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名著阅读《昆虫记》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昆虫记》中描写的动物是( )
A.蜘蛛 B.松鼠 C.蟋蟀 D.苍蝇
2.它生性孤僻,善鸣好斗;它热爱歌唱,翅膀就是发声器;它喜欢在有阳光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一个温馨的家;它的卧室在过道的尽头,简朴干燥、宽敞洁净。它就是《昆虫记》中的 。( )
A.蝉 B.蟋蟀 C.黄蜂
3.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昆虫记》中的是( )
A.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周多。
B.庭院里听不到鸟鸣,花丛中没有了蜜蜂,小溪里看不到鱼儿。
C.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D.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4.下列对名著《昆虫记》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几十年时间写成的科普巨著。
B.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法独特,他一反常规,把昆虫放在盒子里,浸在酒精里观察,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C.《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D.《昆虫记》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阅读时我们应仔细加以品味。
5.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快的精神盛宴。
B.《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
C.《昆虫记》是英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15年时间写就的六卷本科普巨著。
D.《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
二、填空题
6.《昆虫记》堪称 和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作者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形态、 劳动、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7.填空:《昆虫记》是法国著名 学家 (人名)所著。这部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被誉为“ ”。
8.我注视着池水中的气泡,作了一番遐想:在许多许多年以前,陆地刚刚脱离了海洋,那时草是第一棵植物,它吐出第一口氧气,供给生物呼吸。于是各种各样的动物相继出现了,而且一代一代繁衍、变化下去,一直到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我的玻璃池塘似乎在告诉我一个行星航行在没有氧气的空间里的故事。
这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雨果称他为“ ”.
9.下面是以法布尔《昆虫记》中的四种昆虫为谜底拟写的四则谜语,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选出谜底为“蟋蟀”和“黄蜂”的两则谜语。
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
B.性格好残暴,姊妹全吃掉。品性太糟糕,生完娃就跑。
C.耳朵有点聋,唱歌响如钟。地下当苦工,长年影无踪。
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
(1)蟋蟀 (2)黄蜂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选段【一】:我通常都看见A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选段【二】:B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昆虫,即使你没有亲眼见过,也至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
以上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昆虫记》,他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开了昆虫鲜为人知的奥秘,如选段【一】写出了 的生活习性,选段【二】写出了 的形态特征,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下面小题。
狼蛛的猎食
法布尔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它们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作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它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在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打在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看来它不是一个A______(贪心大,老不满足)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B______(长久地坚持下去),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窜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那时它也有一个灰色的身体,像别的大狼蛛一样,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它在草丛里徘徊着,这是真正的打猎。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迫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⑥我喜欢欣赏我那实验室里的小狼蛛捕捉苍蝇时那种敏捷的动作。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⑦但是这只是狼蛛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它们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以后它们要带着卵跑,不能任意地东跳西窜了。所以它就先替自己挖个洞,整天在洞口守候着,这便是成年蜘蛛的猎食方式。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1.根据意思,在选文第③段的A、B两处填上合适的成语。
12.指出第⑤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任选一句)
(1)就是没有黑绒腰裙——那个要到结婚年龄时才能拥有。
(2)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13.第⑦段中加点词“任何”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14.结合选文,说说狼蛛的哪些特点“像狼一样”。
15.前几天,小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元旦祝福: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萤火虫:萤火虫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一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行程。2023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萤火虫吧,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地,也给周围的人带去希望。
请你参照以上示例,编辑一条信息表达新年祝福。要求:体现《昆虫记》中一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参考:蝉、蟋蜂、隧蜂……)
阅读以下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蝉和蚁
法布尔
①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丹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丹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②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
③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探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聒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④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蝉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验皮去抢劫的。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⑤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得更大起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⑥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节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选文二】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法布尔
16.下列对选文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蚁的言外之意是“夏天不能辛苦劳动为冬日做准备,冬天就只能忍受饥饿”。
B.第⑤段写了其它身材小、身材大的昆虫,是为了衬托蚁是最坏的罪犯。
C.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D.选文把蝉和蚁进行比较,生动地描绘了蝉和蚁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
17.选文一开头和结尾讲拉封丹关于蝉和蚁的寓言故事有何作用?
18.请说说选文一第④段画横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9.解剖专家贾博士最近也想研究蝉和蚁,为此他新购置了微型解剖刀,并在朋友圈公布了自己为此次研究所做的准备。请结合选文二及具体情境,完成对话。
贾博士@蚁:欢迎来我的实验室!蚁回复贾博士:吓死本宝宝了!我才不上你的当! 蝉@贾博士:你应该向法布尔学习,他 。 蚁@蝉:就是!就是!我们喜欢这样的研究态度,他研究我时也是这样的! 法布尔@蝉@蚁:谢谢你们对我的赞扬! ( `)比心!
