就;使:派;使:使者;
③重点词语:已而:不久;之:到;被:同“披”穿;
④重点词语:囊:从前,先前;若:像;固:本来;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句进行归纳概括。根据“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可知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涣散,而到细柳营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见细柳营的军纪严明,通过对比,反映周亚夫令行禁止、恪尽职守、治军有方。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的概括。根据“"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几句,可见文帝先赞叹“此真将军矣”,然后把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做了对比。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汉文帝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特别是周亚夫不顾皇帝的威严,让皇帝遵守军营的规矩)并没有发龙威,反而“称善者久之"等情节,可以分析出汉文帝是一个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此文写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表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在细柳营中,“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形象地勾勒出亚夫不媚俗、不阿谀奉承的耿直个性,结合"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可知,与前文棘门与霸上唯天子是从的军事统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与众不同“真将军”的人格。据此理解作答。不离题。文中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了与周亚夫军细柳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答案】19.①关羽;②韩信;③张良
20.示例:周亚夫是我心中真正的将军。他治军严明,在他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他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他手持兵器行礼,尽显刚正不阿的风骨。
21.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名人事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和人物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对名人名事的积累,注意对对联的理解,正确进行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为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生应掌握推荐语的基本写作要求,结合文本的内容,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进行描写,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3)本题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主题进行选择恰当的人物和故事。
19.本题考查对联与名人相关的事件。
①上联对应的是刘备、关于、张飞桃园三结义;下联对应的是关羽把守荆州,北抗魏国,东拒东吴。故对联对应的是“关羽”
②上联指的是: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韩信初在项羽部下从军,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刘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韩信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好言抚慰,并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屡建奇功,被封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反而猜疑韩信,韩信知道后,便与夏阳侯陈豨交通密谋(韩信谋反之事,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刘邦与吕后为除韩信故意诬陷),被韩信一个门客的兄弟举报。吕后知道后便与萧何商量,引诱韩信到长乐宫中,将他斩首,所以后人说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便是上联“生死一知己”的注脚。
下联指的是:韩信投军之前,家贫食不果腹,差点饿死,幸得一洗衣妇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韩信谋反被捕后,被吕后所杀,存亡都在两个妇人手中,这就是“存亡两妇人”的含义。
③ “送秦一椎”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曾灭了韩国,为报丧国之仇,张良于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时,曾雇力士刺杀秦始皇,用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误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的历史典故;“辞汉万户”是指张良在辅佐汉室天下统一后,辞去刘邦封他的万户留侯,隐居于山林的历史典故。
20.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入手,如:军纪严明,刚正不阿等,赞美周亚夫。示例:你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将军。你治军严明,在你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不上如山的军令;你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你持兵器作揖,尽显刚正不阿,不谄媚事主的傲骨。
21.此题考查日常的语文积累由题意可知,所写故事的主题应为治军严格,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一则,也可上网查阅或图书馆查阅。表述时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有病句和错字。 示例:岳飞治军严明,军队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