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 感受空气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 感受空气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08:28:20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1 感受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探寻空气的秘密
单元主题
学校近期举办了一个《探寻空气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空气“约会”,探寻空气的奥秘,科科也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沉浸于空气的探索中,在不断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为小小科学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科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科科是如何过关斩将,破解难题的吧!
单元结构化活动
探寻空气的秘密
参加《探究空气的秘密》主题活动
了解空气的特点
空气的体积、形状、质量
空气的妙用
热气球
风的形成
总结提升:空气与人类的生 活
了解空气
首先科科跟着果果老师来到教室,和大家一起讨论自己对于空气的看法,总结空气的特征。
这次在果果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能完成目标吗?
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
你们印象中的空气是怎样呢?
凉爽
清新
新知探究
活动一:身边的空气
空气有哪些特征呢?
空气是摸不着,看不到的!
空气没有颜色!
空气没有味道!
新知探究
空气有哪些作用呢?
空气可以让火烧得更旺
我们呼吸时需要空气
空气可以让气球鼓起来
活动一:身边的空气
新知探究
视频指导
新知探究
特征
摸不着
没有颜色
很轻
空气
作用
保温
维持呼吸
帮助燃烧
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占据空间
无味
实验探究
活动二:探究空气的特征
探究1:传递游戏
游戏材料:水、鹅卵石、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游戏步骤:把一定量的鹅卵石、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
游戏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容器使得鹅卵石、水和空气不会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实验探究
游戏分析:
探究1:传递游戏
水和空气可能会溢出来。
如果用的软质容器,空气和水容易变形。
传递过程中,不论用什么容器,鹅卵石都是比较容易被传递的。
需要用可密封的容器装空气。
实验探究
游戏发现:
探究1:传递游戏
空气和水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石头的形状是固定的。
我们用塑料袋来传递空气,因为空气会泄漏,也会流动。
空气、水和石头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探究
探究2:感受空气
活动材料:塑料袋、气球
活动过程:
1.打开袋子口,兜入空气,使袋子鼓起来,然后扎紧袋口,用两手轻轻触摸装入的塑料袋。
2.用双手分别抓住装入空气的大塑料袋底端的两角,将塑料袋的封口朝下,打开封口。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
实验探究
探究2:感受空气
活动材料:塑料袋、气球
活动过程:
3.把气球吹起来,按一按气球,然后松开手。
4.把气球充满气,然后扎紧气球口,用手向上抛起气球。
实验探究
活动记录表:
活动 活动感受 结论
鼓起来的塑料袋摸起来很软。
空气能占空间且容易被挤压
鼓起的塑料袋迅速变扁,封口处有轻微的风吹出。
空气会流动
挤压气球时,气球会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
空气能够被压缩,空气的形状不固定。
气球很轻,稍稍用力就可把它向上抛起。
空气很轻
探究2:感受空气
研讨探究
(1)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空气的存在,用塑料袋捕捉到空气,袋子鼓鼓的,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气球时,气球会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
,说明空气能够被压缩,空气的形状不固定。
活动三:总结空气特征
研讨探究
(2)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感官方式被感受到;它们都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活动三:总结空气特征
研讨探究
(3)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是固体,空气是气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呢?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活动三:总结空气特征
探讨研究
我们感受到的空气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日期:
1、容易泄漏。
2、很轻。
3、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
4、能流动。
5、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力。
6、……
填写一下活动手册吧!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拿一个自封口塑料袋,抓住袋中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收紧袋口,
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里面装满了( )。
(2)物体可以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3)將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 )。
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说明空气比水( )。
空气
固体
气体
液体
空气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放在桌子上的空杯中什么都没有。( )
(2)厨房里的香味充满整个房同,这是因カ空气的流动性。( )
(3)在装满空气的袋子底部扎一个小洞,挤压袋子,会感到空气在流动。( )
给空气弟弟写一篇自我介绍,可以配图哦!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感受空气
空气特征
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真实存在、 可以感受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空气总会满各处。
科学思维:通过传递游戏,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
探究实践: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能够自己说出空气的特征,并填写知识气泡。
评价量表1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满分5星)
说出空气的特征 能说出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会流动、透明、容易泄露、轻等),每对一条得1 ( )
说出空气的作用 能说出空气的作用(呼吸、光合作用、形成风、帮助燃烧、保温等),每对一条得1 ( )
2.参与探究活动,感知空气特征。
评价量表2
传递游戏 积极参与游戏,得1; 小组讨论分析选择合适的容器,得1; 能够通过传递空气、水和石头,观察到三种物质的共同特征,进而具体感知到空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得2。 评价星等
( )
感受空气 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得1; 认真填写活动记录表,得2; 能在活动中发现空气的特征,每个1。 ( )