试卷第2页,共6页
试卷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识记名著内容。《昆虫记》描写了蜘蛛善于捕食、织网等,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苍蝇、蚊子的声音则让人生厌。没有写松鼠,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结合“善鸣好斗;它热爱歌唱,翅膀就是发声器”“它喜欢在有阳光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一个温馨的家;它的卧室在过道的尽头,简朴干燥、宽敞洁净”可知,它就是《昆虫记》中的蟋蟀。《昆虫记》中蟋蟀的特点和生活特征如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蟋蟀安好家后,会在洞内产卵。他把卵产在自己家的土里,深约20厘米,排列成群,总数大约有500~600个。生活习性方面,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在一起。
故选B。
3.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昆虫记》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B项描写的是自然生灵的消亡,与《昆虫记》的内容和主旨不符。实际上这句话出自《寂静的春天》。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B.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观察法。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昆虫放在盒子里,浸在酒精里观察,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是一般的科学家采取的做法;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文学常识的能力。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法布尔是“法国”作家,并非选项中所说的“英国”。
故选C。
6. 科学 习性(繁衍)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本书堪称科学和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7. 昆虫(动物行为)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等动物行为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8. 《昆虫记》 法布尔 昆虫世界的荷马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根据《昆虫记》第五章《神秘的池塘》“这些植物释放出的氧气,一部分溶解在水中,供给水中的生物呼吸,一部分离开水面跑到空气中。在池塘边看到的像珍珠一样的气泡就是氧气!我注视着池水中的气泡......”,可知文段节选自《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9. D 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
《昆虫记》第十八章写道:“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决不会去碰一下这一片草。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敝。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蟋蟀像黑螽斯一样,只把卵产在土里,深约四分之三寸,它把它们排列成群,总数大约有五百到六百个。这卵真是一种惊人的机器。孵化以后,它看起来很像一只灰白色的长瓶子,瓶顶上有一个因而整齐的孔。孔边上有一顶小帽子,像一个盖子一样。去掉盖子的原因,并不是蛴螬在里面不停地冲撞,把盖子弄破了,而是因为有一种环绕着的线——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线,它自己会自动裂开”“我们上面说过,盖子去掉以后,一个幼小的蟋蟀跳出来,这句话还不十分精确”“一直要到十月末,寒气开始袭人时,蟋蟀才开始动手建造自己的巢穴”。根据以上内容可知,D.“出生开盖子,天冷造房子。门口唱曲子,喜欢吃叶子”是关于蟋蟀的谜语。
《昆虫记》第十六章写道:“小保罗指着不远的地方,冲着我喊了起来:‘看!一个黄蜂的巢。就在那边,一个黄蜂的巢,比什么都要更清楚呢!’果然,在大约二十码以外的地方,小保罗看见一种运动得非常快的东西,一个一个地从地面上飞跃起来,立即迅速地飞去,好像那些草丛里面隐避着小小的即将爆发的火山口,马上要将它们一个个喷出来一般”“黄蜂们的动作常常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定理相吻合。它们可以利用空气——这个不良导体来保持它们家里的温度。它们早在人类还未曾想到做毛毯之前就已经做出来了,而且技艺还很高,它们在建筑窠巢的外墙时,只要极小的外围,就足以造出很多的房间,它们的小房间也同样如此,其面积与材料都非常经济。然而,尽管这些建筑家们有如此之聪明智慧”“在这个种类看起来很奇怪的小世界里,幼蜂无论是睡眠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着下边生长的,即倒挂着的”“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个身上带有尘土的动物,便最后一次离开它自己的巢穴。它跑出来,主要是打算再最后享受一点日光的温暖。忽然,它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再也不能够重新爬起来了。它尽量避免自己死在它所热爱和生存的巢里。这是因为,在黄蜂中,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这些苦行主义者,不愿意自己死在蜂房里”。根据以上内容可知,A.“天生建筑家,豪宅地下挖。小时头朝下,死时离开家”是关于黄蜂的谜语。
10. 法布尔 蝉 萤火虫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积累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法国昆虫学家”“《昆虫记》”以及两个选段的内容可知,作者是法布尔。据此,本空填写“法布尔”。
②空,依据“梧桐树”“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可知,这是写蝉的习性。据此,本空填写“蝉”。
③空,依据“它的肚子顶端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是挂了一盏小灯。在宁静的夏夜,你经常会看到它们在草丛中游荡”可知,这是写萤火虫的外表形象。据此,本空填写“萤火虫”。
11.A.贪得无厌 B.持之以恒 12.(1)打比方。“黑绒腰裙”的说法,形象风趣,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2)作比较。把狼蛛和猫相比较,突出强调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 13.不好,“任何”一词表明幼年狼蛛行动完全不受限制,可以随心所欲,表现了它们身体的轻巧灵活。用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 14.①从狼蛛捕捉苍蝇时“苍蝇虽然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捉住”看出狼蛛捕食动作敏捷。②从狼蛛“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从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咬猎物的头部”看出它对猎物蛮横凶狠。③从狼蛛长时间等候猎物时“时候一到,它就立刻蹿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看出狼蛛饥饿时极其贪婪。 15.示例一: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蝉:地下四年的黑暗,才换来阳光下大约五个星期的放声歌唱。2023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蝉吧,在阳光下,那就尽情歌唱,享受生命的美好;如果所遇的是黑暗,也学着多一点隐忍与等待的耐心。
