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下 2.2种群 随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下 2.2种群 随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09: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下 2.2种群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 ,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数量太少 B.性别比例失调
C.死亡率太高 D.年龄结构不合理
2.根据种群的年龄分布图,你认为下列种群中灭绝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3.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
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
5.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种群 D.个体
6.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双龙景区内的所有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二、填空题
7.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的结果。
8.学校组织学生到梁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乘车时小科看到盘山公路两旁的树上有很多喜鹊巢,站立枝头的灰喜鹊随风摇摆,如图所示。
21教育网
(1)灰喜鹊的生殖方式是   (选填“卵生”或“胎生”)。
(2)梁弄地区所有的灰喜鹊属于一个   。
9.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草原上的猎豹和高角羚之间有着巧妙的平衡:在捕猎的“生死时速”中,猎豹和高角羚都不会全力以赴,通常只保持在最高速度的80%;猎豹跑得比高角羚更快一点,也更善于加速和减速,但高角羚会在逃跑时频繁做出90°转向的动作来甩掉猎豹;高角羚会在躲避捕食和保存体能之间保持一个平衡,允许少量个体被捕食,猎豹也不会对高角羚赶尽杀绝,维持着自身足以糊口、猎物足以延续的捕猎成功率。
2-1-c-n-j-y
(1)这片草原上的所有高角羚属于一个   ;
(2)高角羚在奔跑中突然90°转弯,处于高速追捕中的猎豹会被甩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奔跑需要依靠肌肉,肌肉的合成需要蛋白质,高角羚等食草动物为了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不仅消化道内有大量微生物帮助分解植物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重新利用蛋白质的代谢废物_________________
   ;
(4)猎豹和羚羊这对捕食组合有着互相适应着对方的速度和策略,这是   的结果。
10.如图表示某湖泊中一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之后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图中的   点。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泊中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   (填“大”或“小”)。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型。
三、解答题
11.种群数量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种群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总面积为2公顷(1公顷=10 000平方米),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和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32 32
重捕 32 4
①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称为   。
②该草地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只/公顷。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填“高”或“低”)。【版权所有:21教育】
(2)某研究所对某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①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图②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填字母)
②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答出两点即可)。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   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出处:21教育名师】
1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21cnjy.com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总数/亿 占人口百分比 年增长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21·cn·jy·com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
(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渐    趋势。www.21-cn-jy.com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
答案解析部分
1.D
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D符合;
故选D。2·1·c·n·j·y
2.D
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A、幼年组人数较多,老年组人数较少,属于典型的增长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幼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人数一致,属于典型的稳定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幼年组、老年组人数基本一致,都多余中年组,种群不会灭绝,故C不符合题意;
D、老年组较多,幼年组太少,容易灭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www-2-1-cnjy-com
3.C
根据观察酵母菌种群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
解:A、观察实验可知,刚开始酵母菌酵数量快速增加,后放缓、最后保持不变,故A错误;
B、观察实验可知,刚开始酵母菌酵数量快速增加,后放缓、最后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故C正确;
D、据分析,A、B均错误,C正确;故D错误;
故答案为:C。【来源:21cnj*y.co*m】
4.B
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
解:种群是指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故答案为:B。21*cnjy*com
5.C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解:据题意可知,该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故他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C。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C
根据种群的概念解题即可,种群是指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
解:A、双龙景区内的植物有很多种类,不是一种,故A错误;
B、浦江仙华山上的鸟类有很多种,不是一种,故B错误;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属于种群,故C正确;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不是一种生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1)种群
(2)自然选择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1)所有的盐地碱蓬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8.(1)卵生
(2)种群
(1)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黄和卵白提供。
(2)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1)灰喜鹊的生殖方式是卵生,因为它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
(2)由于所有灰喜鹊是该地区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梁弄地区所有的灰喜鹊属于一个种群。
故答案为:(1)卵生(2)种群
9.(1)种群
(2)猎豹奔跑时由于惯性无法立即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
(3)尿素(或含氮废物)
(4)自然选择
(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3)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草原上所有的高角羚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属于一个种群。
(2)高角羚在奔跑过程中,猎豹一直在后面追,当高角羚突然改变方向转弯时,猎豹由于惯性还处于前进的状态,暂时没有朝高角羚的方向跑去,因此猎豹会被甩开。
(3)奔跑需要依靠肌肉,肌肉的合成需要蛋白质,高角羚等食草动物为了获得足够的蛋白质,不仅消化道内有大量微生物帮助分解植物中的蛋白质,而且还能重新利用蛋白质的代谢废物尿素(或含氮废物)。
(4)猎豹和高角羚都需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这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种群(2)猎豹奔跑时由于惯性无法立即改变原有的运动状态(3)尿素(或含氮废物)(4)自然选择
10.(1)B
(2)大;稳定
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种群的基本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变化趋势。
解:(1)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为持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之后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种群增长率最高的点,据图可知,B点最高;
(2)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法可知,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故若调查中部分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故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故答案为:(1)B;(2)大、稳定。21*cnjy*com
11.(1)标志重捕法;128;高
(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
根据种群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1)根据采用的调查的方法可知,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的计算方式为: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即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32=32÷4;求得该区域内所有布氏田鼠数量为256只,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256只÷2公顷=128只/公顷;由于田鼠在被捕捉后会更难捕捉,故重捕中标记的田鼠相对较少,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
(2) ①:据图①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回到起点;故表现为种群的数量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保持不变;与图②中的B增长类型相似;
②:t2时期后,由于该鱼类是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由于生存空间有限,食物资源有限,加上天敌及捕食者的捕食,导致该种群数量不在增加;
③:种群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在t1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故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幼年组较多、中年组多,老年组少,表现为增长型;
④由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故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故答案为:(1)标志重捕法、128、高;(2)B、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增长、K/2。
12.(1)C
(2)
(3)减少
(4)多于
本题考查调查的基本方法。调查法就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1)人口普查是一次大型的调查活动,需要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属于科学研究中的调查法,故选:C。
(2)直方图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数据之间的差距,坐标图的横坐标表示人口普查的次数,我们可在第五次的上方划两条与其他几次直方图相等间距的两条竖线,在纵坐标找着约12.953的位置,水平划一横线,三线相交形成的直方图即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直方图,最后在直方图的上方写上数值12.953即可。如下图:
(3)由表格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年增长率逐渐下降。
(4)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5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9.50%,男性多于女性;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0%,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40%,男性多于女性;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63%,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37%,男性多于女性;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占人口百分比为51.27%,女性占人口百分比为48.73%,男性多于女性。所以,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21·世纪*教育网
故答案为:(1)C
(2)
(3)减少
(4)多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