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白居易的人生
前期·兼济天下
生于“世敦儒业”之家自幼聪慧 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家庭。他自幼聪慧,四五岁便能作诗。
勤学苦读考中进士 785年,因避战乱而迁居越中,刻苦读书。
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28岁中进士。
元白订交出仕为官 802年(贞元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803年(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出仕为官。
不畏权贵直言论事 806年(元和元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807年(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频繁上书言事,创作大量针砭时弊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敢于当面指出皇帝错误。
越职言事遭谤被贬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后他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作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43岁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也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后期·独善其身
上书受挫任职杭州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后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
晚年隐退刘白唱和 晚年开始逐渐引退,定居洛阳,官终刑部尚书。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时常与著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钱塘湖春行》是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是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只早早飞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筑巢。
纷繁的春花渐渐快要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面的美景,总觉得观赏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荫蔽下的白沙堤。
【内容结构】
【赏析】
诗句 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结构 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内容理解 “寺北亭西”点明地点,“水面初平”点明时令是初春。“孤山寺”“贾亭”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边走边看,暗扣诗题之“行”。“水面”与“云脚”相连,写出了早春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的特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结构 颔联承接首联,写景禽鸟活动。
内容理解 写仰视所见禽鸟,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树、春燕衔泥的生动景象,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表明早莺尚少,新燕始回,符合早春特点。
炼字 一“争”一“啄”,呈现出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春意。
抒发情感 表达出诗人对初春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结构 颈联转折,由动静转为静景,写早春花草景。
内容理解 写俯察所见花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
炼字 “乱”写出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浅”写出春草初长,尚未丰茂,符合早春特点。
抒发情感 表达出诗人对初春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结构 尾联抒发情感,最爱湖东。
内容理解 “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
抒发情感 “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中心思想】
《钱塘湖春行》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选取初春西湖湖水、白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拓展链接】
诗歌里的西湖
【历史变迁的见证】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的《题临安邸》
解析:“山外青山楼外楼” ,描写临安城的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的美景。“西湖歌舞几时休?”则触景伤情。写出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盛世美景的象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解析: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在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西湖夏日荷景图。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解析: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写出西湖的神韵,赋予了西湖灵动的生命力。
【故国之悲的载体】
湖山堂。众贤堂。到几凄凉,城角夜吹霜。——刘辰翁的故地重游《江城子·西湖感怀》
解析:诗人故地重游,“霜色”和“角声”渲染出环境的凄凉,道尽诗人心中无限悲凉,表达出诗人故国之痛和家国之思。
【禅意心灵的皈依】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林逋《湖上晚归》
解析:诗人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流露出一份独特的禅意,西湖成了心灵静修的住所。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写的是 时的景物,“初平”的意思是 ,“暖树”意思是 。
2.默写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
, 。 , 。
3.理解性默写填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的美景的句子是“ , ”。
(2)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 , ”写出了初春时钱塘湖边莺歌燕舞、欣欣向荣的景象。
(3)《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4)《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4.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景色。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5.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颔联。
6.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 和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李诗构思大胆,诗中把一场战争高度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加以表现。
B.白诗是七言律诗,“行”交代了游踪;李诗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C.“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既点明了交战的地点,又让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
D.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3)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
【链接材料二】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晚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①渐漫漫。
雪沫乳花②浮午盏③,蓼茸④蒿笋试春盘⑤。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午盏:午茶。④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⑤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白诗是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是其精华所在,诗人细致描写莺、燕、花、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的明媚春光。
B.白诗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C.苏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淡烟和疏柳两种景物增添了早春时节晴天河滩的妩媚。
D.苏词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煎茶野餐的趣味,抓住乳白色的香茶和翡翠般的春蔬这两种有特色的事物进行描写。
(2)白诗作者抓住具有春意的景物来描写,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苏词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 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三】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描绘了西湖春景,抒发喜悦心情。
B.《钱塘湖春行》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条理井然。
C.《丰乐亭游春三首 其一》中欧阳修以太守自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地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
D.鸟是春的歌手,花是春的代言人,两诗的作者都善于选取典型景物,用鸟的动态和花的动态展示春的美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早春 刚刚与湖岸齐平 向阳的树 2.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C 5.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符合律诗特点,读来朗朗上口。 6.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以景结情,表达作者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9.链接材料一:(1) 听觉 视觉
(2)D
(3)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比成“黑云”,表明敌军人数众多;“城欲摧”运用夸张的手法,表明形势万分危急;又把阳光照耀下的铠甲比成“金鳞”,生动地写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示例二:“黑云”“压”写出了敌军来势凶猛,“城欲摧”表明形势万分危急。“金鳞开”则写出守城将士的甲衣金光闪闪,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显示出守城将士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链接材料二:(1)B (2) 对钱塘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 清旷闲雅
链接材料三:C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和解释词语的能力。
《钱塘湖春行》中的“早莺”“新燕”“浅草”等意象以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都表明本诗描写的是早春之景。“水面初平”的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平”的意思是“刚刚与湖岸齐平”。“早莺争暖树”是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
2.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莺、啄、蹄。
3.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孤”“脚”“莺”“啄”“蹄”“阴”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4.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景色”有误,应为: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百花初放,春草萌发的西湖早春的景色。
故选C。
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暖树”对“春泥”,由此可知,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描绘出一幅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图。
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8.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
尾联写作者最爱湖东白沙堤。用“最爱”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9.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1)本题考查诗句写作角度的把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句意: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2)本题考查内容赏析。
D.“无力击鼓,斗志难振”错误,“鼓寒”“不起”是指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结合“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诗句的赏析,可以从所表现的意境、所用修辞、所表达的感情三点中选取一项进行分析。
“压”,是“逼迫”的意思,写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揭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开”是依次排开之意,写出了守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与敌军形成鲜明的对比。“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用“黑云”作为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再以“压”这个动词来加强此种势态之描写,然后运用夸张的“欲摧”,来补足这种来势之猛烈,并直接刻画了危险的情状,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战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链接材料二:
(1)本题考查对诗词的内容理解。
B.白诗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最爱”一词直接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不足”是“不够”的意思,怎么走也走不够,表明湖东景致非常美丽;
故选B。
(2)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白诗前三联写西湖早春景物,尾联抒情,“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一词直接表现了作者对西湖早春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苏词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两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清旷闲雅和达观进取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三: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鸟语花飞”表述有误,“鸟歌花舞太守醉”意为:鸟儿欢歌百花起舞,太守沉醉其间,是运用拟人修辞写鸟语花飞的场景,并非运用比喻修辞;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