示例二: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隧蜂:只要生命最后期限没到,它们就会全力以赴,恪尽职守地守卫大门,驱赶侵略者。2023年,让我们也做一只隧蜂吧,即使能力有限,也要为家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们相互关心和体贴,学会相互谦让,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解析】11.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贪得无厌:指贪心很大,永远不满足。符合“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语境;
B.持之以恒:有恒心地长期坚持下去。符合“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语境。
要注意“贪”“恒”的正确书写。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包括: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作用要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1)结合“黑绒腰裙”可知, 将狼蛛的外形和毛发比喻成裙子,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说明的趣味性。
(2)结合“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可知,这句话用“猫”和“狼蛛”作比较,写出了狼蛛捕食动作敏捷的特点。
1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特点为:准确、严密;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生动、形象;简明平实。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分析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任何”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小狼蛛捕食的随心所欲,删去后的表达效果发生改变,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的准确性、科学性。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②段“如果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从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咬猎物的头部”“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可知:狼蛛捕食动作敏捷;
结合第④段“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可知,狼蛛饥饿时极其贪婪;
结合第⑤段“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追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可知,狼蛛对猎物蛮横凶狠。
由此可知,狼蛛“像狼一样”的特点是:①捕食动作敏捷;②饥饿时极其贪婪;③对猎物蛮横凶狠。
15.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仿照示例编辑一条信息表达新年祝福。要求体现《昆虫记》中一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即可。
示例: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描写蟋蟀:当蟋蟀放声歌唱时,左右鞘翅高高地竖起,宛如一张薄纱船帆。2023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蟋蟀吧,鼓起我们的船帆,唱响属于我们的歌曲,振奋自我,愉悦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6.D 17.①引出说明对象:介绍蝉和蚂蚁;②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点明蝉和蚂蚁的关系,在与蚂蚁的比较中突出了蝉是通过自己的“勤苦”来获取食物的特征。 18.打比方,作者先把蝉突出的嘴比作“吸管”,再比作“锥子”进一步说明其尖利的特点,还把树比作“圆桶”,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蝉吸食树汁液的饮食特征。 19.法布尔以昆虫为研究对象,是在喜欢热爱它们的基础上,去发现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这样的科学研究态度倡导的是生命的平等与尊重,而不是基于声名与利益的杀戮式的研究。合乎法布尔的研究态度与对话情境即可。
示例:贾博士,你应该向法布尔学习,他研究观察我们,自始至终(尊重我们的生命/敬畏生命/充满人道主义)从来都不曾伤害我们,对我们充满关爱。
【解析】16.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中并没有介绍“形态、繁衍和死亡”,应改为“生动地描绘了蚂蚁和蝉的习性、劳动”;
故选D。
17.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②段中“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日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歌唱,太忙了。’‘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的内容可知,开头讲拉封丹关于蝉和蚁的寓言故事,引出了说明对象:介绍蝉和蚂蚁;同时,起到了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结合⑥段中“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的内容可知,结尾讲拉封丹关于蝉和蚁的寓言故事,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在内容上,点明蝉和蚂蚁的关系,在与蚂蚁的比较中突出了蝉是通过自己的“勤苦”来获取食物的特征。
18.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结合“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的内容,由“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可知,先把蝉突出的嘴比作“吸管”,再比作“锥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其尖利的特点;由“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知,把树比作“圆桶”,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蝉吸食树汁液的饮食特征,使文章语言更有趣味性。
19.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结合文本二“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可知,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示例:贾博士,你应该向法布尔学习,他研究观察我们非常人性化,就像是喜欢我们的好朋友,从来都不曾伤害我们,让科学研究像游戏一样非常有趣,从来没有血腥。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