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同步练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2)高一地理同步练习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28 17:04:4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完成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指向型的是
A.家具厂 B.石油化工厂 C.制糖厂 D.服装厂
2.下列工业部门与其区位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
A.水果罐头—原料导向型   B.啤酒生产—市场导向型
C.炼铝工业—动力导向型    D.电子装配—技术导向型
3.关于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错误的是
A.水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B.印染厂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地区
C.发电厂设置在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的地方
D.化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大风频的上风地带和河流上游地区
4.加拿大炼铝工业发展特别迅速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就近可以从牙买加海运铝土矿 B.加拿大铝土矿资源特别丰富
C.邻国美国的消费市场大 D.加拿大廉价的水电降低了炼铝成本
5.读图回答,如果炼1吨钢,需要2吨铁矿石和1吨煤,图中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图中■代表煤矿区,▲为铁矿区,●为消费市场)
6.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区位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制糖、家具、普通服装   B.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C.印刷、制鞋、水产加工   D.制伞、炼铜、集成电路
7.影响上海宝钢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交通、市场 B.原料、动力 C.水源、土地 D.劳力、政府
8.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
A.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B.安徽的淮南和山西等地
C.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D.东南亚、南亚和西亚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东南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兴建了大批工厂,影响这些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环境
10?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①资金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影响力逐渐增强和工厂投入越来越大的是:
A.劳动力的数量   B.劳动力的体力  
C.劳动力的素质   D.劳动力的分布
12.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家具厂 印刷厂 炼铝厂 微电子工业
A.原料 市场 动力 技术 B.市场 原料 动力 技术
C.市场 市场 原料 技术 D.市场 市场 动力技术
13.我国两个大型钢铁公司——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铁和燃料煤,而宝钢没有
D.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不够丰富
14.下图为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正确的是  ?
A.①石油化工 ②有色金属冶炼 ③水产品加工 
④电视机装配
B.①有色金属冶炼 ②石油化工 ③电视机装配 
④水产品加工
C.①电视机装配 ②水产品加工 ③石油化工 
④有色金属冶炼
D.①水产品加工 ②电视机装配 ③有色金属冶炼
④石油化工
15.下列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C.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
D.信息通讯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1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资中,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原因主要是出于
 A.解决就业   B.乡土情感   C.改善环境   D.利用科技优势
17.设置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接近消费市场       B.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
C.土地广阔、交通方便    D.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集中
18.某城镇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计划在这里建一大型化工厂,合理的区位是
A.城镇的西北部   B.城镇中心 C.城镇西南部   D.城镇东北部
19.我国加入WTO以后,下列产业部门将具有一定优势的是 
①纺织业  ②汽车制造业  ③服装业  ④金融保险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0.当前世界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工业部门越来越多  
B.工业迅猛发展
C.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减少  
D.分散是最主要的趋势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1.读“某城镇现状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拟在A、B、C、D、E五地建立火电站、钢铁厂、化工厂、服装厂和自来水厂5个工厂,选择正确的厂址并说明理由。
(1)火电站应建在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钢铁厂应建在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服装厂应建在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宝钢区位图,分析回答:
(1)宝钢所需的铁矿厂从    等国进口,所得煤炭从     等地运来。
(2)上海在一无铁.二无煤的情况下,兴建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从经济效益方面衡量,划算吗?
