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章 区域发展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
Resource based cities and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01
资源型城市:是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往往是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原来依靠本地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后来因为资源消耗殆尽或资源价值下降而衰落的城市。
资源型地区发展生命周期示意
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渐趋稳定。
如果创新路经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陷入萧条。
时间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resource exhausted cities
03
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
玉门市—石油资源;阜新市—煤炭资源;大庆市—石油资源;焦作市—煤炭资源。
资
源
型
城
市
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
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
市场对这种资源的
需求大幅度减少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枯竭型城市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目录
鲁尔区的繁荣与兴衰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WHY
HOW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区内的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欧洲最大的河港,莱茵河西岸钢铁厂林立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欧、西欧来往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交通 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资源 煤炭 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质好,煤种全,品位高 充沛的水源与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工业的发展
铁矿 本区贫乏,从国外(法国洛林)输入铁矿石生产钢铁
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市场 位于欧洲“十字路口”,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 广阔的市场
繁荣“德国工业的心脏”
煤炭作为能源具有的优缺点:
⑴优点:
①分布广、储量大;(数量、分布)
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小;(技术)
⑵缺点:
①煤炭的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如石油等其他能源高;(效果)
②煤炭的输送和使用不如石油方便;(运输)
③煤炭的灰渣、粉尘多,容易污染环境,且不能直接用作汽车、拖拉机等的燃料。(环境)
观看视频和P54活动材料,
思考鲁尔区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工业
丰富水源
外运铁矿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工业
鲁尔区形成的产业
鲁尔区的繁荣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
煤
石油
天然气
核能
水电
其他
美国
欧洲九国
日本
中国
各国钢产量占世界比重
鲁尔区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
海外石油和煤炭大量输入
煤炭危机(能源地位下降)
采煤量、就业人数下滑,矿井关闭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重化工业
20世纪60年代
采矿处境进一步恶化
煤、钢产业陷入危机
海外钢铁发展市场萎缩
新材料出现
钢铁危机
20世纪70年代
整个煤炭、钢铁产业陷入危机
1.鲁尔区衰落的过程
鲁尔区衰落
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产量过剩
新技术的冲击
⒉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归纳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衰落的过程
并非枯竭
鲁尔区衰落
世界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共同原因:
表 现
重化工业为主
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
电力
钢铁
炼焦
煤化工
建材
内因
传统产业衰落
外因
新技术革命冲击
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钢铁替代品增多
煤炭需求量减少
从业人员减少,工人失业
产量下降,产业转移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
阶段 时间 措施
第一阶段 20世界60年代 主要是制定方案,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抓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第二阶段 20世界70年代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界80年代至今 利用区内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使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措施 具体操作
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对落后企业进行归并整合 合并钢铁、煤炭等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对重工业企业进行改造,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对钢铁、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序实行关停并转,积极发展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引进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新型工业和服务业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等
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将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变成博物馆和娱乐休闲地;完善交通网
注重吸收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加快老企业的改造,扶持新兴产业 加快老企业的改造,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
自主47页
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科技、交通、生态、政策、能源消费结构等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
①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②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产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和第三产业。
⒉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电子加工
汽车制造
鲁尔区产业分布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⑵工业布局: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⒉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近原料地原则
采取平衡策略
新企业
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
传统产业
“移铁就煤”模式
沿莱茵河港口
经济增长多样化
调整工业布局
——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
为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一些钢铁公司甚至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⑶科技创新: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⒉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杜伊斯堡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
⑷交通网络: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港口
铁路
发展科技教育
建立多所大学和研究所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⑸生态环境:
①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方案;
②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达到标准。
⒉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工业污染
清洁生产
污染治理
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路线分布示意图
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
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改造传统工业,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发展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⑵工业布局: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⑶科技创新: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⑷交通网络: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⑸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整治河流;控制污染排放;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科技、交通、生态、政策、能源消费结构等
⒉鲁尔区转型发展的整治措施
2010年,鲁尔区被欧盟确定为当年的欧洲文化首都之一,它见证了德国百年工业的兴衰变迁,完成了从“钢铁硬汉”到“文艺青年”的蝶变,更为欧洲老工业基地转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
传统工业兴衰的共同点
⒈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资源、水资源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⒉衰落的共同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资金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革命冲击。
⒊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完善交通网;科技创新;美化环境。
新课小结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活动
阅读教材P57-58并思考下列问题:
1. 19世纪上半叶至今,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传统的采煤、钢铁、化学等产业地位下降,新兴的电子、新能源、物流、高科技等产业地位上升。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活动
阅读教材P57-58并思考下列问题:
2.议一议,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水陆交通便利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劳动力充足等。
时期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至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产业 采煤、钢铁、 化学、机械等 钢铁、化学、机械 机械、电子 新兴产业
发展态势 蓬勃发展 陷入危机 结构转型 整体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
鲁尔区积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改造濒临倒闭的工业企业景观为博物馆和娱乐休闲地,如今已有超过200家博物馆、120家剧院、200多个音乐节和其他数不胜数的各类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