根据实验结论,讨论空气的特征,说出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的相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学校近期举办了一个《探寻空气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空气“约会”,探寻空气的奥秘,科科也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沉浸于空气的探索中,在不断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为小小科学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科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科科是如何过关斩将,破解难题的吧! 首先科科跟着果果老师来到教室,和大家一起讨论自己对于空气的看法,总结空气的特征。在果果老师指导下,他们能够完成达成目标吗?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对空气特征进行讨论,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探究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教师提问空气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可以自主化。 预设:生1:空气没有味道! 生2:空气是摸不着,看不到的! 生3:空气没有颜色! 师:看来大家对于空气的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知道空气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可以自主回答。 预设:生1:空气可以让火烧得更旺! 生2:我们呼吸时需要空气! 生3:空气可以让气球鼓起来! 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视频指导(身边的空气)。 教师引导:我们来做一个气泡图总结一下吧! 学生填写气泡图。 评价活动二:感受空气 探究1:传递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 游戏材料:水、鹅卵石、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游戏过程:把一定量的鹅卵石、水和空气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里,依次传递给小组的每个同学。 游戏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容器使得鹅卵石、水和空气不会从容器中泄漏出来。 游戏分析: 生1:传递过程中,不论用什么容器,鹅卵石都是比较容易被传递的。 生2:水和空气可能会溢出来。 生3:需要用可密封的容器装空气。 生4:如果用的软质容器,空气和水容易变形。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进行指导,。 游戏发现: 生1:我们用塑料袋来传递空气,因为空气会泄漏,也会流动。 生2:空气和水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生3:空气、水和石头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生4:石头的形状是固定的。 探究2:感受空气 教师组织学生准备活动器材,讲解活动步骤。 活动材料:塑料袋、气球 活动过程: 1.打开袋子口,兜入空气,使袋子鼓起来,然后扎紧袋口,用两手轻轻触摸装入的塑料袋。 2.用双手分别抓住装入空气的大塑料袋底端的两角,将塑料袋的封口朝下,打开封口。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 3.把气球吹起来,按一按气球,然后松开手。 4.把气球充满气,然后扎紧气球口,用手向上抛起气球。 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活动记录表,教师进行指导。 活动活动感受结论
学生分享活动记录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展示: 活动活动感受结论鼓起来的塑料袋摸起来很软。空气能占空间且容易被挤压鼓起的塑料袋迅速变扁,封口处有轻微的风吹出。空气会流动挤压气球时,气球会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空气能占空间且容易被挤压 气球很轻,稍稍用力就可把它向上抛起。空气很轻
评价活动三:总结空气特征 教师组织活动: 1.你认为空气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空气的存在,用塑料袋捕捉到空气,袋子鼓鼓的,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挤压气球时,气球会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说明空气能够被压缩,空气的形状不固定。 2.空气和一般的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学生活动,讨论,得出结论。 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能通过一定的感官方式被感受到;它们都占据空间,也有质量。 3.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是固体,空气是气体。人们是怎样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可以从形状和体积方面来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活动一: 回顾和梳理关于空气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空气的积极性。 活动二:探究1通过传递空气、水和石头,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到三种物质的共同特征,进而具体感知到空气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探究2:通过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塑料袋、气球来进一步直观感受空气的多个特征。 活动三: 通过研讨,使学生对空气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一: 根据已有知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并且填写气泡图,教师给予评价,填写量规1。 活动二: 探究1学生通过游戏能初步感知到空气的特征。 探究2: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并通过活动记录表评估学生是否掌握空气的特征,引导学生完成评价量表2。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总结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
(三)生活应用 教师提问:我们在超市打开塑料袋,为什么往里吹一口气?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往袋子里吹气时,空气就会进入塑料袋,空气会向四周流动,受到了袋子的阻碍,空气会推着袋子往外张,直到袋子撑开。 进一步认识空气的特征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以及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总结空气的特征及生活应用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一、填空题
(1)拿一个自封口塑料袋,抓住袋中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然后收紧袋口,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里面装满了( )。
(2)物体可以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3)将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 )。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说明空气比水( )。
二、判断题。
(1)放在桌子上的空杯中什么都没有。( )
(2)厨房里的香味充满整个房同,这是因カ空气的流动性。( )
(3)在装满空气的袋子底部扎一个小洞,挤压袋子,会感到空气在流动。( )
答案:
1. (1)空气(2)固体 液体 气体(3)空气 轻
2. (1)×(2)√(3)√
【综合实践类作业】
给“空气”写一篇自我介绍,可以配图哦!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游戏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总结以及表达能力不足,以后教学要注意该能力培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空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空气》