(3)宝钢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4)宝钢规模与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鞍钢规模差不多,但在职职工仅2万,比鞍钢少得多,这说明劳动力的     、      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增强。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参考答案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1.C  2.D 3.D 4.D 5.B 6.B 7.A 8.A 9.C 10.B 11.C 12.D 13.C 14.B 15.D 16.B 17.D 18.A 19.B 20.A
二、1.(1)C 靠近煤炭,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 (2)D 靠近原料铁矿和燃料煤炭
(3)E 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 (4)A 城市人口密集,靠近市场,并有充足的劳动力 (5)B 位于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2. (1)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安徽、淮南、山西 
(2)①我国铁矿多为品位30%左右的贫矿,如宝钢因国内贫矿,须经历找矿、开矿、选矿的漫长建设周期。而从国处进口富铁矿(巴西铁矿石平均品位64%-66%,澳大利亚61%-64%,印度65%左右),一方面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另一方面与使用国内矿石的价格大致持平。②进口钢材价格高昂,建立宝钢,既节约了国内有限的铁矿资源,又减少了进口钢材的外汇支出。
(3)消费市场 
(4)知识、技术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完成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对美国“硅谷”的早期崛起起了关键性作用的高等院校是
A.哈佛大学    B.麻省理工学院
C.纽约大学    D.斯坦福大学
2.调整后的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是为了
A.便于产品出口 B.东部地区已达饱和
C.更充分地利用莱茵河运钢材 D.就近获得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3.下列有关传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学、飞机等
B.二战后,传统工业始终向大型化、联合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C.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传统工业发展速度放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D.70年代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
4. 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A.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B.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C.廉价而便捷的水运条件 D.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5.新技术革命以后,美国工业区位选择总的趋势是
A.由集中走向分散 B.由南部向北部扩散
C.由东部向西部扩散 D.继续走向集中
6.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可以
A.充分利用当地的知识和技术优势 B.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7.旧金山“硅谷”与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8.下列地区属分散型工业区的是
A.德国鲁尔区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C.英国中南部地区  D.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新兴工业区
9.鲁尔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B.生产结构单一,工业部门少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10.以下属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的是
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②钢铁工业向东、南布局;③引进了技术精良的大型石化企业; ④区内建立数所高等院校; ⑤减少了铁路交通建设,采用网上销售; ⑥控制排污,植树造林,优化环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②④⑤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使得工业迅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判断11~13题。
11.此时新出现的高技术工业部门包括
A.化学工业、核工业 B.汽车工业、电子工业
C.生物工程、航天工业 D.石油加工、半导体工业
12.这些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相比
A.更新换代周期长 B.生产规模很大
C.增长速度慢 D.研究开发费用昂贵
13.关于此后形成的新兴工业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B.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布局电子工业,主要是因为接近科技发达和高等教育地区
C.这些工业区以“硅谷”为典型代表,都是高技术工业集聚区域
D.70年代后,许多企业离开“硅谷”把新工厂建在美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
1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有
A.多分布在大城市 B.以轻工业为主
C.资本高度集中 D.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15.有关“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硅谷”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B.“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
C.电子工业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全部出自“硅谷”
D.目前“硅谷”的许多企业向南亚、东南亚转移
16. 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有 
 ①铁矿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水源充沛   ④煤炭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有关传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的煤铁资源贫乏,因此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域的传统工业部门少
B.20世纪50年代后,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在发达国家走向衰落
C.调整传统工业的规模,使其向中小型发展
D.新技术革命,将使传统工业更加繁荣
18. 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共同区位优势的是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美国把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原因是  
①充分利用当地知识和技术     ②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 有关新兴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乡村地区         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③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④包括德国南部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1.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
A ,B ,C ,D 。
(2)鲁尔区历史悠久,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我国的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例如太钢)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我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有益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企业 ,扩大企业生产 ,大力发展 等产业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 ,拓展交通,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等。
2.读“意大利工业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代表新兴工业区的是_______,该地50年代以前是以______经济为主。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规模是以______型企业为主,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____。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资本的集中程度______,工业大多分布在______,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3.读美国“硅谷”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谷”北临美国西部最大的港口城市    ,西临浩瀚的     洋。
