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二、工业集聚
区域开放性
区域合作
:
优势互补
,
区域开放性
区域合作
优势互补
:
,
阅读课本P28页,思考以下问题
1、区域联系的定义?
2、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因素?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3、区域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4、目前,区域联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
区域联系
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地形
气候
生物
水文
土壤
人口
城市
经济
交通
市场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自然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要素
区域联系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构成有机自然综合体,并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方式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流动或转换。
地形
气候
生物
水文
土壤
河流欠发育
植被稀疏
贫瘠
丘陵、山地
大陆性气候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Composition of region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of regional human geography system
通过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业贸易,投资、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突出表现: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1.区域联系突出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
你知道哪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洲联盟
二十国集团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2)图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全球经济联系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家政策等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
日本、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美等
产品、资本、技术
原料、燃料
初级产品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到涿郡,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隋朝大运河对加强当时我国南方与北方间交流联系有哪些重要作用
课堂活动P.29
利于南、北方的物资运输;
提高运输总量,降低运输成本;
利于加强南、北方的人口流动、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到涿郡,全长2700多千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隋朝大运河对我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课堂活动P.26
利于商品的运输,加强商业发展,扩大销售范围、增加销售量、降低运输成本,加速了商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总体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
阅读教材P31-32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
区域协调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哪些?
西部大开发有何社会经济意义?
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 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区域 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区域 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生态脆弱性评价
区域 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2010年单位面积生产总值分布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案例探究
我国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哪些呢?
阅读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成效,总结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一带一路”倡议。
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特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经济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2)比较我国四大板块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经济发达,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矿产资源、能源缺乏
承东启西,人力资源丰富
城镇化率偏低,产业层次较低
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如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重化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枯竭
西部大开发战略
水
“南水北调”
工程
电
“西电东送”
工程
气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西部之间的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
我国四大全国战略性工程中,就有三大战略属于东西部合作项目。
优 势
劣 势
西部大开发
①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生态环境脆弱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
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
二、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
东数西算
工程启动
东数西算
工程启动
东数
西算
数据
算力
传输
传输
“东数”为什么要“西算”
东数西算工程总体布局
【小结】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活动
阅读教材P29并思考下列问题:
1.分析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苏南:属于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地带,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教育科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苏中和苏北: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大,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承接苏南的产业转移。
活动
阅读教材P29并思考下列问题:
2.徐宿淮盐高铁和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对促进江苏省内区域均衡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完善江苏铁路网,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使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加强物资与人员的流通效率。
活动
阅读教材P30-31并思考下列问题:
1.俄罗斯东部与西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说明。
地形:俄罗斯西部是以平原为主的地区,东部地区有平原、山地和高原。
气候: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温暖湿润。
活动
阅读教材P30-31并思考下列问题:
2.从人口数量、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对比分析俄罗斯东部与西部的特点。
俄罗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城市密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资源稀缺;俄罗斯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少,城市稀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
阅读教材P30-31并思考下列问题:
2.俄罗斯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通过交通运输的联网,可以发展东部以电力产业为代表的能源项目;
规范劳务移民,促进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
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培育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实现东西部协同发展。
城乡区位因素小结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