单元主题 学校近期举办了一个《探寻空气的秘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与空气“约会”,探寻空气的奥秘,科科也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沉浸于空气的探索中,在不断思考、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摇身一变成为小小科学家!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科科也是遇到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来看看科科是如何过关斩将,破解难题的吧!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3-4年级)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1.2空气是重要的物质。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内容要求:(3-4年级)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 学业要求: 1.能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2.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充满各处的性质等 3.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4.知道物体具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5.能归纳气体在质量、体积、形状等方面的简单特征。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教材里, “ 我们周围的物体” 单元的第 7课, 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 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进入 3年级, 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因此,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学生将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 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空气”这一主题,共设置了8课时,有《感受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压缩空气》、《空气有质量吗》、《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我们来做“热气球”》、《风的成因》、《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 第 8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作为物质的空气的基本性质, 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 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感受空气,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通过称量皮球以及称量前后的质量变化,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而且通过利用一定的方法测量出空气的质量。 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 通过课堂的模拟实验,知道冷热的空气流动形成风。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知道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且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通过调查和研讨,知道空气可以帮助燃烧,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知道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2.科学思维: 能归纳空气与液体、气体的相同特征。 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 在测量空气质量的活动中,通过比较皮球前后两次的质量变化,理解空气是有质量的,能使用类比、转化的方法,推测出更大体积空气的质量。 能基于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基于“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观察,合理推测风的形成。 在观察热空气上升现象中,用文字、画图的形式记录并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整理和分类的方法,梳理出空气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制作图表、气泡图或短文写作的方式,整理和归纳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3.探究实践: 能借助身边的材料,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并以文字、图画、图表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活动,能用图画来记录压缩的现象,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 将称量空气的质量活动贯穿在预测、实验、论证的一系列活动中,掌握用称量的方式来测量空气的质量,建构空气有质量的概念。 在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并记录20筒空气的质量,通过类比、转化的方式得出一袋空气的质量。通过对比一袋空气和它同质量的“标准物”,认识到质量相同的物体可能体积不同。 在放飞“热气球”活动中,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能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完成调查记录表。 能如实讲述事实,不盲从,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尝试运用多种探究方法的创新意识。 4.态度责任: 通过体验空气被压缩,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空气有质量吗”,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并发展探索物质世界的兴趣。 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通过调查和研讨,能认识到空气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形成爱护大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空气的特征、应用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空气的特点及相关状态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体验课感受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认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物质,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空气总会充满各处,并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1实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知道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 能够占据空间。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 能够占据空间。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1实验课压缩空气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空间,但能够被压缩通过推拉注射器的对比实验, 证明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扩张。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1实验课空气有质量吗知道空气有质量。能够进行测评空气质量的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能够证明空气有质量,掌握实验操作。1实验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会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测空气质量。通过利用多种足够“轻”的物体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并类比、转化出一袋(约100筒)空气的质量,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能操作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测量空气质量。1实验课我们来做“热气球”感受到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认识空气受热后会变轻上升,变冷后又会下降。能合理分析并解释“热气球”的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1实验课风的成因认识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性质。通过一套简单的风模拟实验装置, 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差是空气流动成风的原因。理解实验原理,知道冷热的空气流动形成风。1观察课空气与我们的生活意识到空气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意义。学习有关空气特征和作用的内容, 用多种形式总结提炼。 通过调查,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用不同的方式总结空气的特点与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