(2)刺激“硅谷”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微电子工业具有以下特点:工业规模多以     型为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    ,研究费用    ,软件在销售额中占有的比例     ,产品市场范围    ,它必将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4)发达工业国家中,著名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还有:日本的      即      和德国的       。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参考答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1.D  2.D 3.C 4.C 5.A 6.B 7.C 8.D 9.A 10.B 11.C 12.D 13.C 14.B 15.B 16.B 17.B 18.C 19.B 20.B
二、 1.(1)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A、B可互换) C.钢铁工业
D.机械工业(C、D可互换) (2)数量 规模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科技
2.(1)B 农业 (2)中小 工业小区 (3)低 小城镇 
3.(1)旧金山;太平洋
(2)地理位置优越  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高等院校 
便捷的交通   军事订货
(3)中小; 快;   高;   大;   广  
(4)“硅岛”;九州岛; 慕尼黑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完成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事先规划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主要是为了
A.降低生产成本
B.先占领一定的地域空间
C.吸引那些将共同利用该种基础设施的工厂前来建厂,降低建厂者的投入成本
D.加强生产过程的衔接
2.下列工厂中,哪些宜靠近钢铁厂
A.罐头厂 B.机床厂 C.食品厂 D.啤酒厂
3.我国一些食品加工厂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较小、发育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A.市场狭小 B.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C.生产过程复杂 D.自然条件不好
4.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C.形成工业地域,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5.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降低
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D.增大能源消耗
6.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7.二战以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巨型运矿船的出现,世界上很多钢铁厂建在 
  A.铁矿区     B.港口附近 ?C.煤矿区     D.消费市场
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铁矿石→煤炭→港口
②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③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④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粗,部门越来越复杂
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
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
D.工艺日益专业化,自动化
10.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得多,是因为 
 ?A.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B.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C.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D.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
11.钢铁企业在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区位指向变化,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A.港口区位——煤炭区位——铁矿区位
B.煤炭区位——港口区位——铁矿区位
C.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D.煤炭区位——市场区位——港口区位
12.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集聚”,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因素   D.技术因素
13.下列属于工业分散现象的表现是 
 ?A.电子元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
 ?B.简单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生产
 ?C.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D.小批量定制产品的主要协作工厂之间
14.关于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B.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获得规模效益
C.凡是存在工业联系的工厂一定形成工业集聚
D.新兴中小企业多以分散为主
15.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6.关于工业的集聚与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
②具有协作关系的工厂只能集聚,不能分散
③工业导致工业集聚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下列工业地域与工业城市组合正确的有  
A.化工城――十堰    B.石油城――克拉玛依
C.钢铁城――大连    D.汽车城――攀枝花
18.下列工业地域发展潜力较小的是 
A.化工区  B.钢铁工业区  C.糕点厂   D.机械制造工业区
19.下列城市属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的有
①攀枝花  ②南通  ③桂林 ④克拉玛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工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的优越性有 
①可获得优美环境  ②降低运费  ③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④加强信息交流协作  ⑤用于新兴电子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1.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粘土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该地区接近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棉麦产区。据此完成要求:

(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发,该地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请把这四个工厂的名称填入工业联系图空白框内。
(2)该地的核心工业部门是 工业。
(3)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哪些应靠近该地的核心工业部门 ( )
A.造船厂 B.重型机械厂
C.电视机组装厂 D.甘蔗制糖厂
2.读香港主要工业占进出口总值比例变化图,回答:
(1).从总体趋势看,香港的 工业比重逐渐下降, 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2).图示的变化反映了香港工业由 密集型向 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3).香港工业占其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降至1994年的9.2%,主要原因有 ( )
A.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B.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C.工业生产持续衰退
D.政府限制工业原料进口
3.读“工业地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左列的工业部门之间是    的联系,右列工业部门之间是     的联系。
(2)左列和右列的工业部门都分布在一个地区,联系的中间环节是      ,
这反映了工业的        现象,形成了          。
(3)与此现象相反的现象是     ,例如     部门,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这种现象反映了工业发展的趋势是注重分散因素,并向     过渡。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参考答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1.C  2.B 3.B 4.B 5.B 6.A 7.B 8.B 9.D 10.A 11.C 12.C 13.A 14.C 15.D 16.C 17.B 18.C 19.B 20.C
二、1. (1)A.发电厂 B.焦化厂 C.钢铁厂 D.水泥厂 (2)钢铁 (3)B
2.(1)纺织 电子电器 (2)劳动 技术 (3)AB
3.(1)有生产上的投入与产出;非生产上  
(2)基础设施;集聚;工业地域
(3)分散;电子元器件;科技、